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灌縣(都江堰)老照片 二王廟,青城山,安瀾索橋

這是一組1944年的美國副總統(亨利·阿加德·華萊士)拍攝的灌縣(今都江堰)老照片。

他於1944年6月18日到訪中國,主要是受羅斯福指派來調和我國當時的國內關係。下面這組照片即為當時所拍攝,拍攝的地點主要是灌縣地區。


1944年灌縣(都江堰)老照片  二王廟,青城山,安瀾索橋

耕地的老農

1944年灌縣(都江堰)老照片  二王廟,青城山,安瀾索橋

抗戰時期,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而四川是抗戰的大基地,四川是抗戰的大熔爐,四川人民在全國抗戰8年時間裡,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全力支援中國的抗戰取得勝利。

1944年灌縣(都江堰)老照片  二王廟,青城山,安瀾索橋

當地的民居

1944年灌縣(都江堰)老照片  二王廟,青城山,安瀾索橋

當地的民居

1944年灌縣(都江堰)老照片  二王廟,青城山,安瀾索橋

當地的民居

1944年灌縣(都江堰)老照片  二王廟,青城山,安瀾索橋

當地的民居


1944年灌縣(都江堰)老照片  二王廟,青城山,安瀾索橋

二王廟是祭祀李冰和二郎神的廟宇。原為李冰專祠,於漢末因水患而移建於此。唐末五代,二郎神信仰逐漸蓋過李冰,使其成為二郎神祖廟。清乾隆時之《灌縣誌》中稱“二郎廟”,後遂稱之曰“二王廟”。廟內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後人關於治水的格言,被稱為治水三字經。

1944年灌縣(都江堰)老照片  二王廟,青城山,安瀾索橋

二王廟的山門建成東西雙側門。東山門門額上題寫著“澤護兩渠”四個大字。西山門門額上題寫著“金堤重鎮”四個大字。兩幅門額十分貼切地描繪了都江堰渠首和二王廟的地理位置的重要。

1944年灌縣(都江堰)老照片  二王廟,青城山,安瀾索橋

二王廟內部

1944年灌縣(都江堰)老照片  二王廟,青城山,安瀾索橋

魁星閣,俗稱“紅塔子”。“魁星閣”總是修建在文廟的旁邊,它在科舉時代是士子門“奪魁”的象徵,很富時望。

1944年灌縣(都江堰)老照片  二王廟,青城山,安瀾索橋

岷江上的安瀾索橋,又名“安瀾橋”、“夫妻橋”、“何公何母橋”。全長240多公尺,飛架岷江南北,橫跨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古代四川西部與阿壩之間的商業要道,是藏、漢、羌族人民的聯繫紐帶。

1944年灌縣(都江堰)老照片  二王廟,青城山,安瀾索橋

青城山

青城山屬於道教名山,位置在都江堰的西南。青城山的前山宮觀密佈,後山古雅幽深。山上的建築主要有老君閣、建福宮、天師洞、上清宮、山蔭亭、凝翠橋等等。

1944年灌縣(都江堰)老照片  二王廟,青城山,安瀾索橋

挑夫放下貨物在休息。

1944年灌縣(都江堰)老照片  二王廟,青城山,安瀾索橋

灌縣以古代都江堰水利工程而聞名。李冰(秦蜀郡太守)建堰初期,稱為湔堋。蜀漢時期,此地稱都安縣,稱為都安堰。直至宋代,史料記載中才首次出現了都江堰。


1944年灌縣(都江堰)老照片  二王廟,青城山,安瀾索橋


1944年灌縣(都江堰)老照片  二王廟,青城山,安瀾索橋

494年(南朝齊明帝建武元年),為紀念李冰父子開鑿都江堰,原建望帝祠改建為崇德廟。李冰父子在宋後相繼封王;崇德廟改稱二王廟。現存建築多建於民國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