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公開徵求意見,貓狗還能吃嗎?

自新冠疫情以來,眾人對引發這次疫情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吃野生動物引起的,所以建議修改《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呼聲很高,2020年4月8日,農業農村部在官網發佈《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簡稱《目錄》),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

  農業農村部介紹,畜禽是指經過人類長期馴化和選育而成的家養動物,具有一定群體規模和用於農業生產的品種,種群可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繁衍,與野生種群有本質區別,為人類提供肉、蛋、奶、毛皮、纖維、藥材等產品,或滿足役用、運動等需要。其中哺乳綱的為家畜,鳥綱的為家禽。

  此前在2月2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簡稱《決定》),其中提出,“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屬於家畜家禽,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的規定。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制定並公佈畜禽遺傳資源目錄。”

   此次列入《目錄》的包括家養的傳統畜禽和特種畜禽共31種,基本實現了家養畜禽應列盡列。

  具體包括:(一)傳統畜禽18種。豬、普通牛、瘤牛、水牛、犛牛、大額牛、綿羊、山羊、馬、驢、駱駝、兔、雞、鴨、鵝、火雞、鴿、鵪鶉等。(二)特種畜禽13種。梅花鹿、馬鹿、馴鹿、羊駝、珍珠雞、雉雞、鷓鴣、綠頭鴨、鴕鳥、水貂、銀狐、藍狐、貉等。

  關於貓狗,農業農村部特別之處,隨著人類文明進步和公眾對動物保護的關注及偏愛,貓狗已從傳統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國際上普遍不作為畜禽,我國不宜列入畜禽管理,31種也並沒有貓狗,所以也就不應當食用。

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公開徵求意見,貓狗還能吃嗎?

  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

  (徵求意見稿)

  本次公佈的畜禽遺傳資源目錄,所列種為家養畜禽幷包括其雜交後代。

  一、傳統畜禽

  (一)豬

  地方品種,培育品種(含家豬與野豬雜交後代)及配套系,引入品種及配套系。

  (二)普通牛、瘤牛、水牛、犛牛、大額牛

  地方品種,培育品種及配套系,引入品種及配套系。

  (三)綿羊、山羊

  地方品種,培育品種及配套系,引入品種及配套系。

  (四)馬

  地方品種,培育品種,引入品種。

  (五)驢

  地方品種,培育品種,引入品種。

  (六)駱駝

  地方品種,培育品種,引入品種。

  (七)兔

  地方品種,培育品種及配套系,引入品種及配套系。

  (八)家禽

  雞、鴨、鵝、火雞、鴿、鵪鶉

  地方品種,培育品種及配套系,引入品種及配套系。

  二、特種畜禽

  (一)梅花鹿

  地方品種,培育品種,引入品種。

  (二)馬鹿

  地方品種,培育品種,引入品種。

  (三)馴鹿

  地方品種,培育品種,引入品種。

  (四)羊駝

  培育品種,引入品種。

  (五)珍珠雞

  培育品種,引入品種。

  (六)雉雞

  地方品種,培育品種,引入品種。

  (七)鷓鴣

  培育品種,引入品種。

  (八)綠頭鴨

  培育品種,引入品種。

  (九)鴕鳥

  培育品種,引入品種。

  (十)水貂(非食用)

  培育品種,引入品種。

  (十一)銀狐(非食用)

  培育品種,引入品種。

  (十二)藍狐(非食用)

  培育品種,引入品種。

  (十三)貉(非食用)

  地方品種,培育品種,引入品種。

從上述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