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局勢大變!中國自研技術趕超微軟、谷歌,一週獲3個世界第一

再別說“外國月亮比中國圓了”!

隨著全球疫情蔓延,美國目前已經超過了42萬例確診病例,死亡近1.5萬病例,英國、法國、德國紛紛淪陷。

全球局勢大變!中國自研技術趕超微軟、谷歌,一週獲3個世界第一


與他們相比,武漢解封,全國復工復產,中國人行動力、中國自研科技、中國人的愛心等等水平之高,讓曾經大言不慚的特朗普都無話可說。

以前在在傳統刻板印象眼中,中國儘管擁有高鐵總里程世界第一,坐擁世界最大機場、最長跨海大橋,但核心技術上起步較晚。但這次疫情期間,卻僅用10天時間就拔地而起一座火神山醫院!特別是,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在疫情期間在全球舞臺刷出的記錄,已經讓歐美各國無法置信!

就在昨天,Gartner發佈最新的全球企業級網絡設備市場份額報告,阿里雲負載均衡(SLB)增速全球第一,單季度營收環比增長35.1%,遠超AWS、F5及Citrix等廠商。

全球局勢大變!中國自研技術趕超微軟、谷歌,一週獲3個世界第一


給大家科普一下,負載均衡被譽為IT系統的流量管家,它可以通過調度算法將流量平均分配到不同的服務器,是解決網絡擁堵問題的關鍵技術之一,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卡脖子技術。而阿里雲不僅拿下第一,也是亞洲唯一上榜的雲服務商,在一片歐美國家中殺出血路。

同天,國資委表示要推動中央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加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0部門發佈通知,要求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信息化和大數據管理水平,也就是說國家發話,大力發展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基建。

很多人都發現了,在新技術上這兩年中國自研可算是出盡了風頭。

在AI屆最權威榜單之一,斯坦福大學DAWNBench深度學習榜單上,阿里雲打破紀錄,勇奪四項世界第一!包攬了訓練時間、訓練成本、推理延遲以及推理成本四項第一,這其中還打破了谷歌保持一年多的紀錄。

全球局勢大變!中國自研技術趕超微軟、谷歌,一週獲3個世界第一


特別要提到的是,在DAWNBench的AI圖像識別訓練成本榜單上,阿里雲之前還從未有中國企業上榜!

與此同時,知名調研機構Gartner發佈2020年公共雲容器報告,無論是技術能力、產品數量,還是市場份額,一代IT巨頭甲骨文統統墊底,阿里雲則以唯一中國雲廠商入選,並排名世界第一!

在該榜單上我們還看到了一個熟悉的面孔:著名數據庫巨頭甲骨文,要知道,甲骨文的創始人拉里·埃裡森屢屢在公開場合表示:不能讓中國經濟超過我們、不能讓中國科技超過我們。

但大言不慚的甲骨文正是因為傲慢,並沒有重視雲計算,而這些年來頻頻被阿里雲、AWS等雲廠商在各項業務上反超,如今已經在該榜單上墊底。

全球局勢大變!中國自研技術趕超微軟、谷歌,一週獲3個世界第一


你們可不想屈居第二?那恭喜你們得償所願,因為第二也不是你們了!

很多人分析阿里最近為何在這一段時間迎來了一波集中爆發,與去年阿里的一項重大自研發布脫不開關係。

去年阿里第一顆自研芯片含光800問世,性能和能效比均登頂全球第一,如今,基於這個低調阿里芯片含光800的中國AI服務已經表現出其強大。儘管阿里自身非常低調,但我們從阿里近兩年在國際舞臺上的技術突破上能窺見其一二:

2019年,阿里AI獲ICCV 2019世界冠軍!視覺識別從“一圖一物”升級到“一圖多物”,這是達摩院機器智能實驗室團隊參加的挑戰賽。

同年底,阿里AI在NLP頂會比賽上也再次奪冠,達摩院開發的AI獲得了微生物群落信息抽取比賽“關係和實體聯合抽取”這項任務的冠軍。

全球局勢大變!中國自研技術趕超微軟、谷歌,一週獲3個世界第一


疫情期間,阿里達摩院的AI算法,能以最快60秒時間完成病毒基因對比工作,首次將原本數小時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縮短至半小時。這才有了後來阿里雲對外宣佈,向全球的醫療科研機構、疾控中心等一線病毒研究機構免費開放基因計算雲服務!

在語言技術方面,阿里AI全球首次在智能音箱全領域實現全雙工自然對話功能,並在相關比賽多輪對話型閱讀理解評測(QuAC)中刷新了全部三項全球紀錄!

此外,它還在斯坦福大學發起的機器閱讀理解領域頂級賽事SQuAD刷新排名,這是人工智能的閱讀能力歷史上首次超越人類。至於疫情期間,阿里的語言AI技術打破溝通障礙,幫助全球醫生翻譯這項壯舉,更是讓人刮目相看!

關於中國自研技術的強勢,其實美國早有人已經發現!

今年2月,谷歌前CEO施密特預測稱,美國可能在五到十年後失去在AI(人工智能)方面的領先地位,除此之外,在量子計算、超級計算等領域也是如此。結合美國多科技公司高管在公開場合不斷髮散“中國威脅論”,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的國際競爭最終會成為中美之間的競爭,至於誰贏誰輸,定論尚早,我們拭目以待!

全球局勢大變!中國自研技術趕超微軟、谷歌,一週獲3個世界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