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局势大变!中国自研技术赶超微软、谷歌,一周获3个世界第一

再别说“外国月亮比中国圆了”!

随着全球疫情蔓延,美国目前已经超过了42万例确诊病例,死亡近1.5万病例,英国、法国、德国纷纷沦陷。

全球局势大变!中国自研技术赶超微软、谷歌,一周获3个世界第一


与他们相比,武汉解封,全国复工复产,中国人行动力、中国自研科技、中国人的爱心等等水平之高,让曾经大言不惭的特朗普都无话可说。

以前在在传统刻板印象眼中,中国尽管拥有高铁总里程世界第一,坐拥世界最大机场、最长跨海大桥,但核心技术上起步较晚。但这次疫情期间,却仅用10天时间就拔地而起一座火神山医院!特别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在疫情期间在全球舞台刷出的记录,已经让欧美各国无法置信!

就在昨天,Gartner发布最新的全球企业级网络设备市场份额报告,阿里云负载均衡(SLB)增速全球第一,单季度营收环比增长35.1%,远超AWS、F5及Citrix等厂商。

全球局势大变!中国自研技术赶超微软、谷歌,一周获3个世界第一


给大家科普一下,负载均衡被誉为IT系统的流量管家,它可以通过调度算法将流量平均分配到不同的服务器,是解决网络拥堵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卡脖子技术。而阿里云不仅拿下第一,也是亚洲唯一上榜的云服务商,在一片欧美国家中杀出血路。

同天,国资委表示要推动中央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加速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发布通知,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和大数据管理水平,也就是说国家发话,大力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基建。

很多人都发现了,在新技术上这两年中国自研可算是出尽了风头。

在AI届最权威榜单之一,斯坦福大学DAWNBench深度学习榜单上,阿里云打破纪录,勇夺四项世界第一!包揽了训练时间、训练成本、推理延迟以及推理成本四项第一,这其中还打破了谷歌保持一年多的纪录。

全球局势大变!中国自研技术赶超微软、谷歌,一周获3个世界第一


特别要提到的是,在DAWNBench的AI图像识别训练成本榜单上,阿里云之前还从未有中国企业上榜!

与此同时,知名调研机构Gartner发布2020年公共云容器报告,无论是技术能力、产品数量,还是市场份额,一代IT巨头甲骨文统统垫底,阿里云则以唯一中国云厂商入选,并排名世界第一!

在该榜单上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著名数据库巨头甲骨文,要知道,甲骨文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屡屡在公开场合表示:不能让中国经济超过我们、不能让中国科技超过我们。

但大言不惭的甲骨文正是因为傲慢,并没有重视云计算,而这些年来频频被阿里云、AWS等云厂商在各项业务上反超,如今已经在该榜单上垫底。

全球局势大变!中国自研技术赶超微软、谷歌,一周获3个世界第一


你们可不想屈居第二?那恭喜你们得偿所愿,因为第二也不是你们了!

很多人分析阿里最近为何在这一段时间迎来了一波集中爆发,与去年阿里的一项重大自研发布脱不开关系。

去年阿里第一颗自研芯片含光800问世,性能和能效比均登顶全球第一,如今,基于这个低调阿里芯片含光800的中国AI服务已经表现出其强大。尽管阿里自身非常低调,但我们从阿里近两年在国际舞台上的技术突破上能窥见其一二:

2019年,阿里AI获ICCV 2019世界冠军!视觉识别从“一图一物”升级到“一图多物”,这是达摩院机器智能实验室团队参加的挑战赛。

同年底,阿里AI在NLP顶会比赛上也再次夺冠,达摩院开发的AI获得了微生物群落信息抽取比赛“关系和实体联合抽取”这项任务的冠军。

全球局势大变!中国自研技术赶超微软、谷歌,一周获3个世界第一


疫情期间,阿里达摩院的AI算法,能以最快60秒时间完成病毒基因对比工作,首次将原本数小时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缩短至半小时。这才有了后来阿里云对外宣布,向全球的医疗科研机构、疾控中心等一线病毒研究机构免费开放基因计算云服务!

在语言技术方面,阿里AI全球首次在智能音箱全领域实现全双工自然对话功能,并在相关比赛多轮对话型阅读理解评测(QuAC)中刷新了全部三项全球纪录!

此外,它还在斯坦福大学发起的机器阅读理解领域顶级赛事SQuAD刷新排名,这是人工智能的阅读能力历史上首次超越人类。至于疫情期间,阿里的语言AI技术打破沟通障碍,帮助全球医生翻译这项壮举,更是让人刮目相看!

关于中国自研技术的强势,其实美国早有人已经发现!

今年2月,谷歌前CEO施密特预测称,美国可能在五到十年后失去在AI(人工智能)方面的领先地位,除此之外,在量子计算、超级计算等领域也是如此。结合美国多科技公司高管在公开场合不断发散“中国威胁论”,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的国际竞争最终会成为中美之间的竞争,至于谁赢谁输,定论尚早,我们拭目以待!

全球局势大变!中国自研技术赶超微软、谷歌,一周获3个世界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