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通訊:中企為疫情之下東南亞經濟復甦“雪中送炭”

新華社金邊4月15日電 通訊:中企為疫情之下東南亞經濟復甦“雪中送炭”

新華社記者 毛鵬飛

旅遊業停擺、航空業萎縮、服裝加工廠面臨“斷鏈”危機……新冠疫情之下,東南亞經濟遭受嚴重衝擊。紮根東南亞的中資企業一手防疫情、一手抓生產,為當地儘快恢復活力、熬過經濟寒冬“雪中送炭”,貢獻一份力量。

在柬埔寨北部與老撾交界的上丁省,華能桑河二級水電公司運維部員工王浩已堅守140多天,巡檢、操作、值班監盤……每天都忙忙碌碌。疫情期間雖然人手緊缺,但柬埔寨最大的水電工程桑河二級水電站一直穩定運營,從1月到4月上旬發電量超過1.4億千瓦時,為柬埔寨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動力。

在老撾,中老鐵路項目在疫情期間進展順利。3月18日,供電項目施工全線展開;3月27日,開始鋪軌;3月31日,通信信號工程開工;4月1日,班納漢湄公河特大橋全部合龍;4月10日,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橋開始架樑……中國鐵建、中國中鐵、南方電網等參與建設的中資企業穩步推進工程進度,助老撾向“變陸鎖國為陸聯國”的目標一步步邁進。

印尼雅萬高鐵、中緬油氣管道、柬埔寨金邊-西港高速公路等一大批“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在疫情期間穩步推進,為地區經濟發展夯基壘臺。

馬來西亞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理事長許慶琦表示,中國和東盟產業鏈、價值鏈相互融合的過程,實際上是取長補短、互利共贏的過程。中國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對維護亞太地區的供應鏈穩定發揮著重要作用。

3月初,受疫情影響,柬埔寨支柱產業服裝加工行業原材料短缺,面臨“斷鏈”危機。關鍵時刻,中方迅速調集大批原材料運往柬埔寨。柬埔寨首相洪森說,感謝中國所有相關企業和投資者緩解了柬埔寨工廠的燃眉之急。

中國-柬埔寨自貿協定第二輪談判近日以視頻方式舉行,雙方就協定內容達成廣泛共識,並約定將繼續採用包括視頻會議在內的各種方式加快談判進度,為共同推動自由貿易、穩定區域經濟、維護全球產業鏈、攜手抗擊新冠疫情采取實際行動。

北京外國語大學亞洲學院副院長、柬埔寨研究中心主任顧佳贇表示,中柬兩國在疫情期間相互支持,雙邊關係不僅沒因疫情疏遠,反而更近了。

在14日舉行的東盟與中日韓(10+3)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領導人特別會議上,各方一致同意,致力於降低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維護必要的經貿合作與人員往來,保持貿易投資往來和適度開放,保持供應鏈暢通,制定疫後經濟復甦計劃,採取包括財政刺激政策在內的積極舉措,促進經濟增長,加大對中小企業和困難群體的支持,警惕潛在的金融風險。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表示,中國與東盟國家既是友好近鄰,又互為重要的經貿合作伙伴,命運與共。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一季度,中國對東盟進出口額達9913.4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6.1%,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5.1%。東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許寧寧說,疫情發生後,中國與東盟國家相互扶持、積極防控、共克時艱。雙方經貿互補性強,在中國-東盟自貿區政策支撐下,比鄰而居的區域內經濟循環會早於全球循環,也是區域內各國相互依存的選擇,相信疫情過後雙方經貿合作將獲得更大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