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高就一定要少吃海鮮嗎?海鮮愛好者根本就不用這麼預防痛風

每年體檢,都有不少人能檢查出尿酸偏高,接著會收到一堆警告,以後要儘量少吃海鮮,否則會很容易就得痛風。而尿酸偏高的人群大多本身就愛吃海鮮,這下不讓吃了,那叫一個痛苦啊!是不是真的非得這麼痛苦才能預防痛風呢?

尿酸高就一定要少吃海鮮嗎?海鮮愛好者根本就不用這麼預防痛風

首先,我們來看看痛風是怎麼得的?痛風是嘌呤代謝紊亂或因機體代謝功能異常引起尿酸排洩減少或者尿酸產生過多所造成的疾病。而高尿酸是引發痛風的重要因素,並且血尿酸濃度與痛風發生關係密切。目前,我國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患者人數已達1.7 億,其中痛風患者超過8,000萬人,痛風已經成為我國僅次於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謝類疾病,且每年正以9.7%的增速快速增加。

由於尿酸是人類嘌呤分解的終端產物,因此,一般檢查出尿酸高以後,會從減少嘌呤攝入由此防止尿酸過多的角度,要求儘量少吃含嘌呤高的食物,而這類食物裡首當其衝的就是海鮮。這樣做,也有一定的道理,確實是從飲食攝入的角度控制住了尿酸產生的源頭。

尿酸高就一定要少吃海鮮嗎?海鮮愛好者根本就不用這麼預防痛風

但殊不知,人體生成的尿酸只有少部分是源於食物。根據《防治痛風,別忘了減糖》,體內合成的尿酸只有20%來自食物,其他80%來自人體新陳代謝;也就是說,食物代謝只佔身體總尿酸的20%,不吃海鮮等含嘌呤高的食物也只對這20%起作用,對身體代謝產生的其他80%尿酸沒有太大影響。因此,真要儘量少吃海鮮,實際上並沒有太大作用,因此日常根本沒有必要這麼痛苦!

另一方面,從生理學角度看,嘌呤是人體必不可少的成分。嘌呤參與機體能量的供應以及代謝調節,也參與體內輔酶的生成,因此缺少嘌呤的話,我們的生理機能就會被打破。根據《痛風患者降“酸” 巧用組合拳》,尿酸有抗氧化作用,能夠幫助保護心臟和肝臟;也有助於延緩衰老,對很多癌症也有抵抗作用。因此,我們面對嘌呤和尿酸不用避之不及,畢竟如果在我們體內的含量過低也會給身體帶來危害,我們只要控制在正常區間即可。

所以說,真的檢查出了尿酸高,大家也不必過於擔心,只要平時正常吃海鮮,不要吃得過多就行。

尿酸高就一定要少吃海鮮嗎?海鮮愛好者根本就不用這麼預防痛風

並且事實上,海鮮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糖類)含量少,反倒是我們每天攝入蛋白質的優質食物來源。

為什麼這麼說呢?

《痛風的臨床辨證思路與實踐》中提到不合理飲食如何導致痛風,“中醫認為,飲食不節,嗜食肥甘厚膩傷及脾胃,脾失健運,聚溼生痰,阻滯經絡和四肢關節。痰溼久蘊不解,鬱而化熱成瘀,痰瘀邪毒膠固而致骨節腫痛、結節漫腫畸形,嚴重者潰流脂濁,或鬱閉化熱成毒。”這裡提到的“肥甘厚膩”,一般是指非常油膩、甜膩的精細食物或者味道濃厚的食物,這類食物脂肪和糖的含量都很高。

根據《原發性痛風患者脂代謝異常與尿酸結石相關性分析》,已有相關研究提出高血脂症是痛風發生的危險因素之一,痛風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即為高脂血症。

因此,真的應該少吃的是高脂肪含量的食物,而海鮮恰恰脂肪含量低的食物。

尿酸高就一定要少吃海鮮嗎?海鮮愛好者根本就不用這麼預防痛風

另一方面,根據《防治痛風,別忘了減糖》,“國外研究發現,通過少吃米、面、糖的辦法,尿酸下降了,痛風也得到控制了。研究人員把受試者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減少到每天約160克(一般美國男性每天消耗300~350 克碳水化合物),16周後沒有一個患者痛風發作,受試者的平均體重減輕了17磅,甘油三酯和膽固醇水平也有所改善。” 也就是說,適度控制主食的分量,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有利於預防痛風。而海鮮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極少,吃海鮮不會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並且海鮮按正常的分量吃下去,會提供一定的熱量,這樣身體就不需要太多的碳水化合物來承擔提供熱量的需求, 由此間接減少了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有助於預防痛風。

尿酸高就一定要少吃海鮮嗎?海鮮愛好者根本就不用這麼預防痛風

所以說,尿酸高的朋友,完全不用那麼痛苦才能預防痛風!日常完全可以吃海鮮,只要不過量即可,真正該少吃的應該是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並適當少吃些主食。

我是@米林四季養生,歡迎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把美食和養生變成一年四季的日常!

參考文獻:

1)丁偉、遊運輝、周萍、劉雙早,原發性痛風患者脂代謝異常與尿酸結石相關性分析,熱帶醫學雜誌,2019.

2)肖怡、張奎、祝思宇、陳佳、傅南琳,痛風的臨床辨證思路與實踐,廣東藥科大學學報,2019.

3)翁淑賢、白恬,防治痛風,別忘了減糖,農村新技術,2018.

4)劉國信,痛風患者降“酸” 巧用組合拳,心血管病防治知識(科普版),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