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三人組和EDA不解之緣

SoC(System on Chip)設計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細微也是最宏大的工程,芯片工程師需要把數百億顆晶體管集成在面積最小至指甲大小的芯片上。如此龐大而精密的工程,從設計階段開始就錯綜複雜,很多環節互相串聯,完全不可能依靠手工完成的,工程師所仰賴的是一種名叫EDA的工具。其全稱為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s Design Automation)工具。

正是這一工具在 1983 年問世,釋放了芯片工程師的創造力,把手工設計完全升級為電子自動化的設計,從而促成芯片技術發展進入大爆炸時期。如今 EDA 已經成為集成電路設計和生產的必備工具,利用 EDA 工具,芯片的電路設計、性能分析、IC 版圖的整個過程都可以由計算機自動處理完成。當前隨著摩爾定律逐漸走向物理極限,以及全球系統廠商紛紛踏入集成電路設計領域,EDA 發揮的作用正以驚人的速度上升,它可以使產品的開發週期大大縮短,且性能和價格比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EDA 是集成電路領域內規模不大但又非常重要的存在,尤其是中興、華為事件後,EDA 的重要性被提升至戰略高度,已經成為集成電路產業供應鏈自主可控的基礎支撐。在此背景下,華大九天、概倫電子、廣立微、博達微、芯和半導體等國內 EDA 企業正逐漸受到市場關注。

2019 年 12 月底,概倫電子和博達微科技強強整合,進一步增強了概倫電子在半導體器件建模和測試及仿真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據悉,在 EDA 的器件建模產品領域,概倫電子的器件建模 EDA 軟件在世界範圍內無論從技術深度和市佔率都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

這麼牛的產品,那開發者是何方大神?來到概倫電子,才發現撐起這個明星產品系列的是三個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研究生;而更讓筆者感到驚訝的是,三人都是非 EE(電子工程)專業畢業。

在筆者的印象中,提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肯定都是“航空航天”專業,而談起 EE(電子工程)專業,尤其是微電子領域哪家強,大家首先想到的必定是清華、北大、復旦、交大等名校。

本文就來聊聊號稱“EDA 北航三傑”的閻鳳玉(北航應用數學優化算法專業研究生,現概倫電子模型產品線高級研發總監)、徐俊義(北航計算機專業研究生,現概倫電子 MeQLab 產品研發總監)和王可亮(北航應用數學優化算法專業研究生,現概倫電子 BSIMProPlus 產品研發總監)的故事。

當談及進入 EDA 行業時,也許是巧合,也許是緣分。概倫電子初創時,北京的辦公地點就緊鄰北航,公司規模雖然小,但卻處處充滿人性化的管理,對技術品質的追求、對研發人員的尊重,容易引起年輕學子的共鳴,自然而然對公司產生自豪感和榮譽感。

作為芯片設計方法承載者的 EDA 工具開發者既要通曉器件和電路,也要精通算法,是充滿挑戰的領域。“EDA 北航三傑”都不是 EE 專業,但卻都深愛 EDA 這個行業,都有一顆不服輸的心,最終撐起建模產品的一片天,靠的更是多年的鑽研、拼搏與堅持,還有對事業的執著,這也是三個人共同的特點。

北航三人组和EDA不解之缘

疫情期間,北航三傑每天的交流都通過 Zoom 視頻會議

閻鳳玉:心中有愛

北航三人组和EDA不解之缘

閻鳳玉,於 2008 年初取得北航應用數學優化算法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學位後,加入 Proplus。初入 EDA 行業,對於數學專業出身的閻鳳玉來說,也曾有過一些困惑,面對一堆聽不懂的 EE 專業術語,甚至對如何在這個行業生存下去產生過懷疑,但很快隨著對產品的理解,尤其是 2009 年在美國跟著梁漢成博士(現概倫電子首席科學家)做了近半年的參數自動提取流程後,不但適應了這個行業,而且對數學的認知與應用又上升了一個高度。這期間不僅將現有優化算法進行大幅改進提升,並結合參數提取的數學模型特點,開發出了新一代基於參數邊界約束的 Quasi-Newton 算法,還基於 LM 和 Quasi-New 兩種局部優化算法特點,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開發出更 Robust 的 LM-QN 算法,在精度與效率方面得到極大的提升。

