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陽——七賢過化之鄉

建陽——七賢過化之鄉

潭陽七賢雕塑群像(熊瑞國 攝)

日前,位於我市西郊考亭路口的七賢公園裡,與其配套的七賢步行橋和大型鑄銅“七賢”群雕像相繼建成,為市民休閒、觀光增添了一個新景點。 談及“七賢”,眾所周知,在三國時期曹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博愛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

而建陽除被譽為“南閩闕里”、“朱熹故里”外,還有個雅號——“七賢過化之鄉”。這裡的“七賢”並非“竹林七賢”,而是指朱熹、黃幹、蔡元定、劉爚、熊禾、遊九言、葉味道等七位建陽曆史上著名的賢人。“七賢”以朱熹為首,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晚年,他在建陽考亭建立滄洲精舍,聚徒著述講學,與蔡元定、黃幹、劉爚、葉味道等門生創立著名的考亭學派。他們都是學有成就的理學家。

“七賢”之中,除黃幹是朱熹的女婿,侯官(今福州)人外,其餘六人均是建陽人。朱熹繼孔子之後在中華傳統文化影響最大外,蔡氏九儒一門家族中蔡元定在朱子理學成就上當屬第二人。楊萬里曾保薦蔡元定時曰:“蔡元定性質邁豪,器識宏深,道德文章足以儀型於當時,著書立言足以垂範後世。與朱熹疏釋六經、語、孟、學、庸之書,每有洞明自得之妙。”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蔡元定拜朱熹為師,通過交談後,朱熹大驚道:“此吾老友也,不當在弟子之列!”因此二人著書立說,相得益彰,蔡元定因此被稱之“閩學干城”。朱熹嘆之:“人讀易書難,季通(元定字)讀難書易。”理宗皇帝特親筆御書“西山”贈之。

在“七賢”中,當屬劉爚官職最高。官至工部尚書。卒後被贈金紫光祿大夫,封建陽開國男。年青時追隨朱熹,在馬伏建“雲莊山房”,講學論道其間。其著作有《周易解》、《四書集成》、《禮記解》等,是他最先向朝庭奏請刊行朱熹《四書集註》,將朱子制定的《白鹿洞學規》頒示國子監和太學,為朱子學傳世後代立下不朽功績。

黃幹年青時慕名朱熹,從福州來到朱熹身邊拜師,是最受朱熹器重的高足。朱熹贊其“志堅思苦。”淳熙九年(1182年)將次女許配給黃幹,他在岳父身邊二十餘年鞍前馬後,助其授徒講學。曾著有《四書通釋》、《黃勉齋文集》、《易解》、《儀禮通解》等。

熊禾是朱熹的再傳弟子。他以弘揚朱子學為己任,用朱熹觀點註釋儒家經典,成為考亭學派的重要繼承人。其主要著作有《易經講義》、《春秋通解》、《大學廣義》等。後人評介熊禾說:“朱熹有功於聖門,熊禾有功於朱熹。”

遊九言是“道南首豸山”、“程門立雪”主人公遊酢的後裔。他長期在家鄉麻沙長坪講學授徒,宣傳程朱理學。當朱熹遭受朝庭打壓,在“慶元黨禁”之時,不少學者畏避災禍,皆改換師門,阿諛權貴。而遊九言卻敢冒著罷官落職的危險,公然與朝庭對抗,大力頌揚理學,被朝庭貶去官職。直到端平年間,理學被平反,其被追授直圖閣士。其著作的《默齋遺稿二卷》被收入《四庫全書》。

被列為“七賢”之一的葉味道父親與朱熹交友頗深。受父之命,他師事朱熹,學問精深。他參加禮部考試,名列第一。但主考官發現他思想有明顯的程朱理學觀點,便將他視為“偽學之徒”,使一頂原本屬他的狀元桂冠無端被剝去。回到家鄉,他堅持講學,興辦溪山書院。直到理宗皇帝即位時,他才被召回朝庭,得以重用,官至秘書省著作佐郎。其著有《易會通》、《大學講義》、《四書說》等。來源:建陽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