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屢教不改,誰的鍋?不懂識別“關鍵問題”,就真是領導的鍋

我是 ,本文總計3380字,閱讀時長約5分鐘。

員工屢教不改,誰的鍋?不懂識別“關鍵問題”,就真是領導的鍋

“小邱,你怎麼又遲到?”林麗給小邱發信息,這已經是小邱本月第三次遲到了。

“對不起林總,我昨晚失眠了5點才睡著,現在人挺不舒服的,早上能請假嗎?”小邱回覆道。

“如果特殊情況要請假,可以提前和我說。考勤問題我和你溝通過好幾次了吧? ”林麗有些煩躁。

“好的林總!我知道錯了……下次我會注意的。”


積極認錯,但屢教不改,說的就是小邱。一個月總有幾次要遲到或早退,次次理由不一樣。每次林麗嚴厲地批評懲罰一下,表現就好一陣兒,過不久老問題又重複出現。

小邱人機靈,業務能力也不錯,但是他的考勤問題就像林麗眼裡的一顆沙,腳底的一顆石,總讓林麗硌得慌。

要放棄這個員工嗎?林麗很猶豫。

員工屢教不改,誰的鍋?不懂識別“關鍵問題”,就真是領導的鍋

林麗面對的問題,管理者們是不是很熟悉?

每位員工都或多或少有些“違規行為”。有些行為很好衡量,比如沒有達到考核指標,或觸犯公司規章制度。

有些則“違規”則處於灰色地帶,這根衡量的標尺,在管理者“自己的心中”。比如愛拖延、老粗心、情緒化等等。

有些員工說一次二次就改正了,而有些員工呢,往往屢教不改。一次又一次地重複批評,自己都懷疑自己的定位,到底是領導還是老媽子?光是懲罰,效果也不好。

開除?那可能一屋子的員工都不夠開的,誰沒有些“違規行為”呢?

不排除有些員工確實工作態度不好。但是如果數次談話仍無效,那管理者應該先反思一下: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是不是還有提升空間?

員工屢教不改,誰的鍋?不懂識別“關鍵問題”,就真是領導的鍋

林麗正發愁,好友推薦她去看一本書,叫做《關鍵衝突》,作者科裡·帕特森提出:

如果發現自己一直糾纏於同一個問題無法自拔,那很可能是因為沒有抓到本質,忽略了真正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什麼是“關鍵問題”

“關鍵問題”是在層層表像下,或者許多問題互相纏繞不清時,你內心真正想解決的核心問題。

正如林麗面對小邱經常遲到的問題,林麗每次談話都在提醒小邱“不要再遲到”。但其實讓林麗真正困擾的不是“遲到行為”本身,而是小邱多次違背了自己的承諾,讓林麗對其失去信任。

小邱的系列行為,造成了林麗和小邱之間的“信任問題“,這才是林麗最期望解決的“關鍵問題”。

“遲到行為”是冰山一角,“信任問題”才是掩藏在海平面下的冰山本身。


為什麼要找到“關鍵問題”

優秀的管理者,善於在員工重複犯錯時,重新定義問題的性質,抓住“關鍵問題”;而缺乏經驗的管理者會迷失在眾多表象問題中,使得談話無效。

如果你的解決方式無法滿足你的真正需求,不能讓你得到期望的結果,那麼你很可能面對的是完全錯誤的問題。

所以,想要談話有效,就要在談話開始之前,梳理清楚在本次談話中,自己到底最想解決的“關鍵問題”是什麼。

員工屢教不改,誰的鍋?不懂識別“關鍵問題”,就真是領導的鍋

如何識別“關鍵問題”

那麼,當眾多的表象問題湧現時,如何從中找到“關鍵問題”呢?

一、冷靜下來

要從員工違反承諾的行為中梳理出“關鍵問題”,這很難。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因為事出突然,或者被對方的行為激怒而陷入激烈的情緒中。

在時間和情緒的壓力下,只想快點兒解決這件事拿到結果。因此不假思索地就直接行動,沒有認真梳理過自己的思路。

最後,要麼用錯誤的問題匆匆展開談話,要麼談的都是無關緊要的問題。

三思而後行,想要找到“關鍵問題”,首先要讓叫囂的腦袋冷靜下來。

員工屢教不改,誰的鍋?不懂識別“關鍵問題”,就真是領導的鍋

二、使用CPR思維法梳理問題

CPR思維法是《關鍵衝突》這本書中提出的實用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在找“關鍵問題”這一點上,迅速將問題歸類,找到核心。

1、當問題初次出現時,談論內容(Content)

談論內容就是談論發生的事實。

比如林麗面對小邱第一次遲到時,要和小邱談論的是“遲到行為”本身。例如,“你今天上午開會遲到了,這讓我們公司在合作方面前,顯得非常不守信、不專業。”

這裡關注事情本身,即何時何地發生了什麼事。

2、當問題第二次出現時,談論模式(Pattern)

也就是談論就一直在重複發生的行為模式。

比如當小邱第二次遲到時,林麗應該和小邱說:“這已經是第二次出現同樣的問題了,上一次你答應過不再無故遲到,請假會提前向我申請。但今天你又到10點多才來,這會讓我懷疑你的承諾是否可靠。”

我們容易漏掉對“模式問題”的關注,常常在無休止追究“內容問題”。

比如我自己經常犯這樣的錯誤:

  • 對一位總是拖延進度的員工,重複追問“什麼時候提交報告?”
  • 對一位總是在辦公室抱怨的員工說:“注意一下你的情緒管理!”
  • 對一位總是粗心大意的員工說:“為何總要我幫你檢查錯別字?”

