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人在桌边叫“爷爷”,他才吃得下饭,还是著名诗人?

千铃在讲故事前,先说一句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没错,咱们今天要说的是唐朝大诗人李绅。千铃在小学时就学过李绅的《悯农》,本来以为他应该是和杜甫一样,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李绅是是安徽亳州人,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在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用现在的话说,单亲家庭。但是他很努力,发奋用功,苦读不倦,直到二十七岁考取进士,和当时的名士像白居易、元稹等关系都还不错。按理来说,像这样一个年轻时代就能体会到民间疾苦,并且写出《悯农》三首诗的人,应该是一个大清官,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恩人在桌边叫“爷爷”,他才吃得下饭,还是著名诗人?

我们来说他的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李绅在未成名之前,生活过得很拮据,经常得到一个名字叫做李元将的人帮助,他也恭敬地称这位李元将为“叔”。李绅发迹之后,先是逼迫李元将叫他“叔”,后来觉得叫“叔”不过瘾,怎么办,直接让李元再降好几辈,称他为“爷爷”。他有一个怪癖,喜欢李元将一边叫他“爷爷”,他才吃饭吃得舒畅。像这种穷凶极奢的报复,简直令人发指。

恩人在桌边叫“爷爷”,他才吃得下饭,还是著名诗人?

大概有人觉得他和李元将有仇,也说不定。但是,这位李绅在做官以后,生活是无比奢侈的,李绅每顿饭只吃鸡舌,导致每吃一顿饭,家里后院就有一堆死鸡。史书中也用了四个字如是形容,生活渐奢。

恩人在桌边叫“爷爷”,他才吃得下饭,还是著名诗人?

好吧,这也可以归结为李绅的个人做风问题,那么接下来的一席话就透露出李绅的嘴脸究竟是什么样子。话说李绅为官的地方,百姓不堪的酷刑,民不聊生,向外面逃了出去。有下属向他汇报,他丝毫不以为意,如是说:“你见过扬麦吗?饱满的麦粒会落下来,而那些无用的粃糠则会随风远去。以后再有这样的事,就不用汇报给我!”把老百姓比成“无用的秕糠”足见李绅早就忘了本。

恩人在桌边叫“爷爷”,他才吃得下饭,还是著名诗人?

像这样的一位诗人,品性真得恶劣不堪。不过,话说在唐朝,有很多诗人品行都不怎么样,好比韦庄在儿子死去后,将掩埋儿子用的草席卷走;宋之问最大的愿望就是做武则天的面首,然而,武则天却说宋之问口臭……这也难怪,钱钟书先生说,知道鸡蛋好吃就够了,何必在乎哪只鸡下的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