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接一波的人工智能化浪潮袭来,我们该如何保全自己?

自从1959年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后,全世界都掀起了一股研究机器人的热潮。特别是在最近这几年“人工智能”几乎可以说获得了井喷式的发展,从1959年的“傻瓜式“机器人,到2016年的谷歌的AlphaGo挑战围棋九段高手李世石,并且以 4:1击败李世石,完爆人类,再到特斯拉的无人驾驶,似乎已经告诉了我们,人类已经无法回避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机器人与我们共处的现状。

一波接一波的人工智能化浪潮袭来,我们该如何保全自己?

柯洁对战AlphaGo

2016年富士康提出了“无灯工厂“(无灯工厂指的是完全不需要人,实现完全自动化),郭台铭说:我们公司内部计划在5年内,把这些工人,我们目标是希望能够拿掉80% ,如果5年做不到,10年内也会做到,因为科技已经在这里了。到现在3年过去了,事实证明富士康说的并不是一句空话,它们在很多的产线和工厂实现了完全自动化,并且富士康还研发了自己的”富士康“机器人,毕竟相对于越来越高的人工工资,以及昂贵的人力管理成本,机器人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虽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巨大的研发成本与漫长的机器调试,但是带来了的回报同样是非常可观的。

一波接一波的人工智能化浪潮袭来,我们该如何保全自己?

看到这里估计许多人的内心已经拔凉拔凉的了,很多人内心肯定都有一个疑惑:人工智能发展的这么快那我不是说不定随时就下岗了?是的,可能会。毕竟人工智能发展的脚步不是我们能够阻止的了的,而且人工智能也必将会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其实,大家还不必如此慌张,毕竟要完全代替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我们还可以好好利用这个过渡期。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国家的产业大致可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第一产业主要指生产食材以及其它一些生物材料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直接以自然物为生产对象的产业。第二产业主要指加工制造产业,利用自然界和第一产业提供的基本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第三产业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产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业、教育产业、公共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而目前机器人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工业“中,虽然第一,第三产业也存在,但是远远没有第二产业”工业“多,也就是说我们还可以向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转移。但是要转移进入到一,三产业需要我们做好足够的知识储备,要不然可能会分分钟翻车。

一波接一波的人工智能化浪潮袭来,我们该如何保全自己?

同时党的19大报告提出,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目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未来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的我们的虽然已经有点富裕了,但是我们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得到长足的改善,比如:出外面旅游遭遇黑导游,买个菜是转基因的,天气经常雾霾等等。如果我们把工业中被“机器人“淘汰下岗的人转移到第一产业,第三产业,那么不仅可以提高服务业的质量,还可以促进一,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继续给他们创造就业岗位。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很久以前,在挪威的一个小镇,人们靠捕鱼为生.小镇紧靠着大海,因出产沙丁鱼而小有名气.在那里,渔船归航抵港时,只要沙丁鱼是活着的,一定会被抢购一空,卖个好价钱.遗憾的是,由于每次出海的时间比较长,等到归来时,沙丁鱼已经死去很多.有一次,一位老渔民照例出海打鱼.忙碌了几日,收获颇丰.他喜出望外,驾船火速返航.谁知才到半途,沙丁鱼便不再鲜活了,懒洋洋地潜在水中,一动不动。

老渔民一边察看着鱼舱,一边心里暗暗着急.他无计可施,只得按照老办法,挑出那些死去的沙丁鱼.这时他看见鲶鱼也不动了,捡出来正要扔掉,鱼儿忽地一跃,却掉进了装着沙丁鱼的鱼槽.老渔民顺利归航了.让他不敢相信的是,到达岸口时,原本以为那些沙丁鱼已经死去了,然而它们竟然都是蹦蹦跳跳的.经过反复研究,他终于发现了沙丁鱼存活的秘密。

原来鲶鱼进入沙丁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自然四处游动,到处挑起摩擦.而大量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己分子”,自然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整槽鱼上下浮动,使水面不断波动,带来充足的氧气,如此这般,使沙丁鱼活蹦乱跳地运进渔港了。

而那些被迫加入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朋友就像那条鲶鱼一样,对于整个行业的意义来说是非常重大的,他们有可能颠覆行业的中的潜规则,促进行业的制度进步。所以说:未来,可能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糟糕,大家还是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创作不易,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个赞以示鼓励哦。喜欢我的朋友别忘了点点关注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