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院后病情恶化,反复高热、呼吸困难,一周就转危重症!想活命,只有一条路…”重症新冠患者经历了什么?


老方(化名)过去或许是个相声迷,因为即使他在意识尚未完全恢复的时候,也总能get到郭德纲相声中的“笑点”。


50多岁的老方是一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他至今仍然躺在北京佑安医院重症监护室中接受救治。为了能够唤醒昏迷中的老方,医护人员想尽各种办法。放音乐、放家人为鼓励他录制的视频,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医护人员发现,只有播放郭德纲相声的时候,老方才会在“半睡半醒”中展露出笑容


北京佑安医院是北京市级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自1月21日收治第一例确诊患者以来,先后收治患者百余例,其中危重型患者30例,在多学科专家团队联合救治模式的高速运转中,一位位患者逐渐转危为安。老方能够保住这条命,饱含了医护人员的努力,和老方本人顽强的求生欲望。


北京组建“王炸”天团 ,每日会诊新冠肺炎患者


2020年春节前,老方在接触一位来自武汉的朋友后开始发烧,随后确认感染新冠肺炎,并于2月4日被收入北京佑安医院新冠病房。入院后,老方的病情不断恶化,反复高热、呼吸困难,仅仅一周进展为危重症。2月8日那天,医生为老方进行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


那段时间,北京有多名新冠危重症患者处于病情的急剧进展期,救治压力很大。2月15日,正在友谊医院查看疫情防控情况的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潘苏彦接到了市防控领导小组医疗保障组领导的电话通知,经研究决定,由潘苏彦担任组长,迅速组建北京市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分组。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时间就是生命!半小时内,北京市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分组、专家组迅速组建,并于半小时后召开了第一次专家组会议,当日下午,专家进入隔离病房进行了第一次会诊。


包括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周建新、北京复兴医院重症专家席修明、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专家孙兵,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许媛,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段美丽,安贞医院心外危重症中心主任侯晓彤,北医三院危重医学科主任马朋林等人在内的重症专家组,每天对北京佑安医院及地坛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进行远程会诊。


毫无疑问,专家组的组建让老方活下去更有希望。此时的老方昏迷不醒,由于病情进展迅速,呼吸机难以维持他的基本氧合,重症专家组评估认为,老方想要活命,只有一条路——上体外膜氧合(ECMO)。


侯晓彤驾车带领杜中涛和郭冬两名医生,携带这套“保命装备”援佑安医院。在ECMO的帮助下,老方每分钟体内有5-7L血液在体外进行氧合后回输到体内。安贞医院团队当即决定,让杜中涛和郭冬留守佑安医院协同管理,并为佑安医院医务人员开展床旁ECMO培训。


在2月17日重症专家会诊时,专家们评估了当时在佑安医院住院的几名患者的病情,认为医疗护理团队需要增加更多的力量。在会上紧急委派当时的专家组成员孙兵深入一线救患者。与此同时,来自北京各大医院的专家也陆续赶来,为包括老方在内的重症患者提供救治。


团队里的人员来自各个医院,从事不同领域,工作习惯不同,对病情判断标准不统一,孙兵作为组长依托佑安医院感染专业基础,迅速制定出护理表格。通过大家的努力,流程很快便理顺。


“入院后病情恶化,反复高热、呼吸困难,一周就转危重症!想活命,只有一条路…”重症新冠患者经历了什么?

图源:图虫创意


多方合力 ,老方的命暂时保住了


老方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孙兵为老方进行查体时,从他的呼吸音及呼吸机波形判断出气道内有痰液潴留,决定进行气管镜检查。


气管镜检查是传染风险极高的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患者气道完全开放,医务人员必须近距离接触患者呼出的气体,这个检查是对身穿全套防护装备的操作者心理抗压能力和操作娴熟程度的双重考验。孙兵决定,亲自为患者进行气管镜检查,一句“我来吧”,将同事们挡在危险之外。


