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標準、新療法、新葯物,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進展大盤點

前言:點擊關注【SLE互助圈】,為您持續更新最新資訊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對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理解越來越深刻。伴隨著理解的深入,我們的SLE治療手段也在逐漸演化進步,並持續改善SLE病人的結局。


回顧過去的一年,系統性紅斑狼瘡(SLE)臨床研究領域也不斷傳出好消息,對於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也有很大的指導意義,今天分享予大家共同瞭解~


傳統的治療方案,如糖皮質激素聯合免疫抑制劑治療,雖能有效提高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長期存活率,但部分患者仍然復發,部分患者治療無效,這類系統性紅斑狼瘡被稱為難治性系統性紅斑狼瘡。


針對多種細胞因子的生物靶向治療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治療方法,也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比如間充質幹細胞可以抑制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自身免疫反應,在特定微環境誘導下對受損組織進行修復,從而從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自身免疫反應強度和抑制全身系統性損傷的持續性發展,理論上講是一種可靠的理想的治療手段。

而且目前,間充質幹細胞和造血幹細胞都被應用到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治療研究中


新標準、新療法、新藥物,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進展大盤點


從2007年開始,南京鼓樓醫院孫凌雲教授等人完成的“異體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難治性紅斑狼瘡的關鍵技術創新與臨床應用”已完成1132例難治性自身免疫病的異體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而且效果顯著,使重症狼瘡患者5年死亡率從45%降低為16%,有效率60%。該項目也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隨著研究的進展,幹細胞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效果開始漸漸顯著,且在治療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也逐漸嶄露頭角。幹細胞移植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療方面未來可期。


2.貝利尤單抗國內獲批上市

2019年4月,美國FDA批准貝利尤單抗(或貝利木單抗,倍力騰)用於兒童狼瘡患者。

同年7月,貝利尤單抗在中國內地獲批上市,用於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仍具有高疾病活動的活動性、自身抗體陽性的SLE成年患者。

11月7日,葛蘭素史克(GSK)公司更是攜貝利尤單抗亮相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海)。


新標準、新療法、新藥物,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進展大盤點


貝利尤單抗是首個針對B淋巴細胞刺激因子(BLys)的特異性抑制劑,是一種能夠與可溶性BLyS結合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根據藥物研究數據顯示,該藥能夠實現持續的疾病控制、有助於穩定長期症狀、改善患者的長期預後,該產品的獲批將為SLE患者治療提供新的選擇。


而且根據研究顯示:

在亞洲,特別是中國SLE患者,貝利尤單抗聯合常規治療52周,系統性紅斑狼瘡應答指數複合應答率最高可達57.8%,重復發風險下降50%,同時顯著降低了患者對激素的依賴且病情保持穩定,總體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安慰劑相似。


3.國產狼瘡新藥泰它西普,亮相2019ACR(美國風溼病學會年會)


泰它西普(RC18,擬用商品名泰愛),是首款國內企業自主研發的SLE新藥,是一款TACI-Fc融合蛋白,能同時靶向BLyS和APRIL兩個細胞因子,從而更有效地降低機體免疫反應,達到治療SLE的目的。


2019年7月,榮昌生物公佈了其在研新藥泰它西普一項關於SLE的關鍵II/III期臨床研究結果。此項研究共納入249例SLE受試者,在治療用藥48周後,泰它西普組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應答指數(SRI-4)顯著高於安慰劑對照組(79.2%vs32.0%),且安全性良好。


新標準、新療法、新藥物,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進展大盤點


2019年11月,北京協和醫院張奉春教授帶領的臨床試驗研究團隊受邀在ACR大會主會場進行報告,對泰它西普的上述研究進行了詳細介紹。


目前,榮昌生物向中國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藥品審評中心提交的泰它西普新藥上市申請已經獲得正式受理。期待泰它西普能夠早日通過創新藥物研發,為SLE帶來更多治療選擇。


4. TULIP2研究收穫積極結果,SLE或將再添新藥


2019年8月,阿斯利康宣佈其在研狼瘡藥物Anifrolumab(I型干擾素受體靶向單抗,以前稱為MEDI-546)治療成人中重度SLE的關鍵性III期臨床研究(TULIP2研究)達到顯著改善病情的目標。


60%-80%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存在I型干擾素高表達特徵,而且I型干擾素濃度與SLE患者疾病活動指數(SLEDAI)評分呈正相關。


Anifrolumab是一種單抗藥物,可與I型干擾素受體的亞基1相結合,進而拮抗所有I型干擾素(IFN-α、IFN-β和IFN-ω)相關活動。之前不少嘗試直接拮抗I型干擾素的在研藥物都沒有獲得成功,I型干擾素受體靶向單抗的實驗結果也給這個方向的藥物研究帶來了新的曙光。


5. EULAR和ACR聯合發佈了SLE分類診斷標準


新標準、新療法、新藥物,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進展大盤點

圖片來源:文章截圖,如有問題聯繫刪除


2019年9月,歐洲抗風溼病聯盟(EULAR)和美國風溼病學會(ACR)聯合發佈了SLE最新版分類診斷標準。


最新版的SLE分類診斷標準,強調了抗核抗體(ANA)的重要性。ANA陽性(≥1:80,HEp-2細胞方法)成為診斷SLE的必要條件。


在符合此項必要條件之後,根據指南給出的條目將對各系統進行評估打分。如果出現條目中所描述的情況,但可以被除SLE以外更合理的原因解釋,不計入評分。


只要曾經出現過條目中所描述的情況,即使目前沒有,依然計入評分。每個核心條目只計算最高分,最後累計總分≥10分則考慮為系統性紅斑狼瘡。


相較於之前的版本,此次更新的分類診斷標準在敏感性(96.1%)和特異性(93.4%)方面都達到了令人比較滿意的結果,為臨床醫生提供了良好的診斷工具和思路,更有利於SLE的早期診斷。


6.來自民族醫藥的瑰寶,青蒿素帶來攻克狼瘡新希望


說起“SLE國產新藥”,怎麼能落下“青蒿素”。


“抗瘧”毫無爭議是青蒿素的一座著名的里程碑。除此之外,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治療免疫相關疾病治療中顯示出良好的療效。研究顯示,青蒿素類藥物在固有免疫和獲得性免疫的各個階段都可發揮抗炎和免疫調節作用,這也構成了其治療紅斑狼瘡的藥理學基礎。


新標準、新療法、新藥物,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進展大盤點


早在2018年,屠呦呦團隊就發現了青蒿素對於紅斑狼瘡的良好效果(治療盤狀紅斑狼瘡有效率超90%、對SLE有效率超80%,並且在疾病的整個病理過程中均有明顯的療效)。


2019年6月,屠呦呦團隊正式公佈青蒿素在治療紅斑狼瘡方面取得新進展。雙氫青蒿素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盤狀系統性紅斑狼瘡的適應症臨床試驗已經獲批。如果進展順利,新雙氫青蒿素片劑或最快於2026年前後獲批上市。


好消息說明區


之前小助手分享過屠呦呦奶奶青蒿素臨床試驗項目的招募!受到了廣大蝶友的關注!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作為治療類風溼的新藥巴瑞克替尼(Baricitinib),也已證明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有效,目前也處於臨床試驗階段,有興趣的覓友們可以點擊文章

下方查看更多瞭解哈~


參考文獻:

1.方蘭芬, 黃錦雄. 改良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體系治療危重難治性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護理[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85):219-220.

2.常傑, 李忱, 張文. 青蒿、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現狀[J].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 2019, (3):377-380.

3.CN201110021344,優化的TACI-Fc融合蛋白用於製備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藥物的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