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洞村銀洞傳奇

古洞村北坨北麓有一深溝,名洞子溝,溝北側有一巨型山洞,人稱銀洞。傳說大明萬曆年間有一牧羊人,在洞前山上放羊。見一隻羊鑽進了洞內,便進洞尋羊。他俯身鑽進洞內,只見裡面金光四射,刺得雙眼難睜,便放棄尋羊慌忙退出。他覺得十分奇異。心想:“一般巖洞是越深越暗,為何此洞如此反常?光從何來?百思不解。”

次日牧羊人帶著疑難,稟報到當時的鄉下政府。政府逐級上報,直達宮庭。神宗皇帝聞聽,心想:“異相必有異物。”遂召集大臣專議此事。有大臣建言:“當派人親查,弄清虛實。”皇帝准奏。遂派當時權臣魏忠賢為欽差,率考查團親往考查。經入洞詳細勘察,金光系洞內銀苗所放,遂將考查結果上報朝庭。

此時正值大明末期,國運日衰財庫空虛,急需銀兩充補。神宗下令開挖冶煉。委任魏忠賢監挖,獲大批白銀,致國庫一時從容。魏忠賢看得眼紅,貪慾頓生,遂謊報礦情,言銀礦開採殆盡。神宗皇帝不明真情,下令停挖。魏忠賢瞞著朝廷,傾其所有家資作本,私自開採,可事也奇巧銀礦確實已盡,挖出的全是不含銀脈的廢石。魏忠賢弄巧成拙,非但財夢破滅,反把家產賠了個淨光。由於銀礦的開採,系國家投資,規模較大,名氣遠揚。這裡原是億萬年前由地殼運動形成得天然“古洞”,由於後人在此地開採過銀礦,遂把此古洞稱之為銀洞。那時下莊村北西江子地帶,已有住戶,是古洞村建村故地,因距古銀洞較近,遂以古銀洞命名,稱古洞村。

銀洞因產銀而冠名。這是一座千年古洞,原洞舊貌無文字記載,當今洞貌系採礦後遺址。內部許多支洞為後天人工挖採而成,深邃莫測,難以裡計程。主洞兩側支洞無數,支洞之內又有分枝,號稱大洞三百六,小洞如牛毛。遊者進洞,須備有手電筒、蠟蠋、打火機(火柴)、毛筆或粉筆(做計號用)等備用物品。若遇到一支洞時須做一出洞標記,以防外出時迷路。沿主洞深入,到所謂底部時,有一地河相隔,再不能前行,只好止步回返。

據老人們說。過去有一探險者,沿地河下行,幾天之後,從北唐梅的仙姑洞走出。還有的說,地河的水,直通北長峪村西的花峪兒,真假難辨。此洞含銀是實。現在其洞內還有一種白色礦石,比重極大,用火燒之爆裂成渣,因其色白貌似明礬,當地人稱其為“白礬石”,是一種工業原料。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建國前夕,國家曾組織村民挖採。為爭奪開採權,古洞、下莊二村曾發生爭執,告到縣裡,因古洞村以此洞命名,獲得勝訴。

其實銀洞無所為哪個村所有,從法律角度講,土地、礦藏都屬國有。退一步講,就算是所在村有使用權,那時古洞、下莊本是一村,還談得上是誰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