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亞的馬拉松家族緣何冠軍輩出?

“這是一項非常困難的工作,”教練哈吉·阿迪羅(Haji Adilo)說,“運動員大概只能得到幾百個比爾的酬勞。然後,他從口袋裡掏出一張100 比爾的鈔票(大約3美元多一點),從他那輛黑色豐田車的車窗裡遞給了她。

四個半小時之前,太陽剛剛開始升起,運動員們正在同一座山上訓練。現年44歲的阿迪羅正在監測一項不同的艱難工作——在埃塞俄比亞常常被美化為一項艱苦的工作:馬拉松賽跑。恩託託山高約1萬英尺,俯瞰著埃塞俄比亞迅速發展的首都。這是附近最高的可到達點,可以把運動員推向他們的耐力頂峰,也是阿迪羅作為埃塞俄比亞卓越的馬拉松訓練小組的教練所監督的規劃方案的一部分。

阿迪羅為大多數運動員安排了1小時40分鐘的耐力跑,為即將前往柏林馬拉松的運動員安排了輕鬆的45分鐘慢跑。後一組是凱內尼薩貝克勒(Kenenisa Bekele),她在那周贏得了比賽,比世界紀錄時間晚了兩秒。兩週後,他在卡塔爾多哈成為世界冠軍。現在,德西薩正準備在本週末捍衛他的紐約市馬拉松冠軍頭銜,他需要進行快速轉身訓練,這可能比伊萊烏德•基普喬吉最近在兩小時內跑完馬拉松的壯舉更具創新性。

當運動員們排成一排,蜿蜒穿過桉樹林時,阿迪羅和他的助理卡西姆和莫吉一路並肩慢跑,尋找他們的運動員,觀察他們的狀態,談論策略,或者聊天打趣。

埃塞俄比亞的馬拉松家族緣何冠軍輩出?

在過去幾十年中,無數來自埃塞俄比亞的明星在阿迪洛家族的指導下接受訓練,作為前運動員,阿迪羅家族理解這一艱辛。因此,兄弟倆不斷地與運動員交談,互相諮詢,看看每個人的身體和情緒如何。

阿迪羅說:“我們的理念是圍繞運動員在訓練中保持興趣和興奮來構建的。“所以有一天我們可能會去昆託進行耐力訓練,但之後我們可能會降落到(低空)塞貝塔進行速度訓練。”

在一些訓練課程結束時,教練們會舉辦一個開放式論壇,運動員和支持者——夥伴、兄弟姐妹等——可以在論壇上表達關切和反饋。教練的神奇之處在於將每個人的訓練進度、比賽日期以及心理、身體和情緒健康考慮在內,然後進行90人以上可以一起進行的訓練:個人的集體主義,通常是孤獨的運動。

但廣泛的家庭關係不僅僅是兄弟倆的一種指導方式——這是一種生活方式。阿迪羅在阿西省奇拉洛山附近的一個農業家庭中長大,有13個兄弟姐妹,以許多埃塞俄比亞偶像的出生地而聞名。他繼續贏得了幾場國際馬拉松比賽,但由於受傷,他的職業生涯被縮短了。現在,在任何時候,多達17個大家庭成員居住在他在亞的斯亞貝巴的大房子裡。莫吉住在下面五棟房子裡。

阿迪羅一直把對運動員整體福祉的關注納入其中,從為他們提供財務投資方面的建議到分享個人經歷。2006年,他與精英體育營銷與管理公司的侯賽因·馬克克(Hussein Makke)通過一位埃塞俄比亞共同的朋友相識。從那時起,他們開始合作開發下一批埃塞俄比亞長跑運動員。

“阿迪羅之所以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練,是因為他能對每個運動員進行個性化指導,”馬克說,“他很善解人意,也很真誠。”

然而,埃塞俄比亞的教練和管理已經超越了馬拉松。在教練們管理馬拉松訓練項目的同時,他們也在培養埃塞俄比亞的下一代田徑冠軍。其中包括幾名有望在2020年參加中長跑比賽的運動員,如800米奧運選手哈貝姆·阿勒木、1500米世界紀錄保持者塞繆爾·特費拉、世界銀牌獲得者塞利蒙·巴萊加和一萬米世界越野冠軍塞比雷·特費爾。

這種人才的廣度是早期和逐步發展以及個性化培訓計劃的證明。例如,世界冠軍德西薩在11年前就被阿迪洛接洽過。德西薩說:“他在一次青少年比賽中找到我,讓我和他一起來訓練。“但現在他已經不僅僅是我的教練了。他就像一個哥哥,就像我的父親。”

德西薩的訓練搭檔、去年的亞軍北田修拉也將在紐約踏上征程。2019年東京馬拉松冠軍魯迪·阿加也將如此。

自從阿加和德西薩被選為代表埃塞俄比亞參加世界錦標賽以來,一些爭議就開始了。由於多哈的高溫,通常在仲夏舉行的比賽被推遲到10月。這一舉動干擾了秋季馬拉松比賽,而高溫仍然是一個決定性因素。比賽在90度高溫下進行,溼度高達70%,導致Aga和其他27名女性中途退出。德西莎忍受著稍低的溫度贏得了男子比賽。然而,許多人質疑這項訓練計劃能否在如此近的距離內跑完兩場馬拉松(大多數優秀運動員每年只跑兩場)。

雖然運動員和教練,像世界上許多人一樣,對基普霍格最近在馬拉松比賽中兩小時以下的成績印象深刻,但這是在理想的條件下進行的。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準備兩個不同的頂級馬拉松比賽可能需要更多的創造力。

阿迪羅說:“在很多方面,這種準備與我們過去的訓練理念背道而馳。“我們必須調整和創造一種基於長時間積累和馬拉松之間的積極恢復期的具體方法。這很有挑戰性,但他們有能力。”

馬拉松觀眾已經開始期待來自埃塞俄比亞和鄰國肯尼亞的選手能跑在前面,而非洲人通常被視為天生的跑步能手。但阿迪羅兄弟的經歷表明,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付出艱苦和創新的努力。

圖/網絡

【DAILY MEDIA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