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生原創 ︳“天南地北”真義辯


李春生原創 ︳“天南地北”真義辯


入春以來一直忙於單位去年工作的收尾,害得我無暇更新“另類易說”公眾號。這兩天利用清明假期所草就者是與好友青年易學家冉景中博士公開發表的論文《“天南地北”真義考》的商榷稿。


李春生原創 ︳“天南地北”真義辯


景中和我年齡相當,皆好易學,皆求學路坎坷,不惑之後才讀博士,且皆竄身行伍十餘年。不過他八字火明,更能適應部隊節奏,在易學研究領域如今也日漸風生水起。不像我,先天缺火,只能幽闢中獨行。我在PLA中曾歸列為那種入錯行的邊緣人,無法承受日日加班熬夜寫那些今日奉若聖旨明日便成廁紙的“部宣”體文章的苦逼狀態,所以自我逃逸,選擇瞭如同下崗工人再就業般“重頭再來”的生活。景中的博士論文《大六壬的古天文原理及心智哲學機理研究》今年三月已在臺灣出版,而我那本自認為比目前所有的讖緯研究都更能撩開讖緯神秘面紗也更能步入漢代思想幽徑的博士論文《漢代讖緯思想研究》還躲在堆書一隅中默默吃灰呢。


李春生原創 ︳“天南地北”真義辯


景中博士《天南地北真義考》文主要是從文獻學、考古學和中國古代天文學等方面,從陰陽、空間、宇宙發生論、北斗崇拜等幾個層次考證認為“天南地北”的本意是指“天之南,地之北”,古人只是認為“天在上,地在下”,而並無“天在南,地在北”的空間觀。


李春生原創 ︳“天南地北”真義辯


景中的論證邏輯大概是這樣的:因《易經》中乾為天坤為地,所以“天南地北”的話題就被轉換為乾南坤北的先天卦方位的考辨。在景中看來,乾南坤北並非出自邵雍的先天卦本意,乃系朱熹的誤讀;且宋以前先天卦是否存在存疑,即便有,也體現的是乾上坤下的天地定位之意,而絕非乾南坤北的地平方位概念。景中又進一步認為北為陽、南為陰,所以天不可能居南,地也不可能在北。古人崇拜北斗,所以“正北”最為尊貴,人王統治萬民需“面南背北”。天南地北的本意實為天之南,地之北。上古(新石器)時代的人只是認為“天在上,地在下”,而根本沒有“天在南,地在北”的觀念。他們將“立體方位”的“上下”表現在“地平方位”的“南北”的觀念,導致了“天在南,地在北”的誤會。

景中的論證看似邏輯嚴密、例證詳實,其實是暗含大紕漏的,最重要的是他在反駁天南地北之說時從一開始沒有釐清天地具體指謂什麼。這裡的天地當然不是泛指,因為若泛指則四方皆天地,也就無所謂有天南地北之說了。而景中隱約是把太一北極作為天的代表,但實際上中國古文化中不僅存在北斗崇拜,尚存還有太陽崇拜,而《易經》中的乾卦多是在描述太陽“大明始終”的運行軌跡。


李春生原創 ︳“天南地北”真義辯


在太陽的週日視運動中,北迴歸線以北地區,正午時太陽一定在其正南方,因為太陽直射點最北位置是北迴歸線,太陽不可能照其北方;而南迴歸線以南地區則相反,正午時太陽總是在正北位置,因為太陽全年都在北方,不可能照在南方;而對於熱帶地區,太陽直射點有時在南方,有時在北方,還有在頭頂直射情況。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先天八卦中乾坤定位中的南北方向其實是隨著人所處緯度不同而生變化的。中國領土大多在北溫帶,古人要天人合一,當然要把乾放在正南方的位置;與之相對應,則坤居正北。這才應當是乾南坤北的真義。假如中國古人生於南迴歸線以南,太陽的週日視運動方向則為從東到北到西,原來的乾南坤北就需變為乾北坤南了。


李春生原創 ︳“天南地北”真義辯


由此我們才可以理解,古代帝王的“面南被北”原是為了“負陰抱陽”,這個陽就是來自南天的乾陽。至於景中以天壇被設計為北圓南方的格局來論證為天在北而不在南的觀點,其實也是因沒有對天地關係想通透。須知,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北圓南方的設計其實是暗示乾南坤北下的地天交泰之意。

那麼,北斗崇拜在《易經》中就沒體現嗎?“易與天地準”,北極星當然作為帝星在《易經》中有其位置,只不過不在先天八卦的正南乾卦上,而是在後天八卦的西北乾卦中。這裡又涉及對於先後天的理解上。在我看來,景中以無形無象與有形有象來詮釋先天與後天其實是非常機械和片面的。先天譬如人被父精母血交媾而初成之前的狀態,那個時候固然個體是無形無象,但其父母卻是有形有象的,而父母的交媾無疑會有體位之別。一旦交媾成功後,胎兒在母體中,其最終狀態為坤上乾下的《歸藏易》卦象;人出生之後則頭頂天腳踩地就又步入日月輪迴的後天卦境界中;而人一旦死去,埋身土中,又會隆起一個墳頭,那又是《連山易》領班艮卦之象了。

景中可能認為人王居於正北方是為與北極相應,又曾撰文說北極星在西北源於歲差之故。但其實不管北極星有沒有歲差,除非你能身處地軸或北極點上正好面對正北方的北極星,生活在北半球的人受緯度影響,在地平座標中觀測的北極星只能是西北方而不可能是正北方的,如此才會有後天八卦中“天傾西北地陷東南”之說。


李春生原創 ︳“天南地北”真義辯


我個人認為後天八卦描述了地球與太陽的動態交合情境。後天八卦中四正位裡東震西兌言太陽處於地平零度狀態,而南離北坎則言太陽高度角和太陽輻射強度的最大與最小;而四偏位則言地球的四個極點,西北天門乾卦東南地戶坤卦象徵了北南兩極,西南坤卦東北艮卦則為地表溫度最熱(陽)最冷(陰)之時間和方位點,所以被稱為人門和鬼門。《淮南子· 天文訓》載:“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共工為水神坎卦,得不到帝位故與乾卦成天水訟象,其結果是不周山被破壞。不周山即是西北之乾卦,因居西北偏位故不周。天柱折,地維絕,指的是就是地軸在地平視覺運動中偏離正位。西北之乾也可代表北極星,故日月星辰從東南向西北順時針移焉;乾又為寒、為冰,西北乾卦動生坎水,水潦塵埃(《聖經》中所描述的大洪水)又歸於東南地極。如此才產生後天八卦的流行往復。古代這些神話往往是古人天人合一狀態下集體無意識的創造,看似瞎編其實背後都暗藏各種深妙的易象。

行文至此,聯想及讀景中論文和與其日常交流之所感,我突然意識到兩人治學路數的差異。景中追隨近世以來的疑古風潮秉持科學實證精神,所以對於先天八卦乃至河圖洛書這些《易經》的核心理論多有質疑,而我則將其視為中華文明生長的根基,故而不免附上如同宗教崇拜式的信仰。這大概又是因兩人八字無火和有火之別而各自生活在陰陽的不同境界之故吧。但我想,疑古也好,信古也罷,都必須建基於更好的釋古上。這就又要求我們在治學中不能僅僅停留於繁瑣複雜而又多有缺陷的名相分別中,更需如古人一樣在直面天地日月這本無字天書、《易經》真本里獲得異常豐富的天人之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