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见证浦东周南线沿线45公里的发展变化

“老司机”见证浦东周南线沿线45公里的发展变化

从雪野二路到南汇汽车站,南汇公交营运的周南线全长约45公里,途经上钢新村街道、三林镇、祝桥镇、惠南镇等多个街镇。一路上,既有现代化的建筑,也有恬静安详的村舍,还有连绵成片的农田……“这些年,这条线路的沿线几乎年年都有变化。”在这条线上跑了30多年的驾驶员张美良,对此最有发言权。

路拓宽了路灯也有了

张美良,一名老山前线的退伍军人,南汇公交一分公司第二党支部党员。从1986年进入公交,到如今驾驶里程达150多万公里,他是线路的带教师傅,也是目前周南线上工作时间最长的驾驶员。周末的一天,记者坐上张师傅驾驶的周南线,前往南汇公交站。车从雪野二路出发,在世博园区绕了个弯,驶到了上南路上。

“上南路原先很窄,有时两辆公交车交汇都有困难,上海世博会前进行了拓宽,车开起来轻松多了。这一路上还有杨高南路、康沈公路、南祝路等,这些年也拓宽或改建过。”张美良如数家珍。乘客张先生说:“以前,上南路过了川杨河,那里就没啥人会去了,现在可是好地方呢。”

在上南路华夏西路附近,以前叫中林站,张美良至今还记得,边上有一个二手木材市场,很多人会去淘便宜货。如今,随着中房金谊广场、上南创意园等商业、办公用房相继建起,已是人来车往,加上附近的三林老街,这里成了一个人流、商业聚集区。

作为世博轴的延伸路段,当年上南路改造段北起世博轴入口耀华路,南至环南一大道,途经4个街镇,全长5.3公里。同时,道路两侧的200多栋建筑也进行了修缮改造,并在沿线新建了近6万平方米的绿化。

“上南路从世博园区到外环线,不仅马路宽了,边上的房子都变高了,商店、办公楼变多,也变得更繁华。”张美良说,不仅是上南路,这一路上很多道路都经过了改造。“最初,一路上只有3个路口有红绿灯,现在有红绿灯的路口有上百个。过去,这一路上晚上几乎没有路灯,现在至少80%的路段,哪怕是郊区农村的路段都有了路灯。对我们驾驶员来说,安全方便了不少。”

很多地方变得热闹了

驶上康沈公路,很快就到了周浦镇,热闹的小上海步行街就在公交站点的对面。“现在走的康沈公路,以前是沪南公路,后来沪南公路改道,经过改造后这段路就叫了现在的名字。和康沈公路一样,小上海步行街以前也没有的,是十多年前改造后,成了现在的样子。”张美良介绍到。

全长约500米的小上海步行街紧邻小上海旅游文化城,集美食、购物、休闲为一体,已成为周浦镇娱乐休闲的热闹区域。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这里曾是周浦菜场。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周浦镇也加快了老镇改造的步伐。2009年,由花岗石板铺成的小上海旅游文化城步行街落成,成了周浦镇繁荣的一张名片。

从周祝公路一直往东,经过原先的上棉七厂,这里如今转型为集办公、科技研发为一体的园区,入驻的企业有中国联通大数据中心、和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

周南线在新建的上海健康医学院对面也设有站点。2015年,学校由原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在校生规模达1.5万余人。周南线的站点也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交通便利。

周祝公路往东,道路变窄了,很多地方宽度不足10米。张美良说:“别小看这条路,它建于1969年,已有50多年的历史。虽然有的地方还不够宽,对当时的坦直、瓦屑、六灶等地区来说,有一条路与没有路,发展情况大不相同。”

行驶了近两个小时,张美良驾驶的周南线拐入了南祝路。“这条路原先是川南奉公路,拓宽后,方便了祝桥至惠南的往来,而现在的川南奉公路则移到了东边。”张美良说,经过合并,现在的祝桥镇是浦东面积最大的一个镇,各种建筑也是越来越多,城镇化改造的速度很快。

车到南祝路拱极路路口,这里有地铁16号线惠南站,是惠南镇联系市区的重要站点。“这个路口原先是惠南镇上很偏僻的一个地方,一边是畜牧场,另一边是煤炭行。16号线通车后,短短几年的时间,这里的面貌大变,就像一路上经过的很多地方一样,这些年都变得繁华、热闹了。”张美良感慨到。

再也不用担心烫伤了

从“巨龙车”到空调车再到纯电动车,张美良感言,不仅眼前的风景在变,自己的工作环境也越变越好。当年,张美良部队复员后进入的是当时的公交汽车五场,他先是做了售票员,后来转岗做了驾驶员,从那时至今一直在周南线上工作,一开就是33年。

“刚开始开的是‘巨龙车’,方向盘没有助力器,转弯、倒车等操作蛮费劲的。‘巨龙车’的发动机就在驾驶员右边,当时没有空调,一到夏天,发动机的机壳很烫,一次因为不小心碰到,把我腿上的皮肤都烫伤了。”张美良说。

1997年,浦东南部地区首辆空调公交车投入运营,如今空调车已经在所有线路全覆盖,而且还有了纯电动车。“车辆性能、驾驶室环境都有了明显的改善,现在车辆的发动机不再设置在驾驶员右边了,也不用担心被烫了。”张美良笑着说。

从之前的公交汽车五场,到如今的南汇公交公司,南汇公交目前已拥有营运车辆近千辆,营运线路128条,职工人数3000多人。30多年来,滚滚车轮下留下了南汇公交发展的历史车辙,也成为了地区进步,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

当年张美良刚进入公交行业时,浦东南部地区进入市区只有两条线路:沪南线和周南线。每个班次总是满员,那时候主要站点需要站务员帮忙,车门才能关上。

“开始时一个月跑60多圈、5500多公里,工资200多元。经历了几次改革,现在开的车是空调的纯电动公交车,一个月跑40圈、3800公里,工资万把元。现在线路普及,地铁也开通了,‘推屁股’现象再也没有了。”张美良高兴地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