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應丨保定市滿城區2020年度國有建沒用地供應計劃

保定市滿城區2020年度國有

建沒用地供應計劃

  一、計劃指標

  (一)總量

 2020年土地供應總量138.5965公頃。

  (二)用途結構

  在2020年土地供應總量中,商服用地3.0735公頃, 工礦倉儲用地57.3675公頃,住宅用地15.4108公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17.4156公頃,交通運輸用地45.3291公頃。

  其中住宅用地新增建設用地控制在8.9836公頃以內,鼓勵和引導利用存量建設用地6.4272公頃左右。

  (三)空間佈局.

  按照建設用地節約集約用地原則,全力抓好“一區兩冀四園”建設(“一區”即中心城區;“ 兩冀”即生活用紙深加工和高端裝備製造兩大主導產業:“四園” 即漕河科技創新示範園、新興產業園、京津冀生活用紙科技創新產業園、軌道交通產業園),加快推進實施“南延北擴西進東連”戰略,必須堅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對標雄安新區城市規劃建設新理念,全面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突出抓好“中心城區、南部裝備新城、北部產業新城、西北部生態小鎮”四大版塊建設,加速實現與市主城區規劃佈局無縫對接、交通路網互聯互通、基礎配套互補融合、公共服務同城共享,承接更多市主城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有效配置土地資源、提高政府空間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標。

  二、土地供應導向

  (一) 強化與市區同城化發展的理念,以區城建設為龍頭,以重點城鎮為支撐,突出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提質擴能,全力打造“奮力推進宜居樂業新區、厚德尚美滿城再創新輝煌”的總目標,以對接京津、借勢雄安、融合保定、建設滿城為主線,深入實施城市引領、創新驅動、生態優先三大戰略,緊緊圍繞區委“133發展戰略,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好“衣食住行、業教保醫”等民生工作,持續抓好創優環境、民主法治、幸福民生三大建設。

  大力支持並努力完成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保定市第28中學、神星區人民醫院、垃圾填埋場、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及雄安大道(安大線)工程等涉及教育、醫療、衛生及交通等行業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用地及交通運輸用地的供地工作。

  (二)著力工業提質增效,注入區域發展新能量。緊緊抓住歷史性窗口期和戰略性機遇期,主動對接京津,借勢雄安,深挖項目、資金、人才等優質資源,闖出一條“京津疏解、滿城承接”“雄安引領、滿城支撐”的錯位互補、互利共贏之路,築牢“工業強區”根基。

  大力開展項目園區攻堅行動,優化園區功能。靈活採用市場運作方式,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承載能力和配套服務功能。力爭啟動園區土地儲備及一級市場開發,爭取早日列入省級經濟開發區。強力落實項目。完成區城及“四大片區”近期建設區域規劃設計.

  同時,著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牢固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包容性增長的要求,把鞏固擴大節能減排成果,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不竭動力,進一步建立健全長效監控機制,強化區城汙水處理廠日常運營監管,理順區城垃圾轉運站運營體制,推進節能減排工作持續上水平。

  (三)堅持“整體開發、突出特色、規範運作”的思路,充分挖掘漢文化及生態資源優勢,大力開展“旅遊建設提升年”活動,推動第三產業總量擴張、結構優化、質量升級。

  以整合旅遊資源為核心,堅持保護開發,打造亮點,健全完善旅遊產業發展意見,高層次、高品質地編制完成“三區一帶-溝”重點片區旅遊控制性規劃和漢墓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著力構建“連點成線、連線成片”的生態旅遊格局。以做大旅遊產業為目標,以“三區一帶一溝”為重點,把實施重大旅遊項目建設作為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繼續不遺餘力予以推進以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為根本,推進生態保護與旅遊開發互惠雙贏。重點實施生態文明建設“三大工程”即:造林綠化工程、環境治理工程、節能減排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