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白虎命名,清热解毒,一扫湿热之气!

白虎汤见于现存《伤寒论》第176条文之中,在原文中,此方可以用于治疗两种病证,分别是阳明病位表里俱热以及三阳合病所表现的阳明热盛之证。

它们共同表现出阳明胃热弥漫的病机,可出现脉象浮滑,身体高热、出汗,不恶寒反而恶热,并见心烦、舌干、口渴等症状。若是三阳合病,还可以见到太阳表邪和少阳不利的症状,但总体还是以阳明高热为主。

以白虎命名,清热解毒,一扫湿热之气!

白虎汤用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共四味药物,对于症状看上去十分“明显”的阳明热证,这四味药物是如何快速起效的呢?

首先方中的

以白虎命名,清热解毒,一扫湿热之气!

生石膏是性味大辛、大寒、甘味之品,辛能解肌肉、甘能守中、寒能清热,所以可以清解表里上下内外之热,尤其是阳明胃部所弥漫之实热。知母性味苦寒而润,在清热的同时,还可以起到滋阴养液的作用。

身体的高热以及大汗,甚至是呕吐等症状,必然会伤及到阴液,所以说必须要在清热的同时顾护到津液本身。

方中还有两味药物炙甘草与粳米,具有甘温益气的作用,可以滋养后天生化之源。石膏与知母性味过于寒凉,在清热的时候容易伤害到脾胃之阳气,这两味药物就可以制约,减少其损害。

以白虎命名,清热解毒,一扫湿热之气!


“若是他人母,定用白虎汤”是一句民间谚语。据说这句谚语的来历与清代苏州名医叶天士医治母病有关。

  传说有一次,叶天士八十高龄的母亲患病,虽经他精心诊治,但仍未能治愈。叶天士由此忧心不已,日夜坐卧不安。有一天午夜,他独自绕步庭院,细忖母疾,母亲自病以来,高热不退,“若是他人母,定用白虎汤。”而病者偏偏是自己年迈的母亲,平常又体弱多病,这次所得的病又非一般,如果下重药的话,又怕母亲身体承受不了,只好以不寒不燥的药为母亲治病。日复一日,母亲的病况不但没有起色,反而更加严重。

  这“白虎汤”到底是何药物?为何让叶天士久久难下用药的决心?原来白虎汤的主要成分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清气热、泻胃火。适用于高热、烦渴引饮、大汗出、脉洪大及胃火引起的头痛、齿痛、牙龈出血等症。由于该方属大寒之方,一般对老年人不敢使用,但若属以上适应症,应用往往能起到药病除的效果,如果束手束脚,反会延误治疗。

  正是由于该方是大寒之方,令为人之子的名医叶天士感到十分苦恼,用药久久举棋不定。有一天,他出诊回家,看到母亲可以下床走动了,惊讶地问家中的小徒弟:“我母亲的病情怎么转眼间好了起来?到底是什么缘故?”小徒弟回答说﹕“刚才太婆病得很严重,我帮她把把脉,觉得应该服用白虎汤,就熬了白虎汤给太婆喝下,之后她就可以下床走动了。”名医叶天士听后感叹:“医者父母心,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没想到当至亲生病,自己却方寸大乱,不知所措。唉!我应该把母亲当作一个普通病人看待,当用药时就要用才对呀!”

历代医家都将白虎汤称为“辛寒清热之重剂”,因为其清热功能十分迅猛,犹如白虎下山一般。无论是在医圣自己所著的经典之中,还是在后代医家的借鉴运用的时候,都将白虎汤作为清热的基础方,在其之上可以加减运用滋生出诸多的方剂。

以白虎命名,清热解毒,一扫湿热之气!


比如伤寒体系本身,就有白虎加人参汤,用于治疗阳明胃热弥漫所导致的津气两伤。在后代医家之中,《活人书》用其加苍术,治疗湿温多汗的足冷证。

临床若是辨证合理,此方还有诸多演化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