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玉壶,里面的液体专家品尝后让人咂舌

相信大家在看很多影视剧的时候都会看到这样的情节,众多英雄好汉喝酒如牛饮,那大碗酒,大口肉的场面实在畅快淋漓。那么问题来了,古代人的酒量真的有那么大吗?

像《水浒传》中的打虎武松,那酒量没得说,“三碗不过冈”的美酒在他看来如水一般,一口气狂饮十八碗,这才造就了景阳岗打虎的千古佳话。还有那些文人墨客,更是嗜酒如命,许多好的作品都是酒后有了灵感,“醉里挑灯看剑”“酒后高歌且狂放”“把酒问青天”等等。

考古发现玉壶,里面的液体专家品尝后让人咂舌

可以想象一下,要是现在能品尝一下古代的酒,那么滋味肯定不一般,但还真就有人品尝过,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一个农民干活时无意挖出一件文物,结果发现了一座古墓,农民随之上报政府。

考古发现玉壶,里面的液体专家品尝后让人咂舌

经过专家鉴定,是一座宋代辽古墓,专家在古墓里发掘出了两个类似木塞塞住的玉壶,这可把专家们高兴坏了,一帮人围着玉壶仔细打量,拿起来轻轻一晃,里面竟然有液体发出的声音,这更使专家们好奇了,里面究竟是什么呢?

考古发现玉壶,里面的液体专家品尝后让人咂舌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小心翼翼的打开了玉壶,里面散发出了酒精的清冽香味,里面竟然是酒,专家们更是好奇,存放了近千年的酒,竟然没有干,而且还如此的醇香,有一位专家便尝了一口,

其他人在一旁着急的等待品尝结果,只见那位品酒的专家缓缓的说出了五个字,“有点土腥味”。其他人当场目瞪口呆。

考古发现玉壶,里面的液体专家品尝后让人咂舌

​专家们把玉壶送回了博物馆,经过对液体成分的检测,里面确实是酒,而且酒精含量并不高。

要知道,古代的酒和现在的酒完全不同,现在的白酒度数都在38度以上,而宋代虽然也有白酒这个概念,那时的“白酒”,只是用大米或者其他粗粮发酵的非蒸馏酒,之所以被称为"白酒”,

是因为在发酵的过程中加入了白曲,而发酵出来的酒的颜色又是白色,所以被称为“白酒”,这种酒的度数非常的低,酒精浓度和现在的啤酒差不多,所以看那些英雄豪杰狂饮,也就不足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