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 南 的 桥

济 南 的 桥

陶玉山

济南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素以“泉城”名闻天下。既然泉水众多,就少不了河,有河那就必须有桥。通过阅读欣赏不同朝代前人写的文章我们知道,在历史上,济南的桥是市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些数不胜数的、大小不一、形状各样的桥,不仅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更为济南这座城市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添砖加瓦。

人们通常说老济南城区内有“八(城)门七桥”。其实,最早的时候济南内城共有四门,分别是东门(齐川门)、南门(历山门,又称舜田门)、西门(泺源门)和北门(汇波门),它们均建于宋永嘉年间,并在明洪武年间重修。清光绪年间,又陆续增辟巽利(新东门,即青龙桥)、坤顺(新南门,趵突泉正门东侧)、乾键(新西门,少年路桥)和艮吉(小北门,大明湖东门北)四个城门并分别在护城河上建桥。解放后,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沿护城河又修建或新建了多座桥,如琵琶桥、五龙潭桥、思敏桥、恒隆过街天桥等,这些桥,桥桥壮观雄伟,气势如虹,成为护城河上不可忽略的风景。据统计,到现在为止,绕护城河总共有十八座桥。

济 南 的 桥

说起济南历史上著名的桥,不能不先说鹊华桥。在某种程度或某个方面讲,鹊华桥已经成为济南的一个别名,一个城市地标性的代表名称。历代不少名人留下的墨迹都赞美鹊华桥的美观大方和气魄。过去站在鹊华桥上,就可以尽览城市郊外的华山、鹊山的美景,可以说是一览无余,大饱眼福。为济南的名气享誉中外作出突出贡献的清末著名小说《老残游记》就曾经专门写过鹊华桥:说是老残“到了鹊华桥,才觉得人烟稠密,也有挑担子的,也有推小车子的,也有坐二人抬小蓝呢轿子的。”由此可见,上世纪初,到了鹊华桥就等于是进入了市中心地带。据相关史料记载,这座位于大明湖东边不远、架于大明湖和百花洲之间,东西向、高大单孔的旧式拱形石桥,原名百花桥,又名白雪桥,始建于宋代。元朝改名为鹊华桥,明代曾重建,清嘉庆二年(1797)及道光五年(1825)又重修。桥和路面一样宽,高约两米有余。百花洲的水可经桥下流入大明湖。后来“历下八景”中有了“鹊华烟雨”这一景,鹊华桥由此也就更加有名。济南解放以后,随着城市的发展,此处来往车辆越来越多,原来的拱形石桥大大制约了交通畅通,政府于1964年拆掉石桥,改建为与明湖路路面齐整相连的混凝土平桥。

济 南 的 桥

说起济南有特色的桥,就不能不问济南最短的桥在哪里,叫什么,它的长度是多少,有什么来历?也许你多次从桥上走过,但因为它实在太短,你未曾留意过……

济 南 的 桥

济南最短的桥名为起凤桥。由东至西,全长不足2米,全部由青石砌成,桥面的青石已被岁月磨得光亮可鉴。桥下流动的泉水来自于王府池子,通过起凤桥后,一路通过明道暗渠,经文庙、曲水亭街,最终流入大明湖。起凤桥原本位于明朝德王府内,是楼台亭榭、小桥流水诸多景观中的一处景观桥。起凤桥名称的来由据传始自清初。因为此桥南北连接榜棚街、贡院、文庙等古代重要的文化场所,是文人学子求学、赶考入仕的必经之地,因此清初时此地建有“腾蛟起凤”牌坊。而牌坊所在小街起名为起凤桥街,街西的小桥起名为“起凤桥”起凤桥,济南最短的桥;起凤桥畔,可以说是最具泉城魅力特色的地方。

过去老济南的好多桥,现在已经成为标志性的地标名称,譬如解放桥。好多来济南游玩或不是老济南的,看到解放桥这个地名,都喜欢去实地看看,可是,结果让他们大失所望,同时勾起探险一样的好奇心。没有桥怎么会叫做解放桥?原来的解放桥在哪儿?据从小居住在济南的老人们讲,过去的解放桥位于现在的历山路和解放路相交处的西50米处,上世纪五十年代解放路拓宽改造时将解放桥埋于地下,而解放桥之名却一直延续至今。现在的解放桥已经不是一座桥,而是一个地方区域的代名词,其周边汇集了众多商店、高校、医院,一片生机盎然、繁荣昌盛的景象。

天桥和济泺桥是贯通济南南北的重要桥梁。这两座桥在济南发展中作出的贡献是许多桥梁不可比拟的。而今,经过拓宽改造后的这两座桥仍然在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济 南 的 桥

历史上的众多桥,为济南的交通方便和城市特点增辉添彩,甚至成为济南地方特点举足轻重的部分。而今许多改建或新建的桥,更是让城市无比辉煌起到了重要作用。过去老济南就有“东河看柳,南河看桥”的说法。从黑虎泉到西门附近的南护城河一带,名称鲜活有韵味,样式非常别致的那些桥,白石桥、琵琶桥、玛瑙桥、九女桥、寿康桥、南门桥、坤顺门桥、恒隆桥……南河九座桥,桥桥都是好风景。这些桥将南护城河的南北贯通起来,不仅方便了大家出行,更映衬得周边的环境幽静淡雅,别有一番江南的风味,可谓风景这边独好。让人徜徉其中,物使之然,触景生情,人心所动,有心长作济南人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并成为一个永久的心愿。而大明湖扩建改造建设的二十八座桥,桥桥都不重样,在桥梁的栏杆、材料、坡度选取上,园林设计人员既让其满足了交通这个基本功能,使桥上能走车、走人,桥下能通船,又使桥具有景观效果,各具特色,赏心悦目。同时,桥的名称全部有出处,有历史渊源。如历史上大明湖著名的“七桥风月”风景各具特色,现在历史再现。在继承中创新,古为今用,可以说是一种讲究实际,与时俱进的做法,为使这些桥成为一道道靓丽的景观打下了坚实基础。

济 南 的 桥

说到济南的桥,不能不提改革开放以来新建的那些多层的、令人眼花缭乱、具有“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和美化城市作用的立交桥。燕山立交桥,腊山立交桥,全福立交桥,邢村立交桥……这些立交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四通八达,在济南的半空中建起了无数交叉连接的交通网,在大幅度缓解了交通压力的同时,大幅度地扩大延伸了城市的空间,成为城市不可缺少的交通纽带,更让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了鲜明的现代都市的模样。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尽情享受着现代化城市所应有的方便顺畅。如果说市区内的各个石质桥,使得城市更加雅致别样:那么这些建造于半空的立交桥,在使得城市和国际接轨的同时,更象征着济南大踏步迈向国际化大城市的信心和决心。这些让人看了心花怒放,豪气冲天的立交桥,让我们似乎看到了济南的明天,看到了一个更加美好、魅力独具、焕发新春、崭新的济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