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覆蓋了陸地面積四分之一的大英帝國,為何走向沒落?

上世紀的大英帝國,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帝國,領土面積更是超過了鼎盛時期的蘇聯

。說到這裡,可能有不少小夥伴不太理解,英國不是一個島國嗎?

上個世紀,覆蓋了陸地面積四分之一的大英帝國,為何走向沒落?

大英帝國版圖

沒錯,英國在19世紀以前,確實是一個島國,位於歐洲東部的不列顛群島,但隨著工業革命和之後不斷地擴張殖民地,其在20世紀20年代時領土面積已超過三千五百多平方千米,覆蓋了全部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今天的印度、加拿大、南非等地區曾經也都是英國殖民地。

但在1947年,印度宣佈獨立後,大英帝國昔日的輝煌也畫上了句號,那麼為何一個如此龐大的帝國會走向終結呢?下面不妨跟我來一起分析分析:


一、世界大戰的爆發

上個世紀,覆蓋了陸地面積四分之一的大英帝國,為何走向沒落?

二十世紀的初期,是大英帝國最鼎盛時期,控制著全球絕大部分海域,主宰著世界的貿易。直到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種局面開始發生了轉變。一戰打的非常慘烈,這場帝國主義之間的較量對英國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但一戰最終是英國取得了勝利,其大英帝國的根基也並未因此動搖,不僅如此,大英帝國更是靠著一戰的勝利獲得了不少好處。

真正讓大英帝國走向終結的是二戰後的那段時間,1939年,由於各種矛盾和利益導致了二戰爆發,這場戰爭比第一次的世界大戰還要慘烈。戰爭的初期德國就幾乎佔領了整個歐洲,並且制定並實施了對英國不列顛群島的進攻計劃。

上個世紀,覆蓋了陸地面積四分之一的大英帝國,為何走向沒落?

被轟炸後的倫敦

這時的英國顯然已到了生死關頭,必然會全身心的投入到這場國家保衛戰中來,這就造成英國無力再去有效管理殖民地,並且越來越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使得英國不少殖民地內的反抗勢力得以喘息發展。之後,其從各殖民地內相繼撤走軍隊,隨之而來的就是各殖民地的宣佈獨立

二、其他國家的崛起

英國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先驅者和引領者,整個世界都是其原材料的來源國和工業品的出口市場。但是隨著其他國家的工業化,到十九世紀這種情況開始發生了轉變,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了原材料和市場的重要性,因此都在尋求保護其原材料的供應和出口市場,這就使得英國的工業產品面臨來自其他國家的強有力競爭。

上個世紀,覆蓋了陸地面積四分之一的大英帝國,為何走向沒落?

二戰前的柏林

例如德國,在十九世紀末期德國的紡織和金屬工業在組織結構和技術效率上已經超越了英國,並且在德國國內市場上已經擊敗英國同類產品。到二十世紀初期,德國已經開始為世界其他工廠生產這些產品。

三、自身實力的下降

英國雖然率先開始了第一次的工業革命,但是其並未能持續的引領世界科技的發展。像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科技發明都不在英國,而在德國和美國,這就直接使率先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這些國家佔據了更多優勢。

上個世紀,覆蓋了陸地面積四分之一的大英帝國,為何走向沒落?

上世紀紐約

不僅如此,英國在二十世紀初商業開始出現衰退,這就導致了通貨的緊縮,使其他國家不得不鼓勵和扶植國內工業。再加之戰爭帶來的過度消耗,使得英國在面臨那些後起國家時已經無力與其對抗,例如在1956年,在美國的反對和蘇聯的壓力下英國被迫從埃及撤軍。


上個世紀,覆蓋了陸地面積四分之一的大英帝國,為何走向沒落?

英國現今雖仍走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前面,但其早已沒有了19世紀時英國的在國際事務上的話語權。昔日的那個大英帝國已逐漸解體,並最後和平轉型為了當今的英聯邦。

(以上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如有異議,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