老祖宗留下的禁忌俗语,同样是智慧的结晶(二)

古代农耕文明时期,大部分农作物种植还是要靠天收成。于是远古先民们在农耕操作中就总结了关于时令和农耕的谚语,然后把这项技能总结、简化成有趣的俗语传授给后代,并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甲”这些通俗的谚语中,包含了时令节气对农作播种、生长的准确认识。

除了农耕,还有做人做事的道理也用俗语的形式得已保存、流传。

择选如下,共同学习。

老祖宗留下的禁忌俗语,同样是智慧的结晶(二)

  • 独自莫凭栏

俗话说“长歌当哭,远望当归”。

古代的时候,通讯、交通没有现在这么便利。现在从北京到深圳,高铁6-8个小时就到了,在古代恐怕要走上小半年的时间。

想想那些在外求学赶考的游子,或是易货易主的商人,每每想家的时候只能写封书信,但恐怕家人收到信也是几个月之后了。

不能随时回家探望,对亲人的想念无法派遣,于是不少人就登上高山、高楼遥望故乡的方向以寄托相似之情。

所以,独自凭栏远眺,不但不能游目骋怀,而往往使人因想念远方的亲人而心情失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大诗人王维的这首诗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老祖宗留下的禁忌俗语,同样是智慧的结晶(二)

  •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蛇本身是冷血动物,这是它的本质,是任何外力都无法改变这个客观事实的。

狼是食肉动物,这是它的本性,是任何外力都无法改变这个先天本性的。

这个谚语就告诉我们,什么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阴险狡诈、生性凶残的小人时刻都在准备着见利忘义、损人利己。

所以,与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楚是真小人、还是真君子。

记住,当狼像羊一样温柔时,一定有别有用心的目的和不可告人的图谋。

老祖宗留下的禁忌俗语,同样是智慧的结晶(二)

  • 好男不养猫,好女不养狗
  • 好男不养猫

猫这种动物生性慵懒、自私不符合男子汉的气质。

古时候普遍结婚早,也是因为结婚人生大事早点搞定,男人就能早点把心安定下来,或考功名、或学艺、或经商,所谓好男儿志在四方。

古时候也最忌儿女情长,据说大诗人陆游和他的表妹唐婉,青梅竹马、感情深厚,居然敢陷入了热恋当中。于是,陆游的老母亲就棒打了这对鸳鸯,究其原因,可能就是嫌陆游谈恋爱谈的太沉醉,怕他耽误了学业、考取功名。

还有西汉那个为妻子画眉的张敞,就因此而受到社会的嘲笑。汉宣帝也认为此事有损士大夫的体面,以至于张敞虽然有学识,但并未受到重用。

古时还是很有尚武精神的,男人要像苏轼说的那样:“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祖宗留下的禁忌俗语,同样是智慧的结晶(二)

  • 好女不养狗

这句俗语的典故有点狗血。

据说古时候有对年轻的夫妻,因为丈夫外出谋生担心妻子的安危,于是就买了一条大狗,一来看家护院,二来给妻子作伴解闷。几年后,丈夫回家看见那条大狗对他怒目而视,狂吠不止。

晚上夫妻同房的时候,丈夫看见妻子身上有很多爪印伤痕,追问之下才知道,原来那条大狗不止看家护院,还颇通人性……大家懂的。丈夫一怒之下杀了恶犬,但其妻子竟然为狗殉情自杀而死。

丈夫怒不可遏,大骂一声:“你个狗日的!”

这千古‘名骂’也就此流传下来。

老祖宗留下的禁忌俗语,同样是智慧的结晶(二)

愚以为,封建社会要求女子的道德标准是通情达理、温柔贤惠,婚后能够相夫教子,做一个“妇为夫纲”的好妻子。

狗虽然是从野生动物驯化来的,但毕竟是有野性的,尤其是大狗,没点性格、血腥的人还真驯服不了。

试想一个弱女子,整天为了训狗吆五喝六、破马张飞的,估计把狗驯服了,她自己也就练成女汉子了。

女汉子在古代可能没啥市场,到时候嫁不出去可就真的成了祸事了。

所以,养狗可能不适于封建社会女子道德标准的养成。

老祖宗留下的禁忌俗语,同样是智慧的结晶(二)

话说,多读诗书少积玉,不管是名门正派的学术思想,还是民间流传的谚语,都浸透着几千年来积累的智慧和精神。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大家Get到了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