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年味多寡淡,看这几点就知道,寡淡年味人们在维持什么?


2020年1月24日(除夕)早上7点多,大包小包我赶到汽车站。在熙熙攘攘的车站里排队,喧闹,拥挤,2个小时后,终于上了一辆回去的班车。此刻看着车外人头攒动的人群,我心里如释重负,终于要回家了。

汽车一路缓缓驶离城市,城市的红色和喜庆也在不断远去。

很多时候,我都会羡慕城里人的过年,他们可以去大雁塔、不夜城、省博、大唐芙蓉园、永兴坊,书院门、回民街,他们能玩能逛的地方简直不要太多,而且这些地方除了吃逛之外,还可以切切实实感受到传统的中国年味,还可以晚上看灯展看灯光秀,过年的生活真是多姿多彩。


春节年味多寡淡,看这几点就知道,寡淡年味人们在维持什么?

西安年春节夜景


但是农村过年,真的要单薄得多,对比之下,感觉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啥都没有。在农村过年,论吃喝,论逛玩,论娱乐,都越来越寡淡乏味。

3个小时辗转倒车,我终于回到了村里。半年多时间没有回村,我看到村里又发生了一些变化,路两侧修起了低矮的围挡,青灰的砖瓦垒成,有一些古色古香的感觉。村里的墙上也刷了一些标语和宣传画,内容无外宣扬乎中华传统美德,提倡村民践行乡民守约,劝人仁义道德,让我一下子想起《白鹿原》里的乡约。

随着这些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较之前大为改观,整体形象更文明整洁,但即便物质文明在不断提升,但村里的年味,早已回不到从前,寡淡的年味之下,人们辛苦维持的背后是什么?

01春联

进村后,一眼望去,街道干净无痕,一些人家门前还停着汽车,一看就知道是从外地工作的儿子开回来的。沿着街道往里走,很多人家早都把春联贴好了。记忆中,小时候人们都是到了下午三点以后才贴春联贴门神,但现在不觉中已经提前到上午了。


春节年味多寡淡,看这几点就知道,寡淡年味人们在维持什么?

腊月集市上买卖的春联


以前贴春联,多是手写的春联,大红的纸,浓黑的字,贴在门上,家里立马就添了喜气。这种春联很多是村民请村里会书法的大爷写成,基本不用花钱,只要给大爷送几个鸡蛋,或者给到类似这样的成本钱就可以,大爷写这个纯属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对钱毫不在意。即便你给大爷啥都没送,只要你招呼一声,大爷也眉头不眨就给你写好。

还有一种春联是在集市上请专门写对联的人写的。一到腊月,镇上卖对联的人就活跃起来。他们写的相对就花哨一些,除了写黑毛笔字,还写带金粉的,就是价钱稍微贵一点。这种带金粉的写出来,和黑毛笔字对比,一方面是比较新鲜,另一方面是金光闪闪,更具美感,所以这种带金粉的对联更受百姓青睐。

另外这些外卖的对联,一般都写得很长,字写得很大,贴在大门两侧,更显得大气,大概是这些原因,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去集市买那种宽大的对联。

现在村里的春联,很少能见到手写的痕迹了,大多都是机器印刷出来的制作好的春联,这些春联从卖相上来看,比之前的春联也好很多,不光材质比普通的红纸耐用,不受风雨天气影响,而且这些印刷体的设计更加美观,样式更加丰富,点缀也更加漂亮,自然而然,那种手写体的春联不觉中就退出了春联的舞台

02门神

回到村里发现了很奇怪的一点,很少能看到家家户户门上贴门神了。


春节年味多寡淡,看这几点就知道,寡淡年味人们在维持什么?

家家户户春节必贴门神——秦琼敬德


前些年的时候,门神是家家过年必买的贴饰物。左秦琼右敬德,贴在门首,很是威严,可以守护一家安宁。这些门神,有着神话的奥秘,一度都非常吸引孩子,孩子们乃至希望他们有朝一日也可以拥有像这些神仙一样的神力。这些门神的存在,开启了孩子们对于未知世界的幻想。每当贴门神的时候,都会引来孩子们围观,他们很热衷于能在贴门神这件事上做些什么,哪怕只是围观,只是不着边际的讨论。

春节过完,孩子们玩的时候,经常会把人家门上的门神撕下来,贴在自己身上,把自己化作成秦琼敬德,仿佛神仙一样拥有神力,互相震慑,玩得不亦乐乎。

但从现在的情况看,以后孩子们这种想象和玩法已经消失了。

03上坟

到了中午1点,刚吃完中午饭,就有人来喊你去上坟。现在上坟的时间也越来越早,以前都是到了下午四五点以后才去上坟,现在村里人把一切仪式都提前了。

路上村人相遇,互相数说对方,“你给你先人上坟这么早,怕得准备多多的票子吧?”“你看看你这上坟的队伍,这么庞大的,都不怕把你爷你婆吓着了?”村人开玩笑归开玩笑,但还是都早早赶去上坟。


春节年味多寡淡,看这几点就知道,寡淡年味人们在维持什么?

