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上班的路、健身的路,“天府綠道”讓生活慢下來美起來

“姐妹們,看這邊,手再高一點……很好!就這樣……”咔咔咔的快門聲響起,將幸福的一刻再次定格。在天府芙蓉園的綠道旁,幾位身著漂亮服裝的阿姨正忙著拍照,用相機記錄美好的畫面。

這是武侯區深入落實市委“高標準打造展現天府文化,體現國際水準的生態綠道”重大部署,緊扣“築景、暢行、聚人、興業”重點工作,加快構建三級綠道網絡建設,加速天府綠道生態價值轉化的具體體現。

今年,武侯區將依託宜居水岸等工程建設高品質綠道10公里“回家的路”“上班的路”各6條綠道科普教育點位1個到2035年規劃建設三級綠道639公里,其中,城區級綠道60公里、區域級綠道264公里、社區級綠道315公里。

綠道建設加快推進

在宜居水岸一期項目施工現場,推土機繁忙作業,工人忙碌施工,不久後,這裡將誕生很多新場景。

據瞭解,宜居水岸一期PPP項目投資額21億餘元,涉及江安河和金花堰兩條河流共計

18公里的河道整治及環境生態修復,目前全部復工,已完成5公里河堤施工。

位於該項目南側的金江明珠是宜居水岸先行段,地處永康路至陸壩社區,長約1.8公里,建設了“國槐綠道”和“銀杏綠道”特色綠道,其中包含騎行綠道2.18公里、步道1.66公里。

回家的路、上班的路、健身的路,“天府綠道”讓生活慢下來美起來

宜居水岸

回家的路、上班的路、健身的路,“天府綠道”讓生活慢下來美起來

宜居水岸先行段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依據江安河地形地勢,因地制宜,真正把“水岸綠道”每一個景觀節點延伸到市民的家門口,讓綠道之美惠及市民生活,讓天府文化根植社會土壤,讓生態文明成為高質量發展源動力,呈現出“藝術江安、休閒河畔”的美麗景象。

百花競放,白鷺成行……人們漫步在美麗的綠道上,不僅可以欣賞美景,還能品讀天府之國的文化底蘊,隱約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和美妙的古琴聲。

隨著悠遠的古琴聲,來到一座兩層格局的蘇州園林式仿古建築前,這座建築名叫“蜀宮琴臺”。走進館內,看到身著漢服的幼童、教師、工作人員,他們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精美的文創產品,沉浸式的漢服體驗館,獨具特色的古琴展覽館,讓市民在這座集參觀、學習、活動為一體的館內,就能瞬間穿越時空,感受千年蜀都的魅力。


回家的路、上班的路、健身的路,“天府綠道”讓生活慢下來美起來

宜居水岸

“通過引進項目、突出產業升級、營造場景,深度融入全域旅遊區建設,推動沿河區域業態轉型升級和旅遊產業發展。在沿河節點精心打造‘蜀宮琴臺’‘茅草廊架’‘百色園’等文商旅體設施,促成水生態價值轉換,實現效益最大化,讓市民遊客在綠色景觀遊玩的同時產生更多的價值。”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青山無墨千年畫,流水無弦萬古琴。“宜居水岸”工程既是武侯區打造宜居生態環境的綠色工程、更是造福於民的民生工程。各施工主題單位,圍繞創新、協調、綠色、共享、開放的發展理念,以“水安全、水環境、水文化、水景觀、水管理、水經濟”六大建設為核心工作任務,正搶抓時機、倒排工期,力爭儘早為市民呈現出“城水相依、人水相親、水清岸綠、樂水宜居”的生活環境。

消閒空間更加豐富


“營造豐富的商業和消費場景,推動生態價值轉化,讓公園不只是散步跑步的地方,而是更多市民可欣賞、可參與、可消費的新場景。” 武侯發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市民白天可以踏青遊玩,夜晚可以遊園賞燈,天府芙蓉園“承包”了市民整整一天的生活。

在天府芙蓉園的“公園城市展示廳”,環繞的4D影像讓人沉浸其中,市民感嘆道:“展廳中的公園城市生活場景,已逐漸成為了日常,就在身邊,感覺很巴適,很幸福。”

回家的路、上班的路、健身的路,“天府綠道”讓生活慢下來美起來

受疫情影響,經短暫告別後的天府芙蓉園國際燈綵節於3月28日重新開放,原創神龜IP將再次引領遊客開啟一場奇幻世界的燈綵之旅。在這場燈綵盛宴中,歷史與現代、國潮與國際、非遺與科技、動漫與網紅交相輝映,三國文化、唐宋文化、上古神話與世界童話等豐富的內容在美輪美奐的燈綵中上演。

據瞭解,燈綵節充分融合國內外文化藝術,用全新的方式述盡成都的前世今生,真正做到“芙蓉園·話成都”。同時可以踏青賞花,充分感受城市春日的微度假生活,充分展現成都“舒適安逸”的城市性格。

好看好玩還不夠,燈綵節引入天南海北名小吃。除了四川名小吃,其他如西安肉夾饃、天津狗不理、武漢熱乾麵、雲南過橋米線等也熱氣騰騰上桌。所以,到天府芙蓉園觀國際燈綵節,不只是逛公園,而是一種視覺、聽覺、味覺都滿足的城市微度假體驗。

回家的路、上班的路、健身的路,“天府綠道”讓生活慢下來美起來

踏春歸來

回家的路、上班的路、健身的路,“天府綠道”讓生活慢下來美起來

位於天府芙蓉園中央的清風茶館,因其獨特的品牌理念,以及絕佳的觀景位置,吸引了市民前來打卡。店長李江透露了店鋪選址考量,他說,“店鋪以茶為中心,追求更高品質、更健康、更簡單的生活與天府芙蓉園運動休閒、健康環保的理念高度契合。因此,經過前期的充分考察,從環境、人流量、發展前景,我們最終決定將清風茶館開在這裡。”

為了減少疫情對茶館的影響,滿足市民的更多需求,李江表示,茶館目前正在籌劃夜場美食,讓市民在花田中賞燈、品美食、享受美好生活。

綠道讓生活美起來

“我每天下午都要帶孫子到這裡來玩,花草、水景、小橋、亭臺、拱橋、小遊園……在家門口就能融入大自然中,感受小橋流水、花香鳥語的公園生活。”家住高升橋路的李奶奶分享道。

像李奶奶一樣,回想起兩年前,就近能活動、休閒的地方太少,想去趟公園遊玩,需乘車才能抵達,不是很方便。

2018年下半年,2.5公里長、綠道面積5.3萬平方米的雙楠片區慢行系統基本成型,步道、小廣場、微景觀掩映在林盤、大樹和花草中,市民的生活從此在這裡慢下來、美起來。


回家的路、上班的路、健身的路,“天府綠道”讓生活慢下來美起來

回家的路、上班的路、健身的路,“天府綠道”讓生活慢下來美起來

武侯區按照“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理念,堅持保留原生態本底修復和更新的原則,充分考慮群眾實際使用過程中的需求,與設計單位不斷優化完善方案,將武侯紅、民國青、現代灰、生態綠四大主題色巧妙地融入設計中,通過拆牆透綠、栽樹種花、造景等一系列舉措,深入挖掘雙楠片區文化底蘊,強化文化表達,

彰顯天府文化的內涵,呈現慢行系統的立體化美景

在七道堰街33號社區綠道(回家的路)、七道堰街區,看著眼前健身、娛樂設施齊全的小公園,低矮的圍牆、清澈的魚池、整潔的小樹林,不少市民都感嘆道,生活在這裡真的太“安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