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斯,死於斯”?為何說羅馬帝國崛起於戰爭,也因戰爭隕落?

古羅馬以其悠久的歷史而聞名,它的版圖曾經橫跨歐、亞、非三大陸,佔領了歐洲的大部分地區。羅馬國家建立之後,其政治體制開始發生變化,從君主政體變成古典共和政體。此外,

由於建國之後,不斷進行對外擴張和同化,成為版圖巨大的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的版圖不斷擴大,佔據重要板塊,在古典時期,南歐和北非地區是西方世界的精華地區,通過不斷的擴張,版圖面積有所擴大的同時,資源也得到了補充,但是,羅馬帝國為了征服和擴張所付出的代價遠遠超過了這些所得,由於擴張征戰導致經濟實力衰退、百姓流離失所、內亂爆發,眾多不看的現象顯露,使一步步走向衰亡。

羅馬帝國由於不斷擴張曾經成為世界上較為強勢的國家之一,同時也因為擴張,造成羅馬帝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的衰退,過度擴張而不計成本,最終,各種不堪逐漸顯露。

“生於斯,死於斯”?為何說羅馬帝國崛起於戰爭,也因戰爭隕落?

羅馬地圖

前言

羅馬的疆域版圖不斷擴大,號稱羅馬帝國,由於不斷地征戰擴張,征服其他的地區,通過武力獲得眾多資源,羅馬帝國的統治者便會沉溺其中,不斷髮動戰爭,不斷地獲得被征服地區的眾多資源,這種"成就感"是難以停止的,但是由於不停的征戰,後期就會出現兵力衰弱,經濟實力下降和暴亂的出現,導致羅馬帝國一步步走向衰亡。

羅馬地處歐洲南部,歐洲南部地區,河海縱橫,海陸相間,這樣的地理自然條件造就的是以商業貿易為主的海洋文明,以商業為主的經濟形式,隨著商業貿易的不斷髮展,勢必會出現商業貿易產品不足、市場狹小的情況,便開始對外擴張,以獲取更多的資源和市場。此外,海洋文明的探險精神也進一步激發了羅馬國家擴張的慾望。

“生於斯,死於斯”?為何說羅馬帝國崛起於戰爭,也因戰爭隕落?

羅馬征戰圖

由於羅馬不斷地擴張,征服其他地區主要靠的是武力,雖然在短時期內征服了那些地區,但是依靠武力並不能徹底的安撫那些地區,使他們心向羅馬,這就造成了,表面上,風平浪靜,實質上,四分五裂的狀況。由於羅馬的連年征戰,經濟和軍事實力都有所消耗,社會上,百姓流亡,一系列的不堪開始暴露。

羅馬帝國由於擴張,致使經濟衰弱,軍事力量也不斷減弱,不斷的戰爭和征服,使眾多百姓因為戰亂流離失所,羅馬的擴張打破了被征服地區原本安定的社會環境,武力征服也為後期的內亂爆發埋下了隱患。

侵略擴張給羅馬帶來了巨大利益,惡性循環下的反噬

羅馬地處歐洲南部,海島星羅棋佈,島嶼眾多,海峽眾多,海陸相間,這樣的地理條件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羅馬海洋文明特性的形成。崇尚征服、探險和擴張,這樣的人文精神條件成為一個無形的、強大的支柱,刺激著羅馬不停的進行對外擴張。

“生於斯,死於斯”?為何說羅馬帝國崛起於戰爭,也因戰爭隕落?

繁華的羅馬夜景

羅馬帝國向東部擴張至兩河流域地區,因為兩河流域土地肥美,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兩條河流貫穿其中,為農業生產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條件。此外,擴張至兩河流域地區還有利於抵擋東部帝國的入侵,有效阻擋了羅馬帝國勁敵的侵略,羅馬帝國不斷擴張,成為地中海霸權。

以商業貿易為主要經濟來源的羅馬,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對商品的需求量和市場面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一條件促使羅馬不斷擴張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不斷進行對外擴張,被征服地的產品資源和市場就可以佔為己用,以維持經濟的持續發展。

羅馬帝國開始擴張之後難以停止,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羅馬帝國的官僚系統並不健全,而且各種必需資源難以達到自給自足的程度,就不得不依靠對外擴張以獲得一定的資源,由於自身凝聚力較強,戰力強大,羅馬的擴張得到了很好的結果。之後,奴隸主和軍隊的慾望和需求便不斷擴張,所以,羅馬便不斷擴張,來滿足不斷膨脹的慾望。

“生於斯,死於斯”?為何說羅馬帝國崛起於戰爭,也因戰爭隕落?

