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開啟機械化育秧模式 推動水稻生產提質增效

4月7日,走進扎賚特旗農裕農牧業專業合作社的工廠化育秧大棚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派水稻育秧繁忙景象。一臺近3米長的育秧流水線上,經過裝底土、壓實澆水、播種、覆土4個步驟後,一塊塊長方形的育秧盤成品源源不斷從生產線上“誕生”。


興安盟:開啟機械化育秧模式 推動水稻生產提質增效

機械育秧流水線。

內蒙古大米看興安,興安盟大米看扎賚特。興安盟水稻種植面積130萬畝,扎賚特旗水稻種植面積達到90萬畝,佔到興安盟水稻種植面積的70%,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位居全區103個旗縣市第一。

興安盟:開啟機械化育秧模式 推動水稻生產提質增效

農民擺放育秧盤。

眼下正是春耕時,扎賚特旗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搶抓農時,組織合作社和稻農投入到春耕生產中,通過工廠化育秧輻射帶動農戶採用大棚育秧,確保今年水稻穩產增產,守住百姓的“米袋子”。

興安盟:開啟機械化育秧模式 推動水稻生產提質增效

育秧大棚。

“常規人工育秧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底土、澆水、播種都不均勻,造成整體播種質量不均、出苗不整齊。工廠化育秧大棚好處就是具有出苗齊、秧苗壯、成本低、栽培程序簡便和節水、作業效率高等優點。合作社共有育秧大棚80棟,可供應約8000畝水稻的秧苗,工廠化育秧一天能完成播種4棟大棚,育出的秧苗可供應約400畝水田插秧。” 農裕農牧業專業合作社監事長高壹介紹說,明年計劃再建設120棟大棚,滿足兩萬畝的有機綠色水稻種植。

目前,在扎賚特旗僅好力保鎮就有工廠化育秧基地5處,可供應約25000畝水稻的秧苗,輻射帶動農戶約4000戶進行大棚育秧,提高了水稻生產專業化水平,為全年水稻豐產豐收奠定基礎。今年,該旗採用工廠化水稻育秧已達30萬畝。

水稻育秧正當時。眼下,在興安盟不僅扎賚特旗的稻農開始熱火朝天的備耕,科右中旗、科右前旗、烏蘭浩特的稻農們都已開始有序備耕,到處是育秧的繁忙景象,稻農們開足馬力翻土耕地,隆隆機聲打破田野的寂靜。採購種子、整平秧田撒種、架拱棚覆地膜,各地稻農們忙得不可開交。

  在興安盟,過去粗放的傳統育秧耕作模式逐漸走遠,新的耕作模式正在形成,興安盟水稻種植產業正朝著綠色、有機、高質量發展。今年興安盟新增水稻種植面積近5萬畝,水稻總面積由135萬畝增加到140萬畝。新增綠色產品基地認證26萬多畝,新增有機產品基地6000多畝,使全盟綠色、有機大米產品基地一舉突破70萬畝。內蒙古日報記者胡日查 高敏娜 通訊員烏日其其格 孫鵬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