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試點:波爾多“送醫上門”新療法謹慎上路

【歐洲時報凡桑編譯】面對新冠病毒疫情的不斷蔓延,法國波爾多大學醫院(CHU de Bordeaux)15日宣佈推出“上門醫治”計劃,有針對性的試用四種不同療法,其中包括爭議藥物羥氯喹。

這一“上門醫治”(Coverage)計劃由波爾多大學醫療中心和波爾多大學聯手實施。醫治對象是波爾多大區1000名男女確診病患,病人年齡都在65歲以上。波爾多大學醫院發表聲明解釋說,這一計劃醫治針對的是“高危群體,他們的病情很可能會惡化”。從目前情況看,這一類病人通常都應被收治,上門醫治的目的是使他們能在家接受相應治療,使他們能避免住院治療帶來的種種不便和問題。聲明強調,這是按照相關規定嚴格實施的醫治計劃。每個上門醫療組都由一位醫生和一位護士組成,負責診斷、配藥和療效跟蹤評判。試用的藥物包括在法國引起廣泛爭議的羥氯喹( hydroxychloroquine )。

波爾多所在的吉倫特省新冠疫情問診平臺,如“15急救中心”和急診接待部門及大區各地開業醫生將全力參與配合這一計劃。上門醫治計劃協調中心設在波爾多市府提供的沙邦-戴爾瑪體育館。

波爾多上門醫治計劃上週五已經獲得國家醫藥安全署(ANSM)和人員保護委員會(CPP)的許可;相關試行療法必須有這些許可。上門醫治計劃受到關注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可以為全國範圍抗疫和解禁提供一種參考方案,尤其是針對65歲以上的高危群體可以在什麼樣的條件下進入解禁階段。波爾多大學醫院表示,法國政府和地區當局對這一計劃很感興趣,要求考慮擴大實驗範圍並向其它大區和公立醫院中心推廣經驗。波爾多大學醫院已經向法國衛生部和歐盟提出項目所需資金申請。

波爾多上門醫治研究計劃由馬爾維教授(Denis Malvy)擔任總負責。馬爾維是波爾多大學醫院熱帶疾病研究中心負責人,傳染病學專家,法國研究新冠病毒科學委員會成員。今年一月底,他負責的醫療部門曾收治一位48歲的華裔患者。此人和另一位患者是在法國最早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他事前曾到過武漢,返回波爾多地區後確診感染病毒,並在波爾多醫院接受治療22天后出院。醫院方面當時介紹說,曾使用瑞德西韋(remdesivir)醫治這位患者,並表示“看好”這一藥物的抗疫療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