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男孩跳桥生亡,又要怪原生家庭了?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 伊坂幸太郎

4月17日晚上,上海某座高架桥上,一个男孩突然冲出车门,从高架桥上跳了下去。他的妈妈紧追其后,还是没有拦住他。

听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刚好在和朋友吃饭,朋友划过视频,叹了口气:现在的小孩子怎么这么脆弱。

我不经大脑脱口而出:怎么?又要怪原生家庭了?

那是我单纯听说这个新闻时的第一反应,最近看了太多文章,导致我对“原生家庭”这四个字异常敏感。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只要某个人出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或者好的事情,几乎所有媒体都会第一时间去申讨或者喟叹这个人所谓的“原生家庭”。

这样真的合理吗?

17岁男孩跳桥生亡,又要怪原生家庭了?

最近贾静雯有一部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非常火,这是一部立意比较深刻的电视剧,其中非常让人深思的一个话题就是“子女犯错家人是否该连坐”。

剧情主要围绕一起无差别枪杀案展开。罪犯李晓明被抓以后,他的家人被媒体大肆报道,周围的所有人都跑去责怪他们一家人,甚至做出一些伤害的事情。以至于罪犯的爸妈、妹妹整日东躲西藏,不敢示人,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就像我们现实中的网络攻击一样。

这时候一个律师出现了,他是整部剧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他的工作就是寻找杀人犯“背后的故事”。所以他找到了李家父母,企图找出“原生家庭”里炸弹。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李晓明的父母都是善良的人,二人感情也不错,妹妹也很乖,所谓“原生家庭”里肉眼可见的一切都不足以导致孩子性格畸形。

17岁男孩跳桥生亡,又要怪原生家庭了?

正如李妈妈对律师说的:“全天下没有一个爸爸妈妈要花个二十年去养一个杀人犯!”

虽然一个善良的家庭也能够养出杀人犯,但你养出了杀人犯,你就不善良。现实里最多的就是这样,“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不容辩驳。

其实《我们与恶的距离》到最后都没有解释李晓明无差别杀人的原因,但是期间出现了一个“模仿李晓明杀人案”,那个男孩子犯罪的原因是校园暴力。

当然了,如果把校园暴力造成的犯罪归结为家庭疏导不及时,也不无道理。更何况“激情犯罪”可以发生在任何一秒的任何一个人身上。

17岁男孩跳桥生亡,又要怪原生家庭了?

再说到“17岁跳桥男孩”,不是说最后一根稻草压死骆驼,那也是“激情自杀”。

目前跳桥视频基本上都被封了,我只好从各个途径重新去了解这个悲剧的发生,最后发现,这件事“原生家庭”确实得背锅。

首先,不管发生什么事,一位母亲为什么要在川流不息的高架上停下车,专门跑到后排去找孩子说话(或许是责骂)?母亲回到前座又说了什么能让17岁男孩头也不回冲出车门跳下桥?

针对这些,有网友推测说,母亲肯定说了刺激的话,例如“有本事你跳啊”。

17岁男孩跳桥生亡,又要怪原生家庭了?

我没有记错的话,“有本事你跳啊”这句话不止一次出现在“自杀”新闻的报道里。

比如前几年高考,有个学生来不及涂答题卡,老师一定要收走卷子,二人起了争执,学生情急之下说“不让我涂好我就去跳楼”老师说“有本事你跳啊”。

眨眼间,学生跑出教室一跃而下。

有人说,冲动型自杀的人想自杀的时间周期为13秒

母亲做了什么让孩子出现了这13秒,母亲又说了什么导致了这个悲剧,我们无法深究。但是假使真的和网友猜测的一样,那么男孩今天没有跳下去,他这一辈子都摆脱不了这样的环境。

17岁男孩跳桥生亡,又要怪原生家庭了?

总而言之,所谓“原生家庭”,家人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影响是必然的。现实生活中樊胜美、苏明玉这样的人也比比皆是。

正如郑渊洁说过:孩子出生以后,他的脑细胞都处于冬眠状态,需要外力来激活它们。这个外力,就来自父母。

而最最恐怖的就是,父母完成“激活”这件事情的时候,完全是自由发挥。

最后,我不能也不想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表达谁对谁错,我只希望将来可以尽我所能让我的孩子身心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