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出生率會低至1.5?原因5個,對號入座「林玉偉」

2015年起,中國二孩政策全面開放。

與以往“超生游擊隊”的時代不同了,

劇情反轉,大家不想生了,令人始料未及。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答案都在古人的詩詞裡。

【生之難】

有女生三年,其名曰羅兒。

汝生何其晚,我年行已衰。

(白居易)

現代人結婚晚,生小孩自然也就晚。

有位在市局工作的70後鄰居,

特別想要再生一個,然而,

有思想,有行動,就是沒結果。

畢竟四十多歲了,懷胎,不易。

我願生時不讓生,讓我生時我不能。

不僅如此,

如今職場節奏快、壓力大。

一旦生育,前後休假少則數月,

多則一年,很多女性擔心因此導致職業生涯突變。

為什麼很多企業指明不要結婚未育的女性?

能生的,似乎又生不起了。

為什麼中國出生率會低至1.5?原因5個,對號入座「林玉偉」


【養不易】

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

(張籍)

上面詩句裡的老人家,為了養育孩子,一天勞作十幾個小時,還要叫小孩子去撿野果子充飢。

有些人為了養家餬口,

就已經用盡了全力。

不信去看看留守兒童的爸媽,

去看看早6晚9的六環外上班族。

養孩子容易嗎?

60後說:有什麼難的,都活過來了。

70後說:還行吧。孩子快畢業了。

80後說:難。我們這代人點背,啥坑都踩到。

90後說:不太清楚耶,爸媽幫我養。

有人測算過,在一線城市,

要想給孩子提供好的環境,

從出生到大學畢業,總支出

可能高達150萬!

在人均年收入不足八萬的當下,

單靠工資,不吃不喝要湊20年。

儘管算法有所不同,城鄉有所差異,

但養育孩子成本飛昇,不容置疑。

【房之套】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杜甫)

當前二胎生育的主力軍是80/90。

這代人成年後的最大壓力是:房子

誰願意自己的孩子,跟杜甫孩子那樣,在破敗不堪的陋屋裡長大?

誰都清楚,惡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

想要跨越到社會高層,難度有多大。

為了讓孩子有個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多數人都想給孩子提供單獨臥室、

甚至套房,舐犢情深,可以理解。

不過,在大城市打拼,很多人卻又只能望房興嘆。

高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一言中的。

國家大力調控樓市,難道是想讓

避孕藥失效,促進二胎?

為什麼中國出生率會低至1.5?原因5個,對號入座「林玉偉」


【誰帶娃】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長我育我。

《詩經》

有位朋友家在東莞,每天去深圳工作。他收入不錯,工作很忙。

老婆處於職業上升關鍵期,也忙。

有次小聚閒聊,他們嘆道:

生出來容易,帶下去很難!

他在湖南的父母親,都已年過古稀,岳父已過世,岳母在幫小舅子帶娃。

他們開玩笑,要是生出來,

只能一直請保姆帶孩子了。

難不成就把孩子的童年丟給保姆?

明朝有好幾個皇帝跟父母不親,

反而和宮裡帶他長大的嬤嬤親。

他說,想想就害怕。

李健說:怕自己沒有精力和能力

去培養好孩子,於是就選擇了丁克。

【新觀念】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孟郊)

中國有句老話:養兒防老。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多生孩子很有必要。

孩子多,

相當於年老之後養老保障多。

每生一個孩子,

就像多買了一份保險。

因此,“父母在不遠游”、年邁的父母也“意恐遲遲歸”。

如今,溫飽不再是關鍵難題,

交通便利,信息發達,

家庭的傳統意識也不再濃烈,獨立自主、各自精彩的觀念深入人心。

試問正值當年的80/90後父母,

有誰還期望通過多生孩子來

給自己的晚年上保險?

有位銀行工作的朋友說:

把孩子養大成家,估計要花幾百萬。

接著幫他們帶孩子,自己五六十歲了,等到他們事業有成,自己快七八十歲了......

為什麼中國出生率會低至1.5?原因5個,對號入座「林玉偉」


一個九一年的小姐姐說:

搜刮三代人的“六個錢包”,

死乞白賴去抽籤當房奴,

再把自己嫁了,十月懷胎,然後,一把屎,一把尿,一起開黑,讓王者榮耀的青春充滿尿不溼的味道?

別鬧了好嗎。

人生苦短,潮流易逝,

自己都還沒玩夠呢!

楊超越那樣唱跳十八線的村花都能火,多拍幾個抖音,指不定哪天我也可以C位出道!

這就是很多新時代年輕人的心聲。


為什麼中國出生率會低至1.5?原因5個,對號入座「林玉偉」

為什麼中國出生率會低至1.5?原因5個,對號入座「林玉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