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法而弗變則悖!”重溫中國古代的大智慧

30年前,這是一篇高中課文,當時能背誦。坦言:只懂點皮毛!偶翻開細讀,不禁大驚!中國古人的哲學思維,已經到了極高的水平!其犀利、清晰、道理簡明卻大氣磅礴,完全不在西方大哲之下,且有過之而無不及。中華有這等高級智慧,何以棄之不讀、不用?先人無暇自哀,今人哀之!今人哀之卻不用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守法而弗變則悖!”重溫中國古代的大智慧

《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賢也,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經乎上世而來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損之,胡可得而法?雖人弗損益,猶若不可得而法。東夏之命,古今之法,言異而典殊,故古之命多不通乎今之言者,今之法多不合乎古之法者。殊俗之民,有似於此。其所為欲同,其所為欲異。口惽之命不愉,若舟車衣冠滋味聲色之不同,人以自是,反以相誹。天下之學者多辯,言利辭倒,不求其實,務以相毀,以勝為故。先王之法,胡可得而法?雖可得,猶若不可法。

凡先王之法,有要於時也,時不與法俱至。法雖今而至,猶若不可法。故擇8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與我同耳。有道之士,貴以近知遠,以今知古,以益所見,知所不見。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魚鱉之藏也;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

荊人慾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今水已變而益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於此。其時已與先王之法虧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為治,豈不悲哉?

故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世易時移,變法宜矣。譬之若良醫,病萬變,藥亦萬變。病變而藥不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故凡舉事必循法以動,變法者因時而化。若此論,則無過務矣。

夫不敢議法者,眾庶也;以死守者,有司也;因時變法者,賢主也。是故有天下七十一聖,其法皆不同,非務相反也,時勢異也。故日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鋣;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

有過於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入江中,嬰兒啼,人問其故,曰:“此其父善遊。”其父雖善遊,其子豈遽善遊哉?此任物亦必悖矣。荊國之為政,有似於此。 ”

讀完的感覺就是:崇拜!

“守法而弗變則悖!”重溫中國古代的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