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的“科技向善”之路该怎么走?

滴滴的“科技向善”之路该怎么走?

滴滴出行

沉寂了一年的滴滴,终于又回到了风口浪尖,因为滴滴顺风车又上线了。

11月6号,滴滴宣布,将恢复试运营国内7个城市的顺风车业务,分别是11月20号起在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常州四个城市先开通恢复,11月29日在北京、南通、沈阳恢复,然而,11月19号,滴滴方面在APP上宣布,因为技术原因,北京和石家庄将暂时先不恢复。

而这一次关注的焦点不在于滴滴恢复顺风车业务本身,而在于滴滴恢复业务的同时推出的保护举措被喷存在性别歧视。

情况是这样的,试运营期间每天的运营时间为早上5:00到晚上23:00,但其中女性晚上只能到20:00。骂声不绝于耳,有人喷滴滴反思了一年多,只反思出来这么个玩意儿,不从制度本身去想办法解决司机端的问题,反而想要限制女性的外出时间,都已经9012年了,还有滴滴这样的公司。

但滴滴是真的错了吗?我想不是的,滴滴没有原罪,有人说资本有原罪,我想也不是的,资本的趋向追溯到根源来看,还是人性当中欲望的折射罢了。而原罪其实是人性的恶,这个恶不是通过技术手段能够彻底阻拦的,因为没有任何算法可以筛选人性。

滴滴的“科技向善”之路该怎么走?

滴滴出行

任何一个互联网公司都会遇到科技改变人性的过程,所以便有了“科技向善”的说法。谷歌作为世界上顶级的技术驱动型公司,很早的时候就提出了“不作恶”的宗旨。

吴晓波在谈到“科技向善”时,曾说道:“当商业利益和向善发生冲突时,企业解决问题时的思考和行动如果还能是正面的,才能被定义为“科技向善””。

而滴滴,面对人性的未知,还在商业利益和向善中试图寻求平衡点。尽管最终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完美,甚至可以说完全没必要。但懂顺风车逻辑的人,会知道其实这完全就是无解的。

不光是在顺风车上,可以说任何网约性质的出行选择,甚至传统出租车上面,都不可能做到百分之一百的安全保障。原因如同上文提到过的,没有任何制度或者算法能够筛选人性。

解读顺风车的文章已经太多太多,分析滴滴行为制度的文章也已经很多,各种批判的文章更多,我就不再谈论顺风车事件的本身了,说说滴滴这家公司。

程维是阿里出来的,做销售出身,所以早期扩张的时候很能耐,后期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限制就体现出来了,不得不请来更国际化,经验丰富,格局更大的柳青。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堪称雄文,说的是滴滴的野心不是出行,现在的竞争只是一个序章,滴滴的愿景是颠覆整个传统汽车工业,引领交通变革。在我看来,恐怕滴滴照这样发展下去,不会有这么大的能耐。虽然柳青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的时候说,她相信滴滴的未来是合作式改革,而不是颠覆式终结,间接承认了滴滴的野心。

滴滴的“科技向善”之路该怎么走?

滴滴出行

在今年3月份,湖南常德一位司机被乘客杀害,媒体反响远不如司机杀害乘客那样强烈,毕竟乘客群体的数量远远比司机群体大得多。司机身亡后,柳青带着公司高管亲自到身亡司机的灵堂拜祭,也算得上仁至义尽。

在发生空姐遇害案和乐清事件之后,柳青和程维曾在办公室抱头痛哭,柳青说“好胜心盖过了初心”,他们在公开道歉信中表示:滴滴的一路狂奔在生命面前失去了意义。

任何商业行为准则在生命面前都要学会让步,以人为本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可以说以前的滴滴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

嘀嗒在滴滴停运这段时间把顺风车都给发展起来了,由此便可见顺风车还是可以做的。当然,滴滴最终还是会去做顺风车业务,它想要迈向伟大,必须去经历人性的考验。

当然,能否经受得住,也是考量一家互联网企业是否在践行“科技向善”的准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