术前准备就绪,麻醉后缓缓送入气管镜,操作如行云流水,手法果断、轻柔、熟练。检查气管各段情况,并留取肺泡灌洗液进行检测。


新冠肺炎患者呼吸道护理难度很高,来自朝阳医院的呼吸治疗师袁雪认为,老方呼吸治疗的工作需要连续的床旁工作来完成,因此牵头组建了呼吸治疗小组,小组的成员都来自佑安医院外科监护室。


组长袁雪给大家罗列了老方呼吸治疗方面的工作内容,起初是在床旁教学,规范化操作流程,下班之后讲解理论知识。之后每天制定不同的呼吸治疗方案,不断监督、复盘,督促大家提高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水平。


眼看治疗越来越顺畅,但老方的病情还是较为危重。因为肺部感染中,他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后的急性右心功能衰竭,肺动脉最高达90mmHg。主管医师马上调整治疗方案,保证循环稳定基础上进行液体负平衡,并在每日给老方进行超声心动检查,检测肺动脉压力。


老方是个体重超过200斤的患者,医生需要每天给他进行俯卧位通气,翻身则是个庞大的“工程”。大家将每次翻身安排在交接班的时间,在这个需要10人合力进行的体力活中,有人负责翻身,有人关注他身上各种插管。在监护室里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每天给老方翻完身大家都是一身汗。


“入院后病情恶化,反复高热、呼吸困难,一周就转危重症!想活命,只有一条路…”重症新冠患者经历了什么?

图源:图虫创意

撤除ECMO,老方快好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经过抗感染及呼吸循环支持治疗,老方肺功能慢慢恢复,氧合逐渐好转,在下调血液流速的情况下,能维持较稳定的氧饱和度。孙兵带领的佑安医院C8监护室医疗团队开始为了更高的目标--撤除ECMO做准备。


为了评估老方肺功能恢复情况,团队在3月12日开始试着将ECMO氧源夹闭。刚维持了2个小时,老方就出现呼吸费力,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但氧分压却没有显著下降,这说明他的肺功能并没有完全恢复,二氧化碳交换存在问题。尽管过程并不顺利,但氧分压能维持已经给了医护人员很大信心。


第二天,医护人员将氧源夹闭时间延长到3.5小时,二氧化碳分压没有出现持续升高,但是老方还是有呼吸费力的情况,经过与市级专家组讨论,为了老方安全,专家组重新恢复了ECMO的氧供。


又过了一天,生命体征稳定的老方迎来了治疗的关键时刻。上午9点,大家给老方夹闭了ECMO的氧源,而此时呼吸费力的情况却比前两日有了明显减轻,潮气量也比之前有了增加,血气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一直维持正常水平。当天下午,大家做出撤除ECMO的决定,并做好出现意外再次插管的准备。


在所有医护人员努力下,维持了28天的ECMO终于成功撤除。


“入院后病情恶化,反复高热、呼吸困难,一周就转危重症!想活命,只有一条路…”重症新冠患者经历了什么?

医生在床旁监测老方的生命体征


听郭德纲相声,老方笑了


撤除ECMO后的老方进入下一阶段的康复治疗中。由于昏迷了1个多月,他的各项身体机能都受到影响,神志清醒后,他的四肢不能运动,频繁呛咳。重症专家组联系天坛医院神经康复科的专家进行会诊,初步排除脑血管病引起的肢体活动障碍。医院还特意为他采购了一台康复训练仪,帮他进行功能锻炼。


这时的老方神志一直比较淡漠,家人给他送来视频音频播放装置。尽管大部分时间老方面无表情,也不能跟人说话,但是在听到郭德纲相声时,却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段忠辉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表示,老方能够get到相声中的笑点,说明他理解了相声中有趣的表述,他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好


如今,听郭德纲相声成为躺在病床上的老方每日“必修课”,他的四肢肌力也有了明显恢复,能够对抗重力进行一些自主运动。


段忠辉说,老方近期会持续进行康复训练,各个脏器功能进入恢复阶段,彻底康复还需要较长时间。

从入院,上ECMO,到撤掉ECMO,再到清醒后听相声,老方病情的每一个进展,都凝聚了医护人员无数智慧和汗水。

祝福老方,希望他早日康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