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坚持一生的园林式展品——“苏博馆”

在众多的博物馆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唯独贝律铭

苏博馆了!为何对此馆这么执着呢?我相信与我有同样想法的设计者大有人在,因为这所在中国诞生的博物馆被称为一件园林式展品!它是贝律铭一生的坚持!

“贝聿铭”坚持一生的园林式展品——“苏博馆”

园林式展品


近半个世纪来,苏州博物馆成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苏博居地市级博物馆第一。2013年,苏州博物馆获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获“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同时在2015年,它也是首批选入“全国博物馆文化产品示范单位”。“大英博物馆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素描作品展”获第十四届(201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在众多美誉之中,相信大家能感受到这座彰显经典文化气质与鲜明地域特征的博物馆!

“贝聿铭”坚持一生的园林式展品——“苏博馆”

园林式展品


贝律铭将苏州视作自己的故乡,顾名思义苏州是贝氏家族根基所在!在做苏博馆的时候他已是85的高龄了!那时他将苏博馆称之为他的小女儿!在众多的作品当中,这所馆更多的渗入了贝律铭的情感!他将对故乡、对自身的中国血统、对中国文化、对几何形体的热爱,都融合在了这幢建筑里。贝聿铭曾说,苏州博物馆是他的一部“自传”。

“贝聿铭”坚持一生的园林式展品——“苏博馆”

贝律铭的自传


苏博馆是贝律铭在继续他在香山饭店的实验——是他对现代建筑和传统园林式建筑之间衔接的探求,是对中国园林式语言的深究!与20多年前设计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座饭店相比,他在苏博馆项目上投入了更大的自主性。同时与此也遇到的更多的问题,如果说香山饭店是一心迈向现代化的,那么苏博馆在现代建筑城市的背景之下,他的复兴意义就彰显的不是那么清晰。他想在苏州寻求的,是如何在当代高楼林立的遮掩下寻找到原始文化的根基,需要的是一座链接现代与传统建筑的桥梁,需要的是对传统建筑的升华!

“贝聿铭”坚持一生的园林式展品——“苏博馆”

一座链接现代与传统的桥梁


苏博馆从表面上看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几何造型,片状,钢结构,这些都不是传统建筑的定义,但是汇聚了传统的意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座馆是最接近贝律铭的建筑思想的。在进入这一领域的开始时刻,他就已经要试图超越早起建筑的白板理论了。

“贝聿铭”坚持一生的园林式展品——“苏博馆”

几何造型


在哈佛读书时,他曾打断格罗皮乌斯的讲课,争论说,“国际风格”不应该消融世界各地的不同风俗和特色。这位现代主义建筑的创始人回答说:“好啊,那你证明给我看。”贝聿铭提交了他的“上海艺术博物馆”方案和模型:这是一座两层楼的建筑,有好几个凉亭,还有淙淙流过茶园的溪水。苏博馆既是来看展品,又是来看园林,或者说本身其建筑就是最大的展品!贝律铭在“苏而新,中而新”方面花了很大功夫。最大问题是瓦。中国的专家要求他用瓦顶,贝聿铭不同意:“我设计一个现代建筑,要我用瓦顶,不就是穿西装戴花翎帽吗?他一直反对大屋顶,认为大屋顶是中国建筑最大的局限,其实屋顶不是屋顶的概念,而是作为墙面的延伸,所以平整度要好,瓦片显然达不到这个效果。最后采用了青色花岗石材,便于养护,又能组合成贝聿铭签名式的立体几何空间。

“贝聿铭”坚持一生的园林式展品——“苏博馆”

展品建筑


贝聿铭想到了北宋画家米芾的山水画,米芾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自谓“信笔作之”“意似便已”,这也正是贝聿铭的旨趣所在,于是他尝试用一种三维绘画手法重塑米芾画中意象。

“贝聿铭”坚持一生的园林式展品——“苏博馆”

“信笔作之”

“贝聿铭”坚持一生的园林式展品——“苏博馆”

“意似便已”


虽然苏博馆已经建成10多年了,但关于这座博物馆本身,也关于它所开创的路径,至今仍有众多争论!在此我不做更多的解释,因为在我对这所藏管的认知就是如此!不知道作为设计者的同行或者更多认识此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