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驾驶比酒驾和毒驾还可怕

在中国,每天大约都有170人因交通事故身亡。而造成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疲劳驾驶。

疲劳驾驶造成的事故可以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况是,开车的时候突然就睡着了。这种情况虽然相对少见,但仍然可能出现在严重缺觉或存在嗜睡症的人群中。第二种更为常见的情况是,出现了“微睡眠”。

所谓微睡眠,指的是注意力的暂时性缺失。微睡眠通常会持续几秒钟的时间。在这短暂的期间,驾驶者的眼皮可能会半合或全合上。不过,眼皮的合上只是表象;微睡眠的本质是,大脑的突然走神——不仅是视觉,一个人的所有感知通道都会关闭。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即使出现了微睡眠,他自己也是感觉不到的。而这感觉不到的几秒,可能会在紧要关头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比如,一个人以时速100公里/小时(28米/秒)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那么,在需要紧急刹车时,两秒钟的延迟就让车向前推进56米。这56米的距离,往往可能是生与死的距离。而这短短的微睡眠,也许就将成为他的最后一次睡眠。

那么,是什么引起了白天的微睡眠呢?

最主要的因素是:睡眠不足。


疲劳驾驶比酒驾和毒驾还可怕


1.睡眠与注意力少睡多长时间,才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注意力?让一个人整晚不睡觉,他的注意力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在少睡之后,睡多久才能恢复一个人的注意力?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大卫·丁吉思(David Dinges)教授,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丁吉思教授采用了一种简单的方法来测试受试者的注意力。让受试者盯着屏幕看,如果屏幕上出现光点,受试者就需要按下按键。光点会以随机的时间间隔出现,而在每次光点出现时,受试者都需要作出反应。测试环节会进行10分钟。在这10分钟里,受试者的反应和反应时间都会被记录下来。

丁吉思教授召集了一大群受试者。在第一天晚上,这些受试者都得到了8小时的完整睡眠。在次日,这些受试者接受了第一次的测试,作为他们的基准值。然后,这些受试者被分成四组。第一组,在接下来的72小时,都需要醒着——也就是3天不能睡觉。第二组,在接下来的两周,每天只能睡4小时。

第三组,在接下来的两周,每天只能睡6小时。而幸运的第四组,则能够继续保持8小时的睡眠。在试验持续的2周时间里,这些受试者每天都会进行注意力测试。

实验的结果是这样的:所有被限制了睡眠的受试者,他们的反应速度都变慢了——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在一些时候,屏幕上已经亮起了光点,但这些人却一点反应都没有。而这种完全不反应,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微睡眠”。对应当现实生活中就是,一个司机在开车,车的前方突然跑过一个追气球的小孩,但司机却毫无反应。迟缓并不是注意力缺失的最主要的表现,完全不反应才是。

在对比四个组的成员时,我们会得到更多的发现。每晚睡够8小时的人,不出所料,他们反应敏捷,发挥稳定。而被要求3天不睡觉的人,在第一天缺觉后,不反应率就增加了超过400%。在缺觉的第二天和第三天,不反应率持续升高,完全没有变平的趋势。至于每晚只睡4小时的人,到了第六天,他们的表现就和一晚上不睡觉一样了。而在第十一天,测试的反应就像是两晚上没睡觉。

但最让人担忧的,还是每晚只睡6小时的那群人——毕竟这群人反映了社会中许多人的睡眠状况。事实是,每晚只睡6小时睡眠,在10天后,人们的表现就和一晚没睡觉的人一样。并且和没睡觉组类似,反应力的受损似乎没有上限。这意味着,如果实验继续,他们的状态还会进一步恶化……

我们可以看到,让一个人整晚不睡觉,他的注意力会严重受损。而每晚只睡6小时,不出两个星期,就能达到“一晚不睡觉”的效果。这结果是惊人的。然而,更惊人的是这些受试者对自己的评价。

2.“我很好,我没事”当上面这群受试者被问及他们的自我感觉时,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反应能力还不错。但事实却是,这些缺觉的人大大低估了自己表现的糟糕程度。这就有点像是,一个喝得酩酊大醉的人,摇摇晃晃地走到车边,还自信地告诉你:“我很好,我没醉,我能自己开回家。”

