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農技專家來指導 為民增收夯基礎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正安縣瑞濠街道建政居山頭上時不時傳來小鳥的鳴叫聲,為這春日的“豔陽天”喝彩。山頭下的高粱基地裡,一株株高粱苗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搖曳,勾勒出一幅美麗的春日畫卷。旁邊的高粱移栽地裡,一群農戶正摩拳擦掌,欲欲躍試,你舉著鋤頭、我抻著繩子、他拿著捲尺……雖然吵鬧卻與這大好的天氣“不謀而合”。

原來,在瑞濠街道高粱基地上,來自四個涉農居委會的農戶60餘人“一窩蜂”地圍著農技專家陳光莉,認真聽她講高粱移栽技術。為即將到來的高粱移栽作好準備。“移栽高粱的時候,高粱苗間距位置一定要把握好,才能保證長得好!”聽到專家的指導,好幾個農戶都忍不住實操了起來,看到農戶們如此積極,陳光莉倍感欣慰。

“你現在打的窩行距太寬了,到時候會影響高粱增量。你們都要記住,如果土地瘦一些,窩距放窄一點都可以,如果土地肥一點,窩距就可以寬一點,你們辛辛苦苦種的高粱,一定要確保能夠增產增收。”看著陳其素在空地上練習,陳光莉耐心地教她高粱打窩的技巧。

這是今年以來,瑞濠街道新青校舉辦的第六次培訓,正安縣政協副主席、關工委主任吳萍組織正安縣農業農村局農技專家陳光莉一行4人到瑞濠街道為農戶提供理論指導,隨後又到高粱基地進行“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指導”。

有了固定銷售渠道作保障,專業技術指導作支撐,現場的高粱種植戶積極性十分高漲。“去年種植的高粱不多,但是也有兩三千元的收益,今年,我又多種植了3畝,打算藉此增加家庭收入。如果明年有條件的話,我還想多承包點兒土地來種高粱和辣椒。”農戶駱第敏驕傲地說道。

看著苗床裡隨風搖曳的高粱苗,基地的承包人劉子前臉上洋溢著幸福笑容。他告訴筆者,過去他家裡一直種植玉米、洋芋等傳統農作物,今年在新青校的號召下,承包了這片120多畝的土地來種植高粱。從經濟效益上來講,讓他實實在在感受到了發展特色產業的好處。他希望能夠帶動更多的人種植特色產業。

今年,瑞濠街道四個涉農居委會紛紛利用各項扶持政策鼓勵村民流轉土地,將撂荒了多年的土地重新進行開荒,發展了近800畝高粱、1000畝花椒、1000畝辣椒,其中既實現了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又讓群眾實現了就近產業增收。截止目前,已促進80餘人穩定就業、256戶1193人增收,其中貧困戶23戶92人,預計獲利約124.6萬元。(胡瑤 羅玉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