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中体西用与以主待客思想,在陆军与海军建设上的体现

李鸿章的中体西用与以主待客思想,在陆军与海军建设上的体现李鸿章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时代的特点铸造了他复杂的特性。他一方面主张学习西方的富国强兵之道,一方面却坚决维护现存的统治秩序,对祖宗成法不敢大胆变通。反映在他的军事思想中,就呈现出新旧杂、进步和落后并存的状况,这就影响了他的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

李鸿章的中体西用与以主待客思想,在陆军与海军建设上的体现

在陆军的建设方面,他和他的洋务派同僚们一样主张学习和采用西方的军械设施、训练方式,提出了“简器”“练兵”的主张,但对于与此相适应的西方的军事理论和军事制度却没有深入的认识,犹抱着中国文物制度,远远在西方之上,只有火器赶不上的态度。因此,他的“简器”“练兵”也就只限于引进洋枪洋炮,练习使用洋枪洋炮。但即使这样的主张,在实行中也是大打折扣。如“练兵”,最初任用洋人担任教习,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典令,各行其是。先是英人使用英式操典,英语音译口令,然后任用德人,用德式操典,德语音译口令,这影响了军队的正常训练。

李鸿章的中体西用与以主待客思想,在陆军与海军建设上的体现

除此而外,就是士兵不能掌握西方火器的使用技术,发挥武器的最大优势。他的幕僚姚锡光曾指出,已购回的火炮所附有的说明书和射表,大都没有译出,即使有的译出了,也没有随炮附送,士兵又不识阿拉伯数字,不会使用炮上仪表,虽然有利器和优良的操作办法,但也不能很好地使用。“简器”一项也没有大多实效,其所练“盛军”各营使用的枪械虽系新式武器,但型号不一,来复枪就有十四个型号,这对作战中弹药的调剂造成了困难,一个营的弹药供应不上,一个营就只能闲置不用。但应该看到,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李鸿章已开始注意到西方的军事技术和军事理论。他所训练的“盛军”,采用了相当于现代的班、排、连的队列教练和战斗教练,战斗队形由冷兵器时代的“大方阵”变为适应火器的“散星阵”,并提出改革武科科举制度的主张,改变过去将官以弓、刀、石、马起家的做法。

李鸿章的中体西用与以主待客思想,在陆军与海军建设上的体现

早在光绪二年(1876),他就说,西方各国都设有军事学院,专门研究各项兵器及水陆战法,对科学理论、制造、绘图、测量等书,无一不精心研究。如有战事,就从军事学院中考录其优秀人才,让其担任将领,加以历练,就成为大将。他对此表示羡慕,但对下属建立军事学院的请求,则认为“事理重大”,怕影响旧有的秩序,不予办理,直到光绪十一年(1885)才在天津设立武备学堂,聘请德国军官任教习,但规模很小,只招生百余人,对当时的军队状况影响很小。但可以肯定,李鸿章的这些主张,还是有进步意义的。

李鸿章的中体西用与以主待客思想,在陆军与海军建设上的体现

在海军的建设上,由于没有旧法可以遵循,李鸿章就表现得不那么守旧。在海军建立之初,军制、驾驶、轮机、制造、修理等项都是学习西方的,之后又以洋人为教习,建立各式海军学校等等。在他的主持下,海军衙门以英国水师章程为蓝本,并参照德国章程,于1888年制定《北洋海军章程》。但是海军战争理论同样没有得到重视,这决定了海军学习西方也只能是学习器艺方面的皮毛知识。 李鸿章海陆军建设的思想,反映了他的“中体西用”文化观的贫困,他既要时刻顾虑到腐朽的封建思想——制度的“体”,无疑就侵害了对西学之“用”的学习。

李鸿章的中体西用与以主待客思想,在陆军与海军建设上的体现

李鸿章师承于曾国藩,他的用兵谋略原则基本上是曾氏的那一套,只是内容上有所变通。曾国藩在镇压捻军的过程中,发明了河防圈制之术,采用分割圈制的办法来对付流动作战的捻军,从而改尾追为拦截,变客为主,以守待敌。后来李鸿章贯彻了这一思想,终于大败捻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一思想也逐渐成为其用兵之谋的主线。由于职务的原因,李鸿章很少有机会领兵征战,这使他对海军事务的参与反而多一些,他的用兵思想在海军中也就表现得突出一些。 他将“以主待客”的思想移用到海战上,提出“守口”主张。李鸿章把海上作战分为两类,“往堵敌国海口”和“自守口岸”,也就是战略进攻和战略防御,前者已有了朴素的制海权思想。但李鸿章以敌我势力相差悬殊为由,放弃前者、主张后者,制海权思想也就只能天折了。而孤守待敌历来为兵家大忌,同时,这种做法也不适于发挥近代海军作战的优势,它只能导致主动权丧失,兵力分散不能灵活掌握攻敌灭敌的先机,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这和魏源的守口主义的背景已有不同。

李鸿章的中体西用与以主待客思想,在陆军与海军建设上的体现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李鸿章几乎完全放弃了海军的作战机会,坚持守口保舰,使海军成为毫无用处的铁血摆设,终于导致了毁灭性的下场。李鸿章的海战思想远进步于他的实践,他的头脑中已有了某些西方近代海战的印象,但在实践中,他被束缚在传统的“以夷制夷”的谋略定式中,主张用外国的势力互相牵制,而不愿意轻启衅端,不敢与外国直接交锋,这是李鸿章认识的局限性所致。结果“以夷制夷”一旦破产,海军的力量又得不到发挥,其失败就不可避免了。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及时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