羅馬軍隊圖

不斷擴張榨乾了羅馬帝國,政治、經濟、法律極度向軍隊傾斜,問題越發嚴重

羅馬的征服與擴張需要較多的兵力,在征戰的過程中,勢必有人員的犧牲,所以羅馬在歷次戰爭中人口損失較大,兵力也有較大的虧損。此外,由於戰爭頻繁,而且每征服一個地區,就會獲得所征服地的土地、人力、權力等政治的和經濟的利益,這樣巨大的誘惑對於軍隊是無法抵擋的,接著就會出現,由於利益分配的不平衡而導致的爭奪,內亂也就出現了。

羅馬的征戰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調集兵力,武器裝備,軍隊人員的補給等等無不需要大量的資金,羅馬軍隊中外國僕從軍數量巨大,幾乎佔羅馬軍隊總人數的一半軍力,為了安撫這批數量龐大的群體,羅馬專門訂立拉丁權制度,外國僕從軍在退役後可以獲得拉丁公民權,如此下去,也造成了政治上的混亂,經濟支出進一步加大。

羅馬擴張之後,其政治制度遭到了一定的破壞,由於羅馬帝國的強盛和發展主要憑藉的是擴張,而擴張更是離不開軍隊,羅馬帝國為了安撫軍隊,幾乎把政治和經濟上的所有好處都給了軍隊,一切政治制度的建立也是向軍隊傾斜的。

羅馬軍隊的軍人開始參與政,各項制度都以軍人的利益為主,過度依靠軍隊羅馬的公民制基本崩潰,政治上付出了極大的成本。


“生於斯,死於斯”?為何說羅馬帝國崛起於戰爭,也因戰爭隕落?

腐敗的羅馬--插畫

不斷擴張導致了軍隊的慾望膨脹,內憂外患接踵而至

由於羅馬帝國的不斷擴張,頻繁的戰爭和暴力的統治,被征服地區的人們飽受壓迫,難以心向羅馬,隨著暴政程度的加深,被征服地區的人民也奮起反抗,內亂爆發,而且,

羅馬征服的地區數量眾多,眾多地區都對這樣的暴政心懷憤恨,群體反抗事件一旦出現,局面就變得難以控制,加上當時瘟疫也頻頻發生,羅馬衰相已露。

由於羅馬帝國的擴張主要依靠的是軍隊的力量,那麼取得一定的利益和資源後,主要犒勞的就是軍人,在政治上,所制定的各項政策都向軍隊傾斜,甚至就是完全以服務軍隊為宗旨,軍人干政的現象出現,加上沒有相關的約束政策,軍隊的慾望越來越膨脹,這種膨脹的慾望又會得到滿足,軍隊為國奉獻的精神逐漸淡化,羅馬帝國的主要支柱將要崩塌,逐漸走向滅亡。

羅馬的擴張導致了文明的擴散,由於羅馬帝國主要依靠征戰和擴張來獲取資源,而且一切資源的分配又以軍隊的利益為主,這勢必會造成貧富差距加大的情形,貴族和軍隊的生活更加優越,原本為國效忠的軍隊和貴族逐漸失去了為國盡忠職守的精神,百姓的生活愈加貧苦,貧富差距過大導致內亂爆發,公民和貴族無法繼續合作,國家的凝聚力減弱,羅馬帝國的實力日趨衰微。

“生於斯,死於斯”?為何說羅馬帝國崛起於戰爭,也因戰爭隕落?

古羅馬廢墟圖

羅馬帝國為了維持軍隊力量,不惜重金,靠不停地賞賜、優待,過度提供給軍隊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各種資源,以此種方式來維持軍隊對國家的忠誠和征戰的實力。由於羅馬帝國征戰頻繁,此種方式並不是長久之計,如此下去,勢必造成國家經濟的衰微。羅馬帝國不惜一切資源供給軍隊,反過來加重了羅馬帝國和羅馬皇帝對軍隊的依賴程度,此外由於軍隊慾望的膨脹,對羅馬帝國的忠心減弱,羅馬便失去了這唯一的支柱。

總結

羅馬所處的獨特的地理自然條件孕育了羅馬獨具特色的海洋文明,羅馬為了獲得經濟貿易上的更多資源,為了貴族的利益開始四處征戰,不斷擴張,成為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版圖遼闊的帝國,但是這種在表面上看起來的強盛並不持久,由於羅馬的持續過度擴張,造成了政治上的混亂,經濟上的衰微,一旦停止擴張,便失去了資源的來源,最終導致羅馬帝國的衰敗。

羅馬帝國的擴張雖帶來了眾多的資源,但是為了擴張而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由於持續擴張,不斷獲得較為顯著的成就,羅馬統治者就難以停止這一行為,沉浸其中,幾乎國家一切的利益都想軍隊傾斜,加上缺乏相對應的約束機制,軍隊原本服務國家的精神日漸淡薄,羅馬帝國唯一的支柱崩塌,就難以正常運轉。

羅馬帝國的不斷擴張,在獲得廣闊版圖的同時也獲得了巨大的隱患,因為不斷征戰,以武力征服各地而不悉心統治,造成內亂爆發,由於過度依靠軍隊,國家的資源分配嚴重不平衡,造成貧富差距過大,導致經濟支出過大和社會不安定,所以,羅馬的擴張是造成羅馬衰亡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羅馬史》、《羅馬精神》、《羅馬世界》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