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老師說他書讀的不多,其實他提升自我的姿勢有4種「林玉偉」


馬老師說他書讀的不多,其實他提升自我的姿勢有4種「林玉偉」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

比普通人優秀,還比普通人努力。

遠的有大洋彼岸的比爾蓋茨和巴菲特。比爾蓋茨每年閱讀數百本書籍,

巴菲特一生都在閱讀各種研報。

近的有國人皆知的馬雲老師和柳傳志,他們通過各種途徑,不斷提升自我,使得自己始終有屹立潮頭的能力。


馬老師說他書讀的不多,其實他提升自我的姿勢有4種「林玉偉」


01 讀萬卷書---多讀經典

有人測算過,由於古代多使用竹片、絹布等不易書寫的工具,因此,

古代的萬卷書,涵蓋的內容大體相當於今天的幾百本書籍。

所以,萬卷書,對於比爾蓋茨等人來說,一年就搞定了。

成功的企業家,他們本身就是社會的出類拔萃者,他們更懂得去粗存精。

因此,讀經典名著,成為了很多企業家的愛好。

“新東方三駕馬車”的王強就說過:

讀一流書,做一流人。

時光如梭,斯人已逝。

我們無法當面請教老子、孔子,

但我們可以從《道德經》和《論語》中,讀出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精華。

時空有別,難以謀面。

我們難以當面聆聽德魯克和卡耐基的教誨,但我們可以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人性的弱點》中,看到大師們的智慧之光。


馬老師說他書讀的不多,其實他提升自我的姿勢有4種「林玉偉」


02 行萬里路---方向要對

在交通發達,說走就走的當今,

行萬里路不再是什麼難事,比徐霞客當年翻山越嶺不知道容易了多少。

但可惜,99%的人,走過千山萬水,

真的只是個拍照留念到此一遊的過客,連郵差都不算。

畢竟,郵差不只是浮光掠影,他們走家串戶,對行走過的地方甚為熟悉。

成功的企業家往往是空中飛人,

而且是帶著目的和思考飛行的。

在王健林的行程中,我們看到的是他

馬不停蹄地與政界、商界名流洽談溝通。

一天的足跡遍佈東南亞和祖國南北,

其見識自然非常人所能比。


馬老師說他書讀的不多,其實他提升自我的姿勢有4種「林玉偉」


03 名師指路---頂級智囊團

但凡企業經營到一定階段,都會設立一個類似“參謀性質”的戰略規劃部。

在科技領域,更多的頂級企業,

乾脆直接重金招攬一流人才,

組建堪比國家實驗室的研究部門。

比如谷歌的人工智能實驗室,百度的智能駕駛實驗室,騰訊的騰訊大學,阿里巴巴的達摩院等。

僅以阿里巴巴的達摩院為例,構建了全球10多個不同領域的科學家組成的學術委員會。

其中包括世界人工智能泰斗Michael I. Jordan、分佈式計算大家李凱、人類基因組計劃負責人George M. Church、以及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等。

常常與這些頂級的人才接觸,耳濡目染之下,也難怪看似只是練練太極、講講課的馬雲老師,對數據智能、金融科技、人機自然交互等課題如數家珍。


馬老師說他書讀的不多,其實他提升自我的姿勢有4種「林玉偉」


04 自己領悟---天分努力不可拋

我們讀過的書,

是用眼睛品讀作者心中的畫像。

我們行過的路,

是用腳步丈量大千世界的經常。

我們聽過的話,

是用耳朵感觸行業大師的經驗。

但,這些大多是被動的,

往往未進入我們的大腦深處,

甚至當時不斷點頭,買醉一場後,就忘掉了許多。

因此,大多是成功的企業家,都主張“反省、領悟”

這是一種主動的學習和提升。

一旦自己領會之後,形成的理念就像一縷清晰的空氣一樣,由外入內,沁人心脾,直達內心深處。

想忘也忘不掉,那才是領悟到家了。

我們的老祖宗常說: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這是個人昇華的關鍵。

我們不妨加上兩句:

名師指路,自己領悟。

這就是多數成功企業家的提升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