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火车:重构人生思考的关键“三问”

如果不仔细加以分辨,生活也许就那么单调。

如果不仔细加以思考,工作细节容易被忽略。

如果不认真探索原理,事物发展会被当做必然。

读书,学习,困惑,迷茫……为了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我们探索求知,学习模型,最后又反作用于具体实践中。

很少这样深入去思考:究竟它是怎么来的?又形成了怎样的结构?

传统问题解决思路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和“病了吃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一个道理。

陈火车:重构人生思考的关键“三问”

设计思维不是依靠逻辑式分析解决,它的本质是用设计的流程从逆向的角度思考人生。

设计思维要求从事物最本质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我能怎样去运用它?

因此,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经典结构永远不会过时。


WHAT:碎片化学习

信息碎片化的社会,我们有限的注意力正被拆解得干干净净,体现为很难集中大块的精力去思考探索,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焦虑。

其实焦虑感的来源正是由于事务性的东西太多,把注意力哄得团团转,会因为有若干个尚未完成的事项而感到恐惧不安。

我们无法改变碎片化的趋势,那么就从改变自身的想法开始。尝试着去接纳这种感受,通常如果已经意识到这是一种碎片化的行为,那么离改变其实也就不远了。

陈火车:重构人生思考的关键“三问”

很多人把碎片化学习,理解为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系统知识。

于是在地铁上,在公交车上可以看到很多人捧着大块头的书,或者是看着kindle。这种争分夺秒抢夺时间的学习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从效率产出来讲,其实并不是很理想。

我们要清晰的掌握系统的知识,需要集中大片的时间做专注的思考和学习。

碎片化的场景决定了我们当下的环境是断续的,嘈杂的,容易受干扰的,这样的输入环境将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

因此碎片化学习应该理解为:把系统化的知识拆解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又拆解为若干个细小的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攻克每一块知识,以少为多以慢为快,慢慢去掌握系统知识。


WHY:反向思考,高质量提问

探索事物的原理,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

我们要学会在海量信息中突破无用信息,进行反向思考的能力,用求证的方式突破信息的陷阱,这个过程离不开提问。

有的人喜欢提一些细枝末节的,非常微观的问题。用提问代替思考,把学习当做“借脑”提问。这样积累下来的经验,其实并没有太大进步。

用高质量的提问,提炼精华。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自己思维盲点的过程。善于思考的人会从多角度去探索背后的来龙去脉,进而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

陈火车:重构人生思考的关键“三问”

为什么很多人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明白很多道理,是说明这个人在思维上,在眼界上是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这些道理只是停留在知道上面,还是已经深入骨髓,对道理有深刻的理解呢?

知道和深刻理解,是完全不同的,产生的结果也会有天壤之别。


HOW:最小化执行,找到切口

知道的事物背后的原理,我们还要懂得怎样去运用它。

就像报写作实践班,知道了怎么写出10万+的标题方法,最后还是得落脚到具体实操上。

我们的大脑天生是懒惰的,常常会把看到的听到的直接当做学到了,用虚幻的存在感去替代具体的输出成效。

所以要根治眼高手低的毛病,无非就是一个字:干。一定要克服那种“无从下手”的想法,找准一个方向,从小切口入手大胆去干,开启行动改变的第一步。

陈火车:重构人生思考的关键“三问”

做正确的事是前提,然后才是正确地做事。因此需要时不时停下来,检视反思一番,给自己“照照镜子”,让别人“咬耳扯袖”,良药苦口,保证质量。


设计人生五步骤

解剖分析、逆向推理,离不开生活学习的记录。要开启极限记录模式,记录每日见感思行,为日后的复盘分析做好量的积累。

习惯的养成在于坚持,从每天的记录开始,从定期的复盘分析开始,通过设计人生五步骤,实现精进提升:

第一步,解构(接纳当前的现实,帮助转换视角)

解构的前提是接纳,只有接纳才能毫无保留地自我觉察。

第二步,观点(有意识地转换观点,“回头看”)

“还能更好一点吗”、“已经是这样了吗”,有意识地转换观点,思考更深一点!

第三步,重构(梳理短板,寻找盲区)

定时复盘,找到薄弱环节,制定改变计划。

第四步,表达(在行动中做思考,最小迭代执行,启动行为改变)

然后,执行这个计划,先行动起来。

第五步,优化(对外模仿、学习,多与人分享交流)

精进提升不是闭门造车,在交流中碰撞火花,得到升华。


关键的“思考”说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一方面享受学习之易,另一方面要经历思考之难。

思考很难,执行更难。方向错了,前功尽弃。

因此,学会逆向拆解,用设计思维反向思考,很有必要。

无非还是WHAT WHY HOW,抓住这关键三问:及时用,及时复盘,及时记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