而因为“习惯的力量”,这种情况在现实的生活中可能更加普遍。想象一下,在长达几个月或几年的生活中,某个人都是缺觉的。

然后,他可能就会慢慢习惯自己当前的状态,觉得迷糊的大脑、涣散的注意力都是正常的表现。长此以往,他自己都可能意识不到,缺觉已经对他的身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大规模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数以千万计长期睡不够7小时的人,正处于这种糟糕却不自知的状态。

回到丁吉思教授的研究,你觉得这些人要睡多久才能补上缺的觉?在实验后,被限制睡眠的3组,都让去尽情地睡上3天。但结果是,即便在3天无限制的睡眠后,这些人依然没有办法回到最初的机敏。

3.酒后驾驶 vs. 疲劳驾驶受丁吉思教授试验的启发,澳大利亚的研究者继续往前推进了一步。他们想看看,酒后驾驶和疲劳驾驶,哪个更严重。研究者召集了一群健康的受试者,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让他们喝酒,并让血液酒精含量达到0.08%——也就是达到醉驾的标准。而另一组,则让他们保持醒着。每隔一段时间,两组受试者都会进行一次注意力的测试。结果发现,当醒着组的清醒时间达到了15小时,他们的认知功能就开始骤降。而当到了19个小时,他们的注意力就变得涣散了,测试的水平就和醉酒的人是一样的了。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早上7点醒来,参加聚会到凌晨2点,这时候,这个人的认知能力就和醉驾的司机是毫无差别的——也许可能还要更糟糕一些。


疲劳驾驶比酒驾和毒驾还可怕


美国的数据表明,每年有120万起交通事故因疲劳驾驶而产生。更直白地说就是,每30秒就有一起因疲劳而发的事故。疲劳驾驶造成的事故,要比醉驾和毒驾加起来还多。因为事实就是,疲劳驾驶比醉驾更糟糕。醉驾的司机,通常是刹车慢了、转弯慢了。而疲劳驾驶的司机,更多是陷入了微睡眠,完全不刹车。在高速路上的“疲劳车”,往往就是一艘重量1吨、时速120千米/小时、且完全不受控制的导弹。如果是卡车,那就是更重量级的杀伤性武器。因此,由疲劳驾驶造成的车祸,往往比酒驾更具灾难性。


疲劳驾驶比酒驾和毒驾还可怕


不幸的是,短期的睡眠不足,就会增加这种灾难性的风险。2016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司机睡眠不足7小时,其发生车祸的风险会增加30%。如果不足6小时,将增加90%。不足5小时,将增加330%。而若不足4小时,则增加1050%。你可以看到,缺觉和事故发生的关系不是线性的。每少睡一个小时,车祸发生的机率都将被成倍地放大。

然而,在疲劳驾驶的宣传上,大多数国家的投入,都只有酒驾的1%。但不管政策是怎样,我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人都能记得这两条:如果缺乏睡眠,请尽量不要自己开车。如果你在驾驶时感到疲劳,请一定一定要停下来。许多人认为自己可以克服疲劳感,但大量的悲剧告诉我们这不现实。人们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低估了现实的风险。你不会希望这辆车带走自己和车上家人朋友的生命,你也不会希望自己成为一个马路上的杀人凶手。要知道,许多人在一生中只有一次机会,手握着方向盘微微入睡。

所以说疲劳驾驶,是造成严重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疲劳,少数人可能真的会开车睡着,而更多人的情况是,时不时地陷入到微睡眠中。微睡眠虽然只会持续短暂的几秒,但有时候,几秒钟的时间就决定了生死。造成微睡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睡眠。当一个人一晚不睡觉,他产生微睡眠的概率就会增加400%以上。而一个人每晚只睡6小时,不出两个星期,他的状态就和一晚没睡是一样的。更可怕的是,长期的缺觉可能会让一些人陷入疲劳而不自知。

事实上,疲劳驾驶造成的事故,要比醉驾和毒驾加起来还多。醉驾造成的,可能是反应变慢。疲劳驾驶则会让人完全不反应。短期的睡眠不足,就会大幅增加疲劳驾驶造成的车祸风险。

所以,对于开车的人士:如果缺乏睡眠,请尽量不要自己开车。如果你在驾驶时感到疲劳,请一定一定要停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