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將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運行帶來衝擊,體育用品業也難以獨善其身,但總體上看影響會相對有限;而且從長遠看,危中有機,客觀上將進一步促進中國體育用品業的轉型升級。

與中國製造大國的地位相適應,中國也是全球體育用品業的重要製造基地,中國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製造在體育產業增加值中佔比奇高。受疫情影響,體育用品製造業也因為工廠延遲復工、物流受限等因素受到一定影響,據媒體報道國際體育用品業巨頭都對疫情可能對全球體育用品業的採購、生產、運輸與交貨造成的負面影響表示出一定擔憂。但實際上,這種影響其實是相對有限的。首先,中國體育用品的生產製造呈現出比較明顯的地域集聚特徵,且主要聚集在福建、廣東、江蘇、浙江、山東、上海等東部沿海地區,僅上述六省市的體育用品製造的產值就佔到全國七成以上,而上述地區離湖北相對較遠;同時,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力度的加大,效果明顯,湖北以外的地區近日已在有序地逐步恢復生產。

而與生產製造相比,體育用品的銷售受此次疫情的負面影響則更明顯。首先是消費需求會因為人們參與相關體育活動的大幅降低而暫時受到極大的抑制;另外從銷售形式上看,疫情無疑會給傳統的線下銷售帶來巨大沖擊。例如2月5日,某體育品牌發佈公告,受疫情的影響,約半數中國門店已暫時關閉,剩下的門店則縮短營業時長。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在中國的銷售受疫情影響預計第一季度將可能減少6000萬美元左右。儘管如此,疫情對體育用品消費需求的抑制是暫時的,會隨著疫情的有效遏制逐漸消失,甚至可能會在疫情結束後迎來報復性與爆發性反彈。另外,短期內線下銷售的困境也可以通過線上銷售得到一定的緩解,這也是目前許多企業正在積極開展的應對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對體育用品業的影響短期內可能還會呈現出比較明顯的分化特徵,例如冰雪運動器材由於疫情錯失銷售的黃金季節而遭受更為明顯的損失,而一些家用健身器材則有可能因為居民居家時間的增加反而出現需求上升的情況。另外,近年來經過激烈競爭與重新洗牌,國內體育用品企業日益呈現出規模化、品牌化、科技化的特徵。可以預期,本次疫情危機,將進一步促使企業加大對研發的力度,不斷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提高生產自動化、互聯網銷售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品牌競爭力,從而有利於中國體育用品業整體的轉型升級。

從長遠看,中國體育產業作為綠色產業、健康產業與朝陽產業的定位不會改變,逐漸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與支柱產業的趨勢不會改變。作為中國體育產業的重要支撐,中國體育用品業由製造大國向消費大國、製造強國邁進的前景值得期待。疫情過後,公眾對健康的重視與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對文體娛樂活動的需求將進一步大幅提升,從而成為體育消費增長不竭的動力。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寒冬過後,包括體育用品業在內的中國體育產業將會繼續擁抱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