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记事:郝寿臣不为人知的故事

梨园记事:郝寿臣不为人知的故事

与侯喜瑞、金少山并称"净行三杰",又与金少山并称"黑金白郝"(又称"南金北郝")之郝寿臣,是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1886年5月19日,郝寿臣出生于一个贫苦木工家庭,刚满7岁,为了糊口,便被父亲立下"典子押身"字据,典押给影戏艺人王德正,跟随师傅吕福善学唱京剧。典身七年,七年大狱,吃尽童伶学艺之苦,虽然学唱演出了不少花脸戏,但盼到期满回家,正好"倒仓",而且倒得很苦。此时适逢八国联军进京,14岁的郝寿臣,不幸被联军营棚抓为"苦力",在德国府(使馆)作杂役五年,竟学得一口好德语,能说会写。在五年劳役中,他难忘七年童伶苦,总在背人处,私下苦功复习所学且日有进益。五年之后嗓音略好,便借故辞职重登舞台。

梨园记事:郝寿臣不为人知的故事

梨园记事:郝寿臣不为人知的故事

郝寿臣既非科班出身,又无名师提掖,当时梨园行帮、门户之见很深,想在京搭班唱戏,实比"投胎还难"。20岁的郝寿臣只有离京飘泊,找口戏饭。于是三年之内三闯关东,走遍东北各码头,还远及朝鲜仁川,搭班唱戏。所幸三年坎坷,苦心得报,他结识了架子花脸前辈阎宝恒、朱子久、唐永常,他们见郝寿臣虚心求教,刻苦钻研,无不乐助。尤其著名架子花脸唐永常,不仅为郝的架子花打下基础,还为他指明艺术发展的方向。唐永常的古道热肠,郝寿臣没齿不忘。1910年24岁起,郝寿臣返京扎根创业,历经数十春秋的艰苦奋斗,终于融金秀山铜锤与黄润甫架子两家艺术于一炉,创成被誉为"架子花脸铜锤唱"的郝派艺术享名于世。

受尽了"经励科"的盘剥,尝够了"戏子"低人一等的况味,郝寿臣坚决不许独子郝德元学戏,严令儿子读书做个"人上人"。郝德元生在父亲身边,绕膝承欢,耳濡目染,懂事就爱唱戏,并着意摩仿,屡遭申斥。德元生性孝顺,谨遵严命,从小学到大学一读十六年。终因迷恋京剧,暗下苦功,课余不离父亲左右,暇时随待父亲演出,偷学技艺,到1938年辅仁大学毕业时,父亲的唱念做表无一不摩仿得惟妙惟肖,还能自我操琴,俨然行家里手。德元毕业工作,郝寿臣实现了息影舞台的诺言。

梨园记事:郝寿臣不为人知的故事

1948年,郝德元取得美国纽约大学入学许可书和助学金,郝寿臣亲自送儿登机,叮嘱儿子学成早日回国效力。郝德元在美留学,边工作边学习,先后获得文学硕士和教育学博士学位,在美八年期间,郝德元没有一天忘掉京剧,他喊嗓唱念怕干扰邻居,就跑到地道车站,在道车进出站时车轨隆隆作响之际,喊几声,唱几句,一连唱上几趟道车,戏瘾也就过足。郝德元在美国对京剧做出的最大贡献,是1951年由他发起创办的美国第一家京剧票房,取名 "国剧雅集"。"雅集"积极发展,终于1953年第一次公演。"雅集"创办活动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每年都有多次公演。在"雅集"影响下,国粹京剧票房,在美国各地的华人社会已有几十家之多,而且越办越火,郝德元在美首创京剧票房之功,至今雅集同人犹念念不忘而致函称颂。

1950年新春佳节,北京市委主办一场盛大招待会,郝寿臣应邀剃须与萧长华合作演出《醉打山门》,戏毕,彭真请二老前台看戏,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毛主席说:"听说你儿子在美国留学,叫他回国工作吧!"郝寿臣欣然从命。郝德元于1956年奉命归国,在北京师范学院任教,讲授《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已有四本专著问世,1990年退休,现已寿及八旬。

梨园记事:郝寿臣不为人知的故事

梨园记事:郝寿臣不为人知的故事

郝寿臣有四孙一孙女,长孙天恩,汇文中学毕业,北京戏校会计,现退休返聘,贡献余热。次孙天惠,曾在中国戏校随雷喜福学老生,中途去临清京剧团当演员,后调北京戏校任教,因病早退,天惠有子学曾、女爱莲,同在饭店工作。三孙天慈,河北师范学院毕业,与同学邱淑琪结婚,二人同在北京一师任副教授,儿子继曾,在上海电力学院读书。四孙天意,北京戏校音乐班毕业,工武场,在北京青年京剧团任业务主任,子效曾读小学。孙女郝春荣,天津师范学院毕业,在河北大学中文系任高级讲师,爱人景承基任河北大学体育系教研室主任,孩子景平在南开大学图书馆工作。

郝寿臣一生演出不同剧目达206出,创造表演的不同角色达146人。他的弟子有樊效臣、王永昌、袁世海、李幼春、周和桐、王玉让以及晚年在北京戏校执教时,受到教授的学生孟俊泉、马永安、席裕身、王福来、吴一平、孟宪达、王文祉等多人。其中袁世海先生,一生演出不仅弘扬了郝派艺术,而且已卓然成家,寿逾八旬,犹能登台演唱。

郝寿臣于1961年11月26日逝世,葬于西郊福田公墓,戏校为其勒石立碑,嵌入遗容,供人瞻仰。戏校还成立了郝寿臣艺术整理委员会,编辑出版了《郝寿臣脸谱集》、《郝寿臣演出剧本选集》、《郝寿臣铜锤唱腔集》、《郝寿臣表演艺术》、《郝寿臣传》等专著,供郝派艺术爱好者研究参考。

(摘自《中国京剧》1997.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