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紀行:衛城之美

如果日復一日的忙碌之中還珍存著一顆浪漫之心,以我的想象加持她的地方,應該是希臘。那個充滿神話和神廟的地方,被湛藍色果凍一樣的地中海環抱的地方。

有人說,希臘是一個融合了50%的神話傳說,30%的建築美學和20%的山盟海誓的地方。好吧!我承認,我還沒有那麼那麼的瞭解希臘,但是在很小很小時就被雅典娜、小愛神、潘多拉、特洛伊這些名字所吸引,被藍白色的聖托里尼島吸引,即使曾經叫不出聖托里尼,只是固執地想去“藍白島”。所以,當我終於擁有了自己的第一本護照時,就像後背生出了翅膀,想飛去最浪漫的地方,就是這裡了——希臘!希臘!

經過10個小時的長途飛行,我們落地雅典,第一站:被譽為希臘的眼睛,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的雅典衛城。

希臘紀行:衛城之美

圖一,崔導遊,曾經為馬未都的希臘之旅做過導遊,所以我很高興滴,旅行就是要有運氣遇到金牌導遊才好啊!

希臘紀行:衛城之美

圖二,衛城山門,熙熙攘攘的遊人。

希臘紀行:衛城之美
希臘紀行:衛城之美

圖三、四,神廟6根女神柱。原件有5根收藏於衛城博物館,還有1件在大英博物館。女神柱的設計十分精妙,因為脖頸的纖細並不能承重,所以設計師為她們設計了濃密的披肩長髮和頭頂的花環,巧妙的解決了承重的問題。這座神廟據說也是雅典娜和波塞冬為爭奪城市智斗的地方,也是保存相對比較完整的地方,真不容易啊!

希臘紀行:衛城之美

圖五,伊瑞克提翁神廟廟頂局部。

希臘紀行:衛城之美
希臘紀行:衛城之美
希臘紀行:衛城之美
希臘紀行:衛城之美

圖六、七、八、九,衛城的至高點,這就是世界藝術寶庫中著名的帕特(臺)農神廟。這座神廟歷經兩千多年的滄桑之變,曾因為土耳其人的入侵,它一度被當作清真寺,後又被當作彈藥庫,一次轟炸後,精美絕倫的廟頂轟然坍塌,雕像蕩然無存,浮雕剝蝕嚴重,但從巍然屹立的柱廊中,還可以看出神廟當年的丰姿。巴特農神廟是雅典衛城重要的主體建築。神廟之名出於雅典娜的別號Parthenon,即希臘文∏αρθενωσ的轉寫,意為“處女”。帕特農神廟被尊為古希臘與雅典民主制度的象徵,是舉世聞名的文化遺產之一。

希臘紀行:衛城之美
希臘紀行:衛城之美

圖十、十一,酒神古劇場。建於公元前五世紀,位於衛城山的南坡,如今只剩前面幾排座位了。最初,這裡用來祭祀酒神,祭著祭著,忽然有一天,有一個人祭祀的特別與眾不同,他如詩如歌的樣子吸引了大家,可能從這一位開始,祭祀這種儀式開始向表演過渡,這個人則成了希臘戲劇舞臺上的第一位先行者。不管怎樣,2500多年後,它雖然殘破,卻依然為Gucci酒神包的設計師提供了靈感,酒神包風靡世界,設計師連名字都不捨得改。

希臘紀行:衛城之美
希臘紀行:衛城之美

圖十二、十三,阿迪庫斯露天古劇場。與酒神古劇場相鄰,是建於公元161年的阿迪庫斯露天劇場,這是羅馬帝國傑出的希臘貴族希羅德·阿迪庫斯為他的愛妻而建造。可見,古希臘人多麼熱愛戲劇,尤其是悲劇,連表達愛意都是以劇場相送。可惜劇場建好,愛妻已離世而去。阿迪庫斯便將這個劇場捐給了雅典人民。歷經近1800多年的歷史滄桑,風雲際會,這裡依然能夠舉辦大型的世界級音樂會,我國的歌唱家劉歡也在這裡開過他的個人演唱會。現代與傳統,歷史與未來,就是這樣在這裡自然過渡,不管多少年,因愛而起,因愛永生。

從衛城山門向遠看,是雅典全城風貌。衛城之衛,是拱衛與守衛之意,“衛城”原意則是高處的城邦。相傳雅典的城名來自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名字。在古希臘神話中,人們在愛琴海邊建立了一座新城,雅典娜希望成為這座城的保護神,海神波塞冬也想獲得新城的歸屬權,他們互不相讓,於是爭奪起來。

希臘紀行:衛城之美

雅典衛城圖片

後來,神王宙斯裁定,誰能給人類一件最有用的東西,該城就歸屬誰。波塞冬用三叉戟敲了敲岩石,從裡面跑出了一匹象徵戰爭的戰馬。而雅典娜用長矛一擊岩石,石頭上立即迅速地生長出一株枝葉繁茂、果實累累的橄欖樹。橄欖樹象徵著和平和豐收,人們歡呼起來。於是,雅典娜成為了新城的保護神。人們用她的名字將城命名為雅典,並將橄欖樹栽滿雅典各處。

至今,雅典的所有建築都不允許高過衛城,所以,你在雅典的任何角落舉頭都可以望見衛城,雅典也沒有任何高層建築,由此可見他們對衛城古蹟的愛護、尊重與自豪。

本號文章均為原創。精彩文章敬請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