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写“对子”(2)


【乡村记忆】•写“对子”(2)


笔者曾记得在故乡村里的时候,一到腊二十三后,村里的大喇叭就哇哇地吆喝开,“社员们,社员们,谁们家写对子,赶快拿上硬红来大队写来哇……”

大集体之时,村委会叫“大队”,办公室叫“大队部”。每年由团支部组织几个能写毛笔字的人集中到大队部义务给社员(村民)们写上几天“对子”,也有些会写毛笔字的个别户家在自己家写。这些写“对子”的人,有的是学校的老师,有的是在外念书放假回村的初、高中学生,还有些是读过私熟的老秀才。几个人磨砚泼墨提笔操写,将各家各户拿来的硬红对联纸书写开来,致于写什么内容(联语),诸位书写者早有准备,有的是从报纸或书刊上摘录下的新春联,有的写《名贤集》等书中的哲理名言,也有自编或户家要求写的内容。五花八门,五言、七言或更多字的“对子”,各写各的,手持毛笔,嘴刁纸烟,就写就念,来写“对子”的大人和娃娃们喜笑颜开,叨知叨啦,两眼还不时盯着写“对子”的人,他们等待写好叠住拿回。甚至有些村里的娃娃们爬在外面的窗台上眊楚写“对子”场景,场面虽说不红不火,但已领略到过年的味道。

【乡村记忆】•写“对子”(2)


笔者儿时,也常拿上裁好的硬红纸到“大队”等待给写,再大一点就在自己家里给本属当家、街坊邻里开写了,后来担任了“大队"的团支部书记,同样是每年组织写手集中为村民们写“对子”,当然笔者是写手其中的一位了。与自己在家里写所不同的是闻不到吨骨头和煮肉的味道了,不过,人多也红火,就写就叨啦,年话不断,手笔不停,也很有一番过年意境。

【乡村记忆】•写“对子”(2)


直到包产到户、大集体解散后,村里这个集中写“对子”的传统习惯再也不见了。之后,买“对子”的人们越来越多,笔者当然不买,保留了自己手写的习惯。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