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沒開學的874萬高校畢業生:成年人的“鐵飯碗”,只能自己掙!

致沒開學的874萬高校畢業生:成年人的“鐵飯碗”,只能自己掙!

1:什麼是“鐵飯碗”思維?

家長們的慣性思維,學生的路徑依賴

今年,國家教育部官方統計數據公佈,應屆高校畢業生已達到874萬,同比增加40萬人,雖然政策上國家已經出臺多項措施穩定就業,但眼下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如何擇業才算穩妥,每個年齡階段的人都有不同的抉擇和判斷。而在傳統的家長眼中,只有考上公務員才是真正拿到了“鐵飯碗”!

每個畢業季,永遠有人在考公路上苦苦掙扎,蹉跎了一個3年又3年。更甚者,有人默默連考5年仍未上岸,淪為了在家啃老的御宅族。痛定思痛,在這個朝夕鉅變的時代,抱著“鐵飯碗”思維的人,正在畫地為牢。

致沒開學的874萬高校畢業生:成年人的“鐵飯碗”,只能自己掙!

2:為什麼鐵飯碗思維這麼流行?


最穩定的工作一定是最安全的嗎?

需要澄清的是,反對“鐵飯碗思維”並不簡單等同於反對考公務員,它所真正反對的是:人在擇業時偏好選擇高穩定性工作的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最穩定的工作一定是最安全的嗎?

曾經東北工業帝國,國企的高福利穩定性,吸納了成千上萬的農民工就業上崗,然而轉眼之間,工廠破產,國企兼併改組,哈爾濱全城的工人,幾乎一夜下崗。

曾經吃香的門戶網站崗位,隨著技術更迭,流量轉移,也經歷了高薪縮水,紅利不再。看似穩定的崗位也會面臨淘汰,只有浪潮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你以為的個人優勢會隨時代需求變化而喪失,失業的風險其實無處不在,有的你看不到,有的你看到了也抵禦不了。

就連和平年代,都會有你意料不到的風浪,比如眼下正在經歷的疫情,再強大的人也會暴露出自身的脆弱。

“鐵飯碗”思維會消磨你對市場的洞察,對風險的感知,這份遲鈍,能讓你在危機來臨時,粉身碎骨。

致沒開學的874萬高校畢業生:成年人的“鐵飯碗”,只能自己掙!

3:如何打破鐵飯碗思維?

新職業設計,為你打開人生新局面

如何才能擺脫鐵飯碗思維的枷鎖,首先,清晰地自我認知很重要。假如明天就是末日,你會如何對他人敘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找到自己,是我們每一個終其一生的使命。認清自我,能讓我們在職場乃至人生的道路上,堅定方向,自覺快速成長。

其次,保持適度飢餓感,年輕時,我們應該努力記住第一次失敗的滋味,第一次錯誤的教訓,以及面對新鮮事物的無措和好奇,並儘可能的不要讓一個經驗重複使用5次以上,唯有精神上的飢餓感使我們能抵禦疲憊、麻痺與自我催眠。

最後,永遠都要有自己的B計劃。開創一個適合自己的副業,在這個知識與技能都在迅速代謝的年代,性價比極高。

學習門檻低,技能應用廣的文案寫作、自媒體運營;未來高回報、職業前景好的健康管理師、心理諮詢師;性價比高,福利待遇好的教師資格證、註冊會計證,這些都是適合應屆高校生開發的副業計劃。

越早投入學習,成本越低,未來回報就越高。有了人生的B計劃,大風大浪咱也能不慌不忙、淡定走自己的路。


致沒開學的874萬高校畢業生:成年人的“鐵飯碗”,只能自己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