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心理学》第八章 行为控制


教师招聘《心理学》第八章 行为控制

第二节 情绪与调节

一、概述

(一)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情绪的构成包括三个层面:(1)在认知层面的主观体验(2)在生理层面上的自我唤醒(3)在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

(二)情绪与感情——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情绪通常与生理需要相联系,人和动物都有情绪,情感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是人所独有的。

2.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情绪往往随情境活一世需要的出现而发生,而情感是基于深入的认知和一贯的态度,因而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3.情绪有较多的外显性和机动性,情感则有较多的内隐性和深刻性。当人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经常忽有明显的外在表现,情绪没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三)情绪与感情——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1)都是一种心理活动:一般来说,情感的产生总伴随有情绪反应

(2)情绪的变化经常手情感的的支配:从某种角度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二、情绪的两极性

情绪的两极性是指每一种情绪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情绪,表现在快感度、紧张度、激动度和强度上。

(一)快感度——情绪有肯定的与否定的两级。

(二)紧张度——情绪有紧张和轻松之分,一般来说中等程度的紧张效果比较好。

(三)强度——人的任何情绪在强度上都有着由强到弱的变化等级。

(四)激动度——情绪有激动和平静之分。

三、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景影响下,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激动不安状态。根据不同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和外部表现,情绪状态一般分为心境、激情 和应激。

(一)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的特点。

(二)激情:是指一种强烈而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三)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状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四、不良情绪的调控

调节和控制负面情绪一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在处于情绪状态时,自己主动地认识到负面情绪时,对自我状态暂时不做反应也不加评价。

(二)转移注意力——当认识到自己正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时,就要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以使它不至于爆发和难以控制。

(三)合理地发泄情绪——在适合的场合哭泣、向他人倾诉做比较剧烈的运动、放声歌唱或放声叫喊。

(四)自我激励——善于自我激励的人能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并能保持稳定的乐观态度。

如何有效调节中学生的情绪

一、当代初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这一时期初中学生在心理上发生许多变化,其中突出地表现为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所以说这一时期是身心发展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时期。

二、调控情绪的方法

1、注意转移法

当人的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至于爆发和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这种改变注意焦点的方法即注意转移法。例如,做一些平时最感兴趣的事,这样就可以使人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

2、情绪宣泄法

合理地发泄消极情绪,也是排除不良情绪的积极方式。发泄是心理学中提倡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人的心理承受力是有限的,不良情绪长期积郁在心中,人的心理就会出现严重的失衡;为了维持自身的心理平衡,人们就需要去寻找一个恰当的对象将个人的消极情绪予以渲泄,使心中积压的负性情绪得以稀释,从而摆脱这种负性情绪的干扰,保持心理的平衡。因而,宣泄可能帮助人们排遣不良情绪。

3、理智克制法

人是有理智的,在陷入不良情绪,尤其是陷入心理学上那种遇事爱冲动的消极激情,亦称冲动情绪时,我们不仅要学会正确的排解,更应该调动自己理智这道“闸门”的力量,去控制它,并且尽力使情绪愉悦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