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分經典日劇:這場以愛為名的“誘拐”,十年後依舊讓我淚目


9.4分經典日劇:這場以愛為名的“誘拐”,十年後依舊讓我淚目

終於等待到了《不完美的她》開播。

周迅、惠英紅兩大影后飆戲、女神趙雅芝重回熒屏,這樣的王牌卡司組合,加上以女性獨立視角、講述“自我救贖”的故事,吸引了幾十萬網友的期待。

然而,劇集開播後,評分一路降到了6.6分。

9.4分經典日劇:這場以愛為名的“誘拐”,十年後依舊讓我淚目


這部劇改編自日劇《mother》,以獨立女性為視角,講述了林緒之憑藉心中的愛與光亮,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守護希望,溫暖治癒、感動人心的女性“自我救贖”的故事。

9.4分經典日劇:這場以愛為名的“誘拐”,十年後依舊讓我淚目


原本一部深刻的社會批判劇,在改編的過程中加上了懸疑的劇情、文藝的臺詞,被改成了一部觀感不良的家庭倫理劇,王牌卡司的演技也救不了它。

但於10年前播出的原劇,還是要推薦一波。

9.4分經典日劇:這場以愛為名的“誘拐”,十年後依舊讓我淚目


同樣是王牌陣容,超3萬人打出9.4分,可以說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聚焦和探討當代母親生存現狀的電視劇,直到現在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治癒好劇。

9.4分經典日劇:這場以愛為名的“誘拐”,十年後依舊讓我淚目

不能阻擋媽媽的幸福

天才童星蘆田愛菜,5歲時出演這部電視劇mother,6歲時拿下第65屆日劇學院新人賞、助演女優賞,同時也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得獎主。

愛菜在劇中扮演7歲的憐南,她的表演讓每一集都成為淚點。

因為營養不良暈倒在學校,在醫務室裡,學校裡的老師問她情況時,她一遍遍笑著說:“我非常愛媽媽。”

第二天,老師想要去家訪調查,說是被球打到而戴著眼罩的憐南,在媽媽被老師詢問情況時,很快岔開話題說:“快回家吧,肉饅頭要涼了。”

9.4分經典日劇:這場以愛為名的“誘拐”,十年後依舊讓我淚目


她知道,媽媽是在追求幸福。

還有一點是,孩子是媽媽的一部分,所以就算被虐待也沒關係,因為不會也不能離開媽媽。

所以,她假裝一切都好。

媽媽仁美也假裝什麼都不知道。

仁美原本是個堅強的好媽媽。

成為單親媽媽的她,帶著憐南,兩人過著相依為命的生活。電視上看到虐待孩子的新聞時,她會覺得:這樣的父母不正常,簡直不是人。

可是,仁美在生活的壓力下,逐漸變得暴躁,偶爾也會忍不住對憐南施加暴力。再看到虐童的新聞時,她也不再憤怒,而是哈哈哈地笑了起來。

9.4分經典日劇:這場以愛為名的“誘拐”,十年後依舊讓我淚目


有一天,仁美帶回來一個男人同居,憐南的噩夢開始了。

這個男人喜歡窩在家裡打遊戲。但他更喜歡做的,是虐待憐南:掐脖子讓憐南短暫窒息;打得憐南身上淤青不斷。

有一次,男人把憐南裝進黑色大垃圾袋裡,放在玄關門口。

買飯回來的仁美,說了一句:這樣做又要惹出不良新聞了。

她把憐南從垃圾袋裡放出來。

憐南露出頭說的第一句話,就是笑著說:玩捉迷藏之後,發現出不來了。

仁美什麼也沒說。

只是背對著男人,在桌子上放了一枚500日元的硬幣。

這是憐南生活中為數不多的幸福時刻——拿到錢,一個人去外面玩。比起回家,外面對憐南的傷害更少。

9.4分經典日劇:這場以愛為名的“誘拐”,十年後依舊讓我淚目


9.4分經典日劇:這場以愛為名的“誘拐”,十年後依舊讓我淚目

“我要誘拐你”

35歲的鈴原奈緒,過去10年從未回到家中。

因為特殊的身世和成長環境,奈緒對世間一切都顯得漠不關心。唯一的愛好是觀察鳥類,卻陰差陽錯成為一名小學教員。在學校代課期間,奈緒認識了憐南。

她最先發現了憐南被虐待的事實,卻不打算插手做些什麼。

我有些瞭解奈緒。畢竟,一個從小被生母拋棄的人、一個無法對外界打開心扉的人,又怎麼會有力量擁抱另一個孩子呢?