一遍一遍地重複“內容問題”,讓我覺得自己特別嘮叨又無效。

“模式”表示問題已經重複出現,此時問題性質已經變化了,行為本身不是要探討的重點,持續違反承諾的模式令人失去信任才是關鍵。

3、當問題持續發生時,談論關係(Relationship)

“關係問題”需要談論持續行為對關係的影響。

即對方重複不斷破壞信任的行為,改變了你們正常的“合作方式”,直接影響了你們之間的關係。

比如當員工持續拖延工作時,“你今天的工作又拖了,我必須經常催促你,才能確保進度不拖後腿,這會影響我們之間的信任關係,讓我不確定以後是否還會把重要的項目交給你來做。”

如果我們在需要談論“關係問題”的時候,還在說模式或內容。對方就不會理解,不知道原來這個行為,已經對自己和領導的關係產生這麼大的影響了。

我們總是會寄期望於員工能理解我們的言下之意。然而事實卻是:你不準確表達出來,對方根本不知道!


員工屢教不改,誰的鍋?不懂識別“關鍵問題”,就真是領導的鍋

三、梳理問題的細節:結果和目的

當我們把違規行為通過CPR思維法做初步的定性後,想要進一步梳理問題的細節,可以從結果目的

兩個維度考慮。

通常,違規行為本身不是問題。這個行為導致的結果,或者這個行為背後的目的,才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

  • 結果問題:比如員工三番四次拖延工作,這個行為本身不值得討論的重點,行為導致的結果才是:

於領導來說,你必須經常盯著她的工作進度,時常催促她,浪費了自己的時間精力;於員工自己來說,領導時刻催促也會讓她覺得很緊張;於你們之間的關係來說,連續拖延讓你對她無法信任,破壞了你們的合作關係。

那麼在後續談話展開時,這個拖延行為造成的系列後果,是需要讓員工清晰知曉的。


  • 目的問題:又比如一位員工把你吩咐給他的任務,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轉給了實習生做。你瞭解了一下發現,他不是事出有因臨時交代給別人,而是刻意為之。那麼行為本身不是問題,發生在行為之前的目的才是:

你判斷他這樣做的目的,在於想“偷個懶”,或者“滿足一下作為老員工的支配欲”。

這個行為的目的,才是你要重點談論的問題。至於你的推測是否正確,則需要在實際談話過程中來澄清。

員工屢教不改,誰的鍋?不懂識別“關鍵問題”,就真是領導的鍋

四、詢問自己的內心需求

通過對違規行為的結果和目的進行梳理,會得到很多細節。此時我們需要收網了,這些細枝末節的問題中,哪一個才是需要真正面對的“關鍵問題”呢?

此時我們要問一下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

在此刻當下,我對於自我、對方以及這段關係有什麼要求,最讓我困擾的問題是哪一個?

就像林麗對小邱遲到的行為,連續發生後,小邱遲到造成的單次結果已經不是林麗關心的重點,“還能不能信任他”這個問題更讓林麗困擾。

林麗並不想放棄這位員工,所以希望小邱能意識到他持續遲到的行為,對她們這段上下級關係的不良影響。希望小邱能為修復“信任關係”作出積極改變。

員工屢教不改,誰的鍋?不懂識別“關鍵問題”,就真是領導的鍋

林麗梳理清楚自己內心真正想解決的“關鍵問題”後,再次找小邱進行了一次真誠的談話。

她想讓小邱明白,自己並非反覆在遲到這件事上針對他,而是持續遲到這個行為已經對雙方的信任關係造成了傷害。

林麗希望小邱能意識到“關鍵問題”,為雙方建立一個“彼此信任”的關係,共同做出努力。

談話結束後,小邱誠懇地表示:“林總,我知道遲到是我不對,但我總下意識地認為遲到是小事,只要把工作做漂亮了,您不會在意的。完全沒意識到會讓您對我失去信任。以後我知道了,守時也是一個人專業可靠的表現,在這些細節上做好了,您還有其他同事,才會對我更信任。 ”

之後,小邱都會提前到辦公室,如果要調休,也會給林麗提前發消息,告訴林麗自己不在時的工作安排。林麗對小邱更加讚許了。

員工屢教不改,誰的鍋?不懂識別“關鍵問題”,就真是領導的鍋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加重要。

如果提出的問題偏離了靶心,不能直指核心本質,那麼我們也不會得到自己內心想要的結果。

再總結一下談話前,找到“關鍵問題”的步驟:

一、冷靜下來,給自己時間梳理思路;

二、用CPR思維法,判斷要談論的是“內容”、“模式”還是“關係”;

三、從結果和目的兩個維度,梳理更多問題細節;

四、詢問自己內心,最想解決哪個問題。

好的問題有如一把利刃,能穿透表象的迷霧,直指核心。善於找到“關鍵問題”,是一個人的稀缺能力,希望我們都能擁有這種稀缺能力。


我是@青禾說生涯 ,品牌營銷專家,生涯規劃諮詢師;在職場升級打怪的路上,與你同行,歡迎點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