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為何叫“委員長”

蔣介石有一個眾所周知的職務稱呼,叫做“委員長”。這個貌似文職的稱呼其實是他的軍職——即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蔣介石為何叫“委員長”

蔣介石行伍出身,最愛兵權,以“中國拿破崙”自詡,平時不管是打仗還是不打仗,都是一身戎裝,為何偏偏喜歡被人叫“毫無殺氣”的“委員長”,而不叫威震天下的“陸海空三軍總司令”呢?

其實,這與蔣介石一個叫康澤的手下有關。

康澤,有的人知道,是國民黨大特務頭子,曾負責統領國民黨軍委會的別動隊。1948年,在襄樊戰役中,身為十五綏靖區司令官的康澤兵敗,被解放軍活捉,成為階下囚。不過,在30年代初,他還只是國民黨陸海空軍總司令部的一名小官,為司令部政治訓練處宣傳大隊第一大隊長,即負責反共宣傳的一名中下級幹部。

1932年2月,由於國民黨派系鬥爭而下野的蔣介石終於重新上臺,宣佈復職,並且就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為了討好他,沒多久,國民黨南京市黨部發出通電,呼籲各省、市黨部和軍政界集體發出通電,要求恢復蔣介石的陸海空軍總司令職權。蔣介石本人正為這個總司令之職耿耿於懷,欣然接受。於是,國民黨中央黨部大造輿論,準備再一次發出全國通電,形成“逼蔣”上位之勢。

蔣介石為何叫“委員長”

(康澤)

然而,搞宣傳的小部下康澤對此卻另有看法,當即給蔣介石本人寫了一封信。信中,他向蔣介石陳述說:

“我看這個時候恢復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名義沒有必要,因為恢復了這個名義,也只能指揮這些部隊;不恢復這個名義,還是指揮這些部隊,那又何必恢復。而且恢復了這個名義,徒然使國內的敵人有所藉口,使國外的敵人生疑,懷疑我們在作抗日準備,反而不好。”

康澤的意思是,蔣介石已有了指揮三軍的實權,沒必要還要一個陸海空總司令虛名。要了這個虛名,反而不好:一當初逼他下臺的國內反對派有了新的攻擊藉口,不利老蔣鞏固地位;二得罪正對中國虎視眈眈的日本人,讓他們以為中國要抗日,自惹麻煩。

康澤這個“不務虛”的建議,當即被蔣介石接受。

蔣介石叫來侍從秘書鄧文儀:“打電話到中央黨部宣傳部,取消這個通電。”

就這樣,蔣介石不再擔任了陸海空三軍總司令。

結果,他一不當總司令,其他人也不敢當,陸海空三軍司令部也消亡了。由此,蔣介石以“委員長”名聞於世。

而這位“很有頭腦”的康澤,時年才28歲,因此被蔣介石看中,後來步步高昇,官至中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