在奈緒決定離開學校的那個晚上,收拾東西的時候,她發現了憐南落下的筆記本。猶豫片刻後,她決定送去憐南家裡。

與此同時,在憐南的家裡,男人的魔爪又伸向了女孩。

他給憐南換上白色紗裙,要她嘟起嘴巴給她塗口紅。下班回來看到這一幕的媽媽,拎著手裡的東西砸向憐南,一邊打一邊說:“好髒、好髒……”

9.4分經典日劇:這場以愛為名的“誘拐”,十年後依舊讓我淚目


在那個下雪的冬夜,憐南被裝進黑色大垃圾袋,扔在了路邊垃圾桶。

9.4分經典日劇:這場以愛為名的“誘拐”,十年後依舊讓我淚目


幸好奈緒發現了憐南。看著被虐待的奄奄一息的孩子,奈緒決定“誘拐”女孩,帶她去一個沒人認識的地方,重新開始新生活。

憐南問:你會被抓去坐牢嗎?

奈緒:可能會吧。

憐南:牢房是用石頭砌起來的哦,很冷,很暗,還有老鼠出沒,也不能洗澡。

奈緒:我想成為你的媽媽,和你一起生活下去。

9.4分經典日劇:這場以愛為名的“誘拐”,十年後依舊讓我淚目


為什麼寧願冒著被抓進監獄的風險,也要誘拐女孩?我想,不僅僅是母性被激發,更多是奈緒想到了自己孤單寂寞的童年,想到了自己5歲時被生母拋棄的經歷。

所以她對女孩說,你沒有被拋棄,是你拋下了一切。

這部片子,聚焦了日本的兒童虐待問題。

日本厚生勞動省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日本各地的兒童諮詢所受理的虐待諮詢數達13.3778萬件。自1990年開始統計以來,該數據連續27年不斷增長。

這一數據在中國同樣不容小覷。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推算,74.8%的中國兒童曾遭受過不同形式的虐待

每一條數據背後,都是一個孩子的悲劇:

深圳寶安區,8歲女孩在家頻頻遭到父母毆打、虐待,包括掌摑、從背後輪摔、用笤帚抽打。被打的女童既不還手也不逃走,每次被虐待後只是安靜走回座位;

陝西渭南臨渭區,6歲男孩長期遭到繼母孫某虐待及毆打,至今處於植物生存狀態。

……


家暴和虐童,不僅是這部片子的灰暗底色,也是在日本和國內的萬千家庭裡,都不可否認的黑暗事實。

9.4分經典日劇:這場以愛為名的“誘拐”,十年後依舊讓我淚目

想著美好的事情

就能一直堅持下去

《奇葩說》裡黃執中說有一種人,“外表看似正常,內在炸成廢墟。”他們心裡藏著巨大的空洞,一輩子都填不滿。在走上“自我救贖”這條路之前,奈緒就是這樣一個人。

在逃亡之旅中,他們的行李和錢包被人偷走。走投無路的兩人,最終投靠了生母粗心婆婆。

這是一次逃亡之旅,也是奈緒、憐南的相互救贖之旅。

9.4分經典日劇:這場以愛為名的“誘拐”,十年後依舊讓我淚目


5歲時被拋棄的經歷,一直讓奈緒無法原諒生母,無法跟生活和解。

但奈緒不知道,她被拋棄的源頭,在於她有一個家暴的爸爸。

30年前,酗酒的爸爸毒打生母時,5歲的奈緒忍不住點火燒了房子,間接害死了爸爸。為了保護女兒,粗心婆婆帶著女兒走上逃亡路。

直到半年後她們被警察追捕,粗心婆婆才不得不拋棄奈緒。

9.4分經典日劇:這場以愛為名的“誘拐”,十年後依舊讓我淚目


這當中的寓意很深。

雖然因為被拋棄的經歷而絕望、消極地生活著,對成為母親也不感興趣,但在憐南需要她的時候,她和生母一樣勇敢,最終也成為了一個與自我和解、與生活和解的好媽媽。

奈緒終於從暴力、陰暗的童年陰影中走出來。

多個國家的研究發現,那些從小被虐待,或者經常目睹母親被家暴的孩子,長大後使用暴力的幾率更大

《中國反家暴紀實》中,一個年僅三歲的女孩,看到父親對母親施暴後,畫了一幅畫,她解釋這幅畫:“我可以用用筷子,用剪刀保護你一下”,“我可以殺了爸爸。”

不過也有研究顯示,孩子身邊有一個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的成年人(祖父母、老師、朋友等),可以有效抵擋家暴的負面影響。

