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鄉愁!解碼江蘇107個“省級”傳統村落的DNA

4月7日上午,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公佈首批共計107個省級傳統村落。

我的家鄉夠“傳統”嗎?還有“村落”的味道嗎?這份名單的公佈,觸動著很多人內心蟄伏的鄉愁。來看名單,有你的家鄉嗎?

事關鄉愁!解碼江蘇107個“省級”傳統村落的DNA

事關鄉愁!解碼江蘇107個“省級”傳統村落的DNA

事關鄉愁!解碼江蘇107個“省級”傳統村落的DNA

事關鄉愁!解碼江蘇107個“省級”傳統村落的DNA

守住鄉愁、振興鄉村,這些省級傳統村落當標杆、探路子。

早在3年前,江蘇就在全國率先頒佈實施《江蘇省傳統村落保護辦法》,以省政府規章形式對傳統村落進行立法保護,推動傳統村落保護走上法制化、規範化的軌道。經過3年左右的精心培育,江蘇省政府今年3月公佈首批107個傳統村落名單。

江蘇一直把傳統村落保護工作放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質量發展大局中系統謀劃,並通過村莊環境改善提升行動、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等省委省政府重點工作予以具體落實。

江蘇是文化大省,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其傳統村落亦具有非常鮮明的特色。這些村落或坐落於山水之間,或深藏在田間溪頭,都在傳承地域文化精髓,也延續豐富多彩的生產生活習俗,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徵:

山水相融,風采各異

事關鄉愁!解碼江蘇107個“省級”傳統村落的DNA

(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三山村橋頭)

江蘇省傳統村落多數聚集在自然山水之間,利用自然山水的特徵而出於山水,展現出豐富各異的詩意村居。

江蘇的水有江、河、湖、海各類景色,涓涓流水浸潤青山、滋養良田,既有“太湖汪洋三萬六千頃,七十二峰沉浸其間”的海內之奇觀,孕育出吳中區金庭鎮八村、東山鎮四村的水村美景,也有“薄靄籠蘆穗,清香出稻田”的全球農業文化遺產裡下河垛田,深藏著興化市大垛鎮管阮村管阮、泰州市溱潼鎮湖南村湖南的垛田鄉村。江蘇傍水而生的傳統村落都極富有生命力,展現出魚米水鄉精耕細作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

事關鄉愁!解碼江蘇107個“省級”傳統村落的DNA

(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陸巷村陸巷)

江蘇的山雖少、丘陵海拔也不高,但卻鍾靈毓秀,有古剎名寺、樸拙古村精巧點綴,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村落。北有云台山-馬陵山-相山橫亙,山中有連雲港市連雲區宿城街道大竹園村大竹園,高公島街道黃窩村黃窩點綴其中;南有老山-寧鎮山脈、茅山、宜溧山地蜿蜒呼應,更多見宜興市張渚鎮南門村裡幹、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這樣的古村。

山水之間,村民循水而居,村落依山就勢,負陰而抱陽,因與山水、田園高度相融而富有意趣。

南秀北雄,各取精髓

江蘇文化特色包容並蓄、多元融合,其傳統村落也集中體現了區域文化的精髓。

時間上,江蘇是中華農耕文明的典型承載地,歷史悠久而文化燦爛,同時也是我國最早接受西方文化和現代工業文明影響的地區;空間上,長江橫跨東西,古運河縱貫南北,中國南北方文化、傳統與外來文化均在江蘇碰撞、彙集。

江蘇吸收、融合各種文化的精髓,逐漸形成五大各具特色的亞文化分區,即:蘇錫常環太湖文化圈、寧鎮沿江文化圈、蘇中運河文化圈、蘇魯黃河文化圈和沿海文化圈。

事關鄉愁!解碼江蘇107個“省級”傳統村落的DNA

(興化市大垛鎮管阮村管阮)

太湖流域的西山島上,匯聚了金庭鎮八大古村,有“村在水上,水在村中”之意趣,更有傳統漁具漁法等技藝流傳,體現了蘇錫常環太湖文化圈中吳文化精緻、細膩生活方式的精髓;

江寧的黃龍峴、前石塘至高淳的壟上、漆橋,再到丹陽市的九里、柳茹,體現了寧鎮沿江文化圈大氣恢宏的文化特徵;

蘇中運河文化圈兼具南北特點、古樸中透著秀氣,尤為典型的是裡下河地區的傳統村落,代表為興化市千垛鎮東羅村東羅;

徐州市銅山區漢王鎮漢王村紫山、邳州市佔城鎮山上村展現蘇魯黃河文化圈楚漢文化的核心風格;

鹽城市大豐區草堰鎮草堰村成村於鹽運工程,展示沿海文化圈的開放、交融。

事關鄉愁!解碼江蘇107個“省級”傳統村落的DNA

(泰州市溱潼鎮湖南村湖南)

南北文化特徵的差異不僅體現在生活習俗上,也集中展現在傳統村落的建築風貌上,形成江蘇傳統建築 “南秀北雄”的特徵。從院落整體形態特徵分析,蘇北、蘇中多獨棟、曲尺形、三合形的院落,蘇南則多有獨棟、排屋、四合天井形的院落。從單體建築形態特徵分析,蘇北建築青、紅、黃三色混雜、厚重敦實,有“漢韻楚風”,受水災、兵火侵擾,宏大的建築遺存不多;蘇中建築青磚青瓦,方正規矩,集北方妙景之雄和南方佳境之秀;蘇南建築白牆黑瓦,清新多變,有“秀美靈動江南韻”。

事關鄉愁!解碼江蘇107個“省級”傳統村落的DNA

(連雲港市連雲區高公島街道黃窩村)