除夕下午,零星的孙子辈给老人上坟


以前上坟都是爷爷辈的带队,儿子辈,孙子辈都跟着,一行常常十二三个人。现在儿子辈、孙子辈取代了爷爷辈,上坟的人数锐减,一家只派一个代表上坟,人数也就五六人。

前几年还闹过笑话,有些年轻孙子辈替他爸去上坟,结果不认识墓地,上错了坟,回来后给他爸说,被他爸一通训,惹得村里人笑话。

这些儿子辈、孙子辈常年在外不得回来,连村里的活人都认不全,还别说去找先人的坟。

上坟现在好像也就只留下仪式感。

以前上坟,老一辈在坟地待得比较久,烧完纸票,一拜三叩首,他们会用树枝把那些纸票来回拨弄烧尽。他们全程不说话,非常静默,很严肃,但现在孙子辈就像是在完成任务一样。

上坟三分钟,所以的流程就可以走完,揭黄纸、点香点蜡、烧黄纸、鞠躬。

结束后,大家说说笑笑地离开坟地,身后那些凄清的坟地,多年以后,还会有后人来祭拜否?

同样身为后人,两代人上坟,完全是不一样的氛围。

04端盘


春节年味多寡淡,看这几点就知道,寡淡年味人们在维持什么?

除夕夜,端盘给老人拜年


春节年味多寡淡,看这几点就知道,寡淡年味人们在维持什么?

除夕夜,老人看到孙子们拜年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村里,除夕晚的重头戏就是端盘。家家户户大人端着一个木盘,上面摆两样凉菜,一瓶酒,一个小酒杯,两双筷子,带着几个小孩,就正式拉开了拜年的序幕。

大人一般都带着孩子从最年长和最亲近的老人开始去拜年敬酒,看望老人,同时孩子辈可以得到老人们发的压岁钱。

以前读高中的时候,一直是我爸端盘,上大学以后,我开始取代了我爸。每年除夕夜我替我爸端盘,然后我爸负责引路。晚上家家户户端盘走动,一来是给老人们拜年,二来是加强下一代人之间的联系。

现在下一代人基本都在外边工作,工作的地方天南海北,一年也可能过年只见这一次,所以这种端盘活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社交圈,除了拉近关系之外,也可以多认识一下在外工作的乡党,说不定哪天就能互相帮上忙。

不过,尴尬的是,端盘可拜年的人逐年在减少。一方面是现在老一辈的人随着年事已高和身体原因,生病去世的不少,另一方面,有不少老人被孩子们接去城里过年了,所以村里剩下的老人越来越少了,可拜年的老人就少了。老人不在,他们的孩子自然也就不用再去端盘给别的老人拜年了,这样反过来又影响端盘的人更少了。


春节年味多寡淡,看这几点就知道,寡淡年味人们在维持什么?

除夕夜打着手电,端盘拜年的路上


以前端盘,最多的时候能转30家老人,3个小时都转不完,但现在转的家家少了,往往一个小时多,8点出头就可以转完。

现在端盘给老人拜年,老人对于孙子辈基本都不太认识了,即便能叫上名,但对应不上人,要家人的介绍才能对应。

慢慢的,下一代人,老人就更加不认识了。

05 冷清


春节年味多寡淡,看这几点就知道,寡淡年味人们在维持什么?

除夕夜,村里最热闹的声音——放炮仗


大年初一是在劈里啪啦的炮仗声中醒来的,在村里,最热闹的声音,莫过于炮仗,而不是小孩子们的玩闹。现在村里的小孩子已经很少了,相比之下,他们钟爱的还是手机游戏,还是抖音视频。

早上9点我吃完汤汤面,走到大街上,满大街除了一地散碎的炮仗纸屑,看不到几个人影。

很多人家的大门是锁着的,即便贴了崭新的春联。

从村里西头走到东头,我数了数,竟然有10户人家不在村里过年,整条街道满共也就30户人家,这么多人已经不待在农村了。


春节年味多寡淡,看这几点就知道,寡淡年味人们在维持什么?

春节去城里过年的村里人家


看到那些紧闭的大门,难以想象,以后村里过年会是什么模样?

那些仍然留在村里的人,也没有点起村里过年的气氛和热闹。以前大年初一,村口的广场是要敲锣打鼓的,还会扭秧歌,甚至于还会和周围村子的比赛。但这些年,全都荡然无存了,也许是曾经那一帮子敲锣打鼓的男人和载歌载舞的妇人老了,也可能是大家对于这样的文娱活动感到乏味无聊,还不如刷个抖音,看个网剧,都比大冷天冒着冷清去看那些秧歌锣鼓有意思的多。

村里的庙门开着,零星有一些老人进去烧香,曾经热衷佛事的中年妇女早已转战广场舞,现在连庙里也冷冷清清,只可惜了当年那一尊尊花重金开光的佛像。

结语:


春节年味多寡淡,看这几点就知道,寡淡年味人们在维持什么?

一桌饭,几代人的情缘


一年一年,四方的人从外边回来村里,村里也有不少人又离开村里去城里过年。

这种迁徙,依靠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牵动,更有背后亲情及血缘纽带关系在维系。这种纽带关系是骨子里的东西,很自私,很小我,像是一个人身上背负的使命感,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只要是过节,人们总是要尽一切办法回家。

家这种最小的社会组织单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治愈,最为有力,对于维系社会稳定也最为坚固有效。

从当前来看,家所处的乡村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物质的变化,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乃至生活方式,乃至于过节的氛围也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不管哪个年龄段的人,今天都在慨叹:年味寡淡,缺少乐趣和渴盼

在这样的寡淡中,人们少了敬意,慢慢的就只有忘却。


春节年味多寡淡,看这几点就知道,寡淡年味人们在维持什么?

过年,回家,看爸看妈


今天那些归来的人,尚还保留着对故乡对亲情的些许记忆和眷恋,谁能知道,多年以后村里的春节会过成什么样子,或许会成为一个平常的日子,那时有多少人还会再回到故乡,追忆亲人,维系宗族亲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