對憐南來說,奈緒就是這個提供情感支持的人。

而憐南的存在,也讓奈緒識到生活的美好。

憐南有一本小小的筆記本,裡面記著對她來說美好的事情——

彎曲的道路、從澡堂傳出的聲音、與貓對視、倉鼠鈴兒吃著瓜子、踩著雪的聲音、夜空的雲、冰淇淋蘇打、傘被撐開的聲音、白色蠟筆、橘子醬裡的橘子、下雨時道路上的味道、自行車後座、肥皂廣告中的媽媽……

9.4分經典日劇:這場以愛為名的“誘拐”,十年後依舊讓我淚目


每次被虐待時,只要想著這些美好的事情,她就能堅持下去。

再多堅持一會。

終於,憐南等到了媽媽,奈緒等到了女兒。

這場牽絆三代人的家庭悲劇,終於終結。

9.4分經典日劇:這場以愛為名的“誘拐”,十年後依舊讓我淚目

我明天將要和你告別

然而,生活並沒有對她們高抬貴手。

在母愛天性和殘酷現實中掙扎的仁美,查到了奈緒的信息,追上了門。不過,與其說是想要找回憐南,不如說仁美害怕自己虐待孩子的事情被曝光。

在這場對峙中,註定沒有一個贏家。

奈緒被送進監獄。

憐南被送進福利院。

9.4分經典日劇:這場以愛為名的“誘拐”,十年後依舊讓我淚目


把時間點拉到奈緒出獄後,這裡有場“沒有眼淚就看不下去”的片段——憐南打電話給出獄的媽媽,她笑著跟媽媽碎碎念:

福利院裡有很大的冰箱;在這裡認識了朋友;老師對她特別好;她學會了打羽毛球;每天都有好好吃飯。

但這些都不是女孩想要的。

憐南每天都會在睡覺前都會把行李準備好,襪子和換洗衣服都放好。

因為,她在等著媽媽來接她。

女孩哭著說:“媽媽,請再誘拐我一次。

再誘拐我一次吧。”

9.4分經典日劇:這場以愛為名的“誘拐”,十年後依舊讓我淚目


奈緒只能默默流淚。

可想而知,內心十分糾結的她有多麼痛苦。

比成年人還要有想法的憐南決定走上老路,她戴著逃亡時的帽子,獨自一人換成電車,從室蘭跑到東京,再次抱住媽媽。

送女孩回福利院的路上,奈緒哭了。

憐南笑著提議:那我們說說喜歡的東西吧,說到喜歡的東西會變開心的。

9.4分經典日劇:這場以愛為名的“誘拐”,十年後依舊讓我淚目


奈緒答應了。

奈緒:晚上的游泳池

憐南:在電車裡睡著的人

奈緒:從鞋櫃裡露出的長筒靴

憐南:颱風呼呼的聲音

奈緒:早上的晨曦

憐南:媽媽的眉毛

奈緒:繼美走路的樣子

憐南:媽媽晾著洗乾淨衣服的樣子

奈緒:繼美慌慌張張的樣子

憐南:媽媽的聲音

奈緒:繼美

憐南:媽媽


在憐南的包裡,放著奈緒一夜沒睡寫下的信。

那封信是寫給12年後的憐南的。

她在信裡說:

我明天將要和你告別,要帶著你去室蘭。我們的見面時不被允許的,我們是不能以母女相稱的。

但我還是堅信將來我們還能重逢,將來我們還能手牽手。就像我和媽媽經歷30年重逢一樣回憶,只要有幼時手牽手走來的回憶,總有一天會成為路標引導我們相見。


從可憐的孩子,到受傷的母親,也許她們不能彼此相伴成長,但還是替她們開心,因為,這一場悲劇的循環,終於在兩人的微笑告別中畫上休止符。

9.4分經典日劇:這場以愛為名的“誘拐”,十年後依舊讓我淚目


9.4分經典日劇:這場以愛為名的“誘拐”,十年後依舊讓我淚目

成為媽媽,意味著什麼?

英國作家蕾切爾·卡斯克在《成為母親》一書中說:孩子的出生不僅將女人和男人區分開來,也將女人和女人區分開來,於是女性對於存在的意義的理解發生了鉅變。

這也跟劇中的一段臺詞不謀而合。

9.4分經典日劇:這場以愛為名的“誘拐”,十年後依舊讓我淚目


粗心婆婆案件的老爺爺對一個記者說:人類分為男人和女人,還有一類就是母親,這一類是我們無法明白的。

成為媽媽,不僅是一種身份的標記,更是一種沉甸甸的承諾。

正是因為這份承諾,才讓母愛有著不可思議的力量。

▲關注小博老師,跟我一起了解更多教育秘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