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双子杀手》到底如何。全新的技术革命?还是又一次败笔?

作为在好莱坞最成功的华裔导演之一,李安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都备受人们津津乐道。无论是满含东方文化韵味《卧虎藏龙》,还是美轮美奂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其别具一格的个人风格,成功的将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实属难得。

李安的《双子杀手》到底如何。全新的技术革命?还是又一次败笔?

不仅如此,李安还是一位十分大胆的导演。作为一名技术探索者,李安在跃跃欲试的想法上付诸了实践。2016年,李安首次沿用4K+3D+120帧超前沿革命技术,打造了战争剧情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影片的细腻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脸上细微的毛孔都看得一清二楚。


李安的《双子杀手》到底如何。全新的技术革命?还是又一次败笔?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部电影在叙事上却显得十分单调,口碑两极化严重。电影在国内获得了好评如潮,在北美市场却惨遭滑铁卢。换句话来说也就是,好钢没能用在刀刃上。李安没能发挥革命技术的最大优势,只是纯粹的刺激了观众了眼球,仅此而已。


李安的《双子杀手》到底如何。全新的技术革命?还是又一次败笔?

时隔三年,李安再次带着他的作品《双子杀手》重返银幕。威尔·史密斯+动作科幻大戏+克隆人,史皇一人分饰两角,这样的电影似乎才配得上最好的技术。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效果就一定能让人大开眼界吗?答案有些不尽如人意,甚至还不如前作。


李安的《双子杀手》到底如何。全新的技术革命?还是又一次败笔?

截止到目前为止,《双子杀手》在豆瓣上稳定在7分左右,只能算及格。电影最大的看点是老年版威尔·史密斯与年轻版威尔·史密斯的对手戏。

李安的《双子杀手》到底如何。全新的技术革命?还是又一次败笔?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追求最完美的效果,影片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经历在二者身上。年轻版史皇是先由替身演员与真正的史皇演完一遍。随后再由史皇亲自登场,戴上动作捕捉器,再完成一遍拍摄。也就是说,凡是有两人对手戏的出现,都是威尔·史密斯一人分饰两角,拍摄两遍。这对创作团队来说,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挑战。

李安的《双子杀手》到底如何。全新的技术革命?还是又一次败笔?

特效团队在打造年轻版威尔·史密斯时,还参照了他年轻时期的生活影像视频,几乎找来了他所有视频素材。年轻的威尔史密斯,还是用特效做的数字真人。特效团队只能一块块肌肉、一层层皮肤地狠抠。这场只有4分钟的打戏,最终制作了长达9个月之久,只为让年轻的威尔看起来更真实。《双子杀手》在先进电影技术的运用上可谓是达到了前无古人的程度。

李安的《双子杀手》到底如何。全新的技术革命?还是又一次败笔?

然而电影最大的败笔也在两人之间的对决上。放在10年前,《双子杀手》的故事或许还称得上惊艳。可在现如今看来,它却显得庸俗不已。影片讲述的是由威尔·史密斯饰演的退休特工人员,遭到了上级派遣的神秘杀手追杀,而这个杀手正是自己的年轻克隆人。

李安的《双子杀手》到底如何。全新的技术革命?还是又一次败笔?

李安擅长的是,将一个故事以缓慢的节奏,拍出它的精髓。但他并非一名好的动作导演,影片的动作戏份看起来平平无奇,大部分时间都在探讨克隆人存在的意义,以及老年的自己与年轻的自己之间的灵魂交流。

李安的《双子杀手》到底如何。全新的技术革命?还是又一次败笔?

影迷们本以为能观赏到一场史无前例的动作名利场,却还是深陷在克隆人与真实人类之间漫长而纠结的探讨之中。这显然并不是观众花钱去影院的目的。

李安的《双子杀手》到底如何。全新的技术革命?还是又一次败笔?

此外,导演最终给出来的结局十分牵强——克隆人是为战争而生。还真是一点儿也都不感到意外。即便是以文艺青年的心态去观赏这部动作科幻+自我深思的电影,也很难总结出什么划时代的感悟。相较之下,上个世纪的《黑客帝国》系列反而更具内涵。

李安的《双子杀手》到底如何。全新的技术革命?还是又一次败笔?

从某种程度而言,《双子杀手》是成功的,它再次打开了新银幕的界限,开辟了一条无人问津的道路。李安在技术革新的道路上名列前茅,这对于绝大多数导演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但另一方面,如何利用好的技术打造更好的影片,这一点对他而言可能还需要点时间。

李安的《双子杀手》到底如何。全新的技术革命?还是又一次败笔?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

关注:斯芬克斯电影。独家视频解说,各类影视剧资源等着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