事關鄉愁!解碼江蘇107個“省級”傳統村落的DNA

(左圖為【蘇北】邳州市佔城鎮山上村山上 。右圖為【蘇中】海門市四甲鎮四甲村四甲壩 )

事關鄉愁!解碼江蘇107個“省級”傳統村落的DNA

(【蘇南】張家港市鳳凰鎮恬莊村恬莊)

經典新生,傳承有序

事關鄉愁!解碼江蘇107個“省級”傳統村落的DNA

(宜興市張渚鎮南門村裡幹)

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石公村明月灣周邊遍植茶樹,是碧螺春茶葉的主產地,傳承有傳統的採製工藝。這種古法工藝傳承千年下來堪稱智慧結晶。在明月灣村圖景中,碧螺春茶的故事就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做民宿可以有茶文化相關的創意,做產品可以引用碧螺春相關的典故。

事關鄉愁!解碼江蘇107個“省級”傳統村落的DNA

(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石公村明月灣村與碧螺春茶製作工藝)

連雲港市連雲區宿城街道大竹園村大竹園獨有的雲霧茶,以其色、香、味、形俱佳而躋身於名茶之列;如皋市如城街道顧莊社區顧莊的如派盆景,是中國優秀傳統藝術之一,園林藝術的珍品,展現了江蘇傳統村落較高的藝術價值。

江蘇有這樣特色產業的傳統村落很多,是未來做好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的良好基礎。

事關鄉愁!解碼江蘇107個“省級”傳統村落的DNA

事關鄉愁!解碼江蘇107個“省級”傳統村落的DNA

(連雲港市連雲區宿城街道大竹園村大竹園與雲霧茶種植)

事關鄉愁!解碼江蘇107個“省級”傳統村落的DNA

事關鄉愁!解碼江蘇107個“省級”傳統村落的DNA

(如皋市如城街道顧莊社區顧莊與如派盆景)

但從目前江蘇現狀來看,由於經濟相對發達、地形較為平坦、交通較為便捷,相對其他省份而言,傳統村落相對稀缺,需要更好地加以保護與發展,托起鄉村振興的新希望。

為此,我們有以下幾點建議:

應保盡保,促進傳統村落“系統性”保護

事關鄉愁!解碼江蘇107個“省級”傳統村落的DNA

事關鄉愁!解碼江蘇107個“省級”傳統村落的DNA

(興化市千垛鎮東羅村東羅及其村落周邊田園美景)

我們要深入認識江蘇傳統村落認定條件形成的背景和內涵,拓展視野和思路,加強傳統資源普查,盡最大努力保護江蘇田園鄉村的“DNA”,為江蘇鄉村振興的發展增添特色,留住根和魂。

同時,在保護過程中,我們不能孤立地保護好幾處傳統建築、幾口古井,而要強調系統性的保護,小到街道、古巷,大到環境格局、整體風貌,與村落相互依存的山、水、田、林、路等自然景觀環境,還包括村落的原住民、傳統藝人和工匠等。

既要保護傳統資源,也要保護它賴以生存的環境;既要見物,也要見人。例如,對位於興化市千垛鎮東羅村東羅的保護,不僅注重對垛田、水路的維護,也要關注如油菜花規模化的種植,油菜相關產業鏈的延伸,傳統工藝的傳承等,形成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大循環。

講好鄉愁故事,產業、文化、村落融合特色發展

古詩有云“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傳統村落的現代化發展想要有特色,就必須對傳統產業、文化、技藝進行傳承和創新。

傳統村落的特色發展需因“村”制宜,促進產業、文化、村落三者融合,將傳統的、古老的、基礎的產業、技術轉變為現代的、體驗的、有趣的,使傳統村落散發二次活力。

例如溧陽市上興鎮餘巷村牛馬塘在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期間,緊抓“紅薯”主題,改良紅薯品質,開發有機食品,打造“薯院”民宿,推進地瓜文創,“三塘擁田舍,悠然見曹山”,牛馬塘現已擁有“溧陽第一地瓜村”的標籤,也是曹山旅遊度假村的亮點。

江蘇許多農產品的品牌可在這方面做文章,太湖的碧螺春、陽山的水蜜桃、洪澤湖的野鴨蛋等等,傳統技藝手藝也應積極利用網絡推廣,如皋顧莊的如派盆景、前石塘的竹器製品、舟山的核雕等,向“特、精、奇、絕”的方向努力,講好傳統村落的鄉愁故事。

事關鄉愁!解碼江蘇107個“省級”傳統村落的DNA

(溧陽市上興鎮餘巷村牛馬塘村前小品)

串點連線成片,“傳統村落組群”區域聯動保護

在對江蘇傳統村落資源的整體摸查中,我們發現部分傳統村落相對集中的地區,其村落間往往會由於擁有同樣的文化背景或自然基底而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我們建議在保護傳統村落個體的基礎上,進一步串點連線成片,構築區域傳統村落保護格局,加強區域聯動保護,展現豐富文化底蘊。

例如,在近期公佈的第一批江蘇省傳統村落名單的基礎上,通過深入分析和精心篩選出的八條傳統村落遊賞推薦線路,串聯傳統村落與風景名勝、歷史古蹟,整體展示區域山水格局,更好、更全面地保護與展現地域傳統文化底蘊與特色風貌,是對區域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利用的很好嘗試。

(張偉,博士,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江蘇省城鎮與鄉村規劃設計院院長;汪濤,研究員級高級城市規劃師,註冊城鄉規劃師,江蘇省城鎮與鄉村規劃設計院鄉村研究所所長)

撰稿 張偉 汪濤

圖片來源 江蘇省城鎮與鄉村規劃設計院

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