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君權神授"的董仲舒為何會被認為是民本思想家

導語:

董仲舒作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其被世人所為知的理論成果莫過於"君權神授",這也是其思想體系最為核心的部分,但這個理論是在強調君主的權威性和封建皇權的正當性,這與當代的民主社會是完全相沖的,可為何後人卻常認為董仲舒是西漢最重要的民本思想家?

神授君權也限君

董仲舒為儒學思想家,他一直都認為萬物莫不有其本源,君權同樣如此,所以在他心中君主本就擁有極高的地位和權威性,縱觀普天之下,只有"天父"才能賜予君主這般崇聖的權力,這也是他提出"君權神授"理念的思想基礎。

提出

董仲舒

但是董仲舒所推崇的天人學說和傳統陰陽家所認為的"天人"是有所區別的,他認為君主之所以貴為天選之子,是因為他們已經接受了教化,兼具德才,所以才擁有統領天下的資格,但對於那些暴虐、昏庸無道的君主而言,他們並沒有接受過天神的委任,也就不具備神聖性和權威性。

並且他還提出天意並非是天神的旨意,而是天下民眾的意願,即民意,只有懂民意者才能夠順從天意成為一名真正的天選之子,統領天下百姓。

另外,董仲舒還表示儘管君主具有最高的權勢,但也不可恣意妄為,因為神授君權也能抑制君權,君主只是天神指定的代表,並不能置於制度之外,而天神對於君主的限制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一是奪國祚,二是監督。

從這些理論可以看出,董仲舒突破性的將儒學的仁政和天人學說的神授理論結合在一起,既維護了君主的權威性,也強調了民意的重要性,更主要的是提到了監督的作用。

君權雖重非唯一

在西漢之前,尤其是秦朝,最為強調的便是君主是全天下唯一的統領者,處於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地位,這無疑是將君權推向一個無法抵達的高度,但是董仲舒卻在"君權神授"理念中表現君權雖然重要,但絕對不是唯一。

提出

君權神授

因為君主雖然貴為天選之子,但天選之子不可能只有一位,如果一位君主殘暴,濫殺無辜,便是觸犯了天神的規定,必將會受到懲罰,而此時這個王朝的君主應當由更具備資格的人來勝任。

另外他還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便是權力和義務相對性,他認為君主的權力具有一定的相對性,至少在神權面前,他不能夠發號施令,而人民的義務也具有一定的相對性,他們不需要遵守君主無理且昏庸的命令。

君權的絕對性被打破之後,民眾的地位便有了一定的提高,儘管在當時的社會並不明顯,但這對於後世乃至當今民本思想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天災學說再抑君

儒學思想一直是以推崇人道為主,相比起天神而言,他們認為"人"顯得更為重要,但是董仲舒卻表示陰陽家的五行災異論具有一定的道理和科學性。

他之所以強調災異論並非是推崇鬼神論,因為當時的君權已經達到了頂峰,民智不夠發達,即便是民眾開始覺醒,也很難去束縛到君主,那就只有天神能夠具備這種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因此董仲舒便在君權神授理論提出之後又再強調天命災異說,即人類的道德和行為都是由天神來管理和控制的,尤其是君主的言行,一旦他們的行為違反了天意,天神便會通過災異等來懲罰人類。

提出

災異說

除此之外,董仲舒還認為人類的內心都擁有一種"德",只有發揮出這種德,才能真正的實現人道主義,從這裡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已經不再侷限於限制和約束君主保持英明和仁義,更希望民眾提高自身的認知和行為的準確,從雙重角度來推動社會和國家進步。

儘管到了西漢末年,董仲舒的災異論被逐漸鬼神化,但他本意是希望通過這個理論來提醒君主應當盡職盡責、勤政愛民。

借用天道表愛民

董仲舒通過神授、天災等概念將君權既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又將君主限制在一個範圍內,儘管他的思想從當代的價值標準來看並不具有科學性,但是基於那樣的一個社會和政治環境,他仍然能夠察覺到民意的重要性,並多番表示君主應該重視民意,已實屬不易。

提出

天人合一

當然,彼時絕大部分思想家的觀念仍然侷限在形而上學論中,有些觀點也並沒有科學根據,但董仲舒借用天道這一點絕對不是想要宣揚神學,從當時的處境來看,他別無選擇,只能通過這種另類的表達方式來救民、愛民和親民。

在之前的儒學思想中也一直有抑制君權的部分,但因為沒有受到統治者的重視而不夠突出,董仲舒便反其道而行之,利用君主的權威性這一點來表現君權應當受抑制和約束,他之所以能被後世稱讚,也是因為這點超常卻又非凡的邏輯。

提出

董仲舒

神授理論之本意

從表面上來看,董仲舒君權神授的理念似乎在為集權者尋找合法的理由,但只要仔細剖析便會發現它真正的本意並不在於強調君權的神聖性,而在於君權同樣是有來源和根據的,而這個支撐條件恰恰是天下民眾,民意的重要性才是他整個思想最為關鍵的點。

並且他從天人學說的角度來提出"天授君權,神抑君權"這個觀點會具有更強的說服性,至少不會被當成是敏感的政治觀點,他先是賦予了君權的權威性,進而再強調君權本身所富有的責任和義務,婉轉的表達出自己真正想要支持的治政理念,但又不會激怒君主,不得不說董仲舒確實擁有極高的智慧。

結束語:

從歷史時代的大背景來看,此時的西漢算是封建制的起步和上升階段,君主的權威需要一個充足的理由來維護,而董仲舒的君權神授恰好為君主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理論支撐,但他又很巧妙的將民意融入其中,並灌輸了儒家禮儀智仁的觀念,"漢代孔子"這個稱號,董仲舒當之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