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公開宣稱:出國是一生做得最正確的事!這些言論也難以接受

留學生的話題,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熱過。
我也從未想到,留學生這個(理論上的)高素質人群中,竟也有言論出格如許某某者,且非止一人。


如這位,公然在網絡上宣稱:
我覺得出國讀書是我活到現在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
後面的跟貼同樣令人難以接受:
我大學畢業了也想出國。
真的,我讀完研也不打算回來了。
若如所言,你出生在這個世界,是否也是一件錯誤的事?
想走的都走吧,走了就別回來,更不要腳踩兩條船。
如果不是這次席捲全球的“疫”情,估計大多數人不知道,我們有近六十萬留學生在海外求學。
晚清時期,為“師夷長技以制夷”,分四批派遣120名留美幼童,最後僅兩人沒回國。回來的人,大多數在重要崗位為國家作出了卓越貢獻。其中包括詹天佑、蔡紹基、唐紹儀等著名人物。
設想一下,我們六十萬海外留學生,如果都能像那120名留美幼童一樣,學到有用知識,全身心投入國家建設。將會為我們的國家發展,提供多麼大的助力!
遺憾的是,這六十萬留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從出去的那一天起,就沒想過學到知識報效祖國。熱門學科的高端人才,回國率不足40%。
大多數留學生,懷著這樣一種心態:能留在國外發展最好,國外混不下去再回國,手裡還有一張好牌——“海龜”的名頭,還是比較響亮的。

因為走得太遠,以致有些人忘了,自己為什麼出發。
全球化浪潮中,誰故步自封,誰就落後捱打。改開以來,我國積極融入世界,發展速度舉世矚目。公派留學生政策,也是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初衷是為了國家發展。當然,於個人來講,也是更好的人生機會。
即使是自費留學,不也能說與國家沒有關係。任何個人,對自己的國家和民族,都是有義務的。自費留學的機會,固然離不開個人及家庭的奮鬥,但本質上仍是國家和人民所給予。想一下,是不是這個道理。這個話題不宜細講,只能說,你能得到的,也能輕易失去。不要因為自己在國外,就可以忘形。
留學生不愛國,原因有很多。
一是歷史影響。
晚清以來,中華民族積貧積弱,曾多次被列強侵略。以致很多人骨子裡存在民族自卑。
而西方一些國家,對中國仍持固有印象,認為中國仍是那個雖然龐大卻非常虛弱的國家。
處於這種環境中的中國留學生,就會在心中,將自己國家種種不足放大。或產生厭惡,或產生“怒其不爭”的恨國心態。
二是西方國家宣傳機器的影響。

改開以來三十多年高速發展,我國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二,且仍以遠高於美國的速度在前進。
這令美霸權主義者感到恐慌,不惜手段採取各種措施對我國進行打壓,宣傳機器也不遺餘力地對我國全方位抹黑。留學生難免被動或主動地站在對方的視角看問題,以致對自己的國家產生偏見。
三是國內愛國主義教育沒落到實處。
這些年,我們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經濟上,對愛國主義教育重視不夠。有些人甚至以為這些都是“務虛”的東西,走走過場了事。這方面,我們遠沒有歐美等國做得好。
以美國的電影為例,主題一般落腳於人性之美和家國情懷,於潛移默化中完成了愛國主義教育,並不顯得虛偽做作。反觀我們的影視作品,只注重形式上的大張旗鼓,卻缺乏靈魂深處的觸動。
綜上,如果留學生大面積不愛國,我們就沒有必要制定寬鬆的留學政策。因為我們的初心是培養建設國家的棟樑,而不是自己的掘墓人。

留學生公開宣稱:出國是一生做得最正確的事!這些言論也難以接受


留學生公開宣稱:出國是一生做得最正確的事!這些言論也難以接受


留學生公開宣稱:出國是一生做得最正確的事!這些言論也難以接受


留學生公開宣稱:出國是一生做得最正確的事!這些言論也難以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