2010 年,閻鳳玉被調派到位於美國硅谷的研發中心,彌補其主管離職後的空缺,這給了他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發展空間去深度瞭解 EDA 這個行業。為了儘快熟悉產品的各個模塊,瞭解軟件的整體架構,同時還要及時滿足客戶各種需求,閻鳳玉開啟了長期的公司到公寓、公寓到公司的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工作成為閻鳳玉最大的樂趣。硅谷是一個充滿誘惑的地方,作為世界高新技術創新和發展的開創者與中心,融資、併購、上市,在這裡每天都有發生,身邊的造富故事層出不窮。

在硅谷工作的十年,鳳玉也親身經歷著各種風口,從共享經濟到人工智能,再到區塊鏈,也親眼看到身邊的同事、朋友紛紛跳到互聯網與新型風口行業。這著實對他產生過巨大的誘惑,畢竟對於數學優化算法專業的他來說,找一個比 EDA 的工作更加輕鬆的工作並非難事,但他依然選擇在 EDA 領域繼續深耕。相比於有些頻繁跳巢、兜兜轉轉、事業基本原地踏步的前同事,正是因為他這份執著、踏實、眼光和信念,再加上概倫電子為 EDA 奮鬥者搭建的理想平臺,也讓閻鳳玉在工作和事業中都取得了較大的突破,成為該領域能獨當一面的專家。。

除了堅持本心,閻鳳玉將這種堅持更多的歸功於太太,她不但沒有給過閻鳳玉任何壓力,還無條件的支持他的工作,讓他在自己喜歡的事業上放手去博。

徐俊義:痴心不改

北航三人组和EDA不解之缘

徐俊義是三個人當中最早進入到 EDA 領域的,2006 年在北航取得計算機碩士研究生學位後,直接加入由清華微電子系張錫盛博士創立的艾克賽利(Accelicon),負責模型提取工具 MBP 和驗證工具 MQA 的維護升級,自此便結下了和器件物理模型的不解之緣。五年後,艾克賽利被安捷倫(Agilent)收購,徐俊義也短暫的離開 EDA 行業,加入正要興起的手機互聯網行業。徐俊義表示,也正是這次短暫的離開讓他真正察覺到自己對 EDA 行業的喜愛熱愛。

當艾克賽利另一位創始人李嚴峰(現概倫電子測試與建模事業部執行副總裁,首席產品官)創立博達微科技(PDA)時,受到老領導的召喚與鼓勵,徐俊義決定繼續堅定內心對 EDA 行業的熱愛,重新回到 EDA 行業,並著手新一代模型提取與驗證的統一平臺 MeQLab 的研發。

市場與客戶對新產品的認可往往都不是件容易的事,MeQLab 也不例外。2013 年上半年,MeQLab 推出 Alpha 版本,初始的種子用戶放在了廠家眾多、銷售渠道成熟的臺灣市場,那段日子徐俊義每天都是白天到客戶那裡推廣演示,晚上回去修改代碼增加功能,同時為了節約經費,徐俊義與幾個同事共同擠在銷售代理的房子裡開展工作。日子過的雖然辛苦,但對 EDA 的熱愛和樂於挑戰的精神,讓徐俊義非常樂觀且有激情。當時一家客戶有個比較緊急的需求,同時對 MeQLab 提出許多新的要求,而且廠家對保密的要求非常高,只允許工程師在客戶那裡完成。由於時間緊迫,甚至當時客戶都不看好他們可以順利完成,但最終徐俊義和他的同事們順利按時完成任務。儘管最終這個項目由於客戶擔心信息安全的原因,決定放棄使用 MeQLab,但徐俊義並沒有被這些波折擊垮,相反更加讓他看到 MeQLab 切實可見的市場需求在快速增長,極大的增強了他對於這個產品最終可以取得市場認可的信心。經過徐俊義後續幾年的堅持和不懈努力,MeQLab 在業界市場逐漸站穩了腳跟,徐俊義也已經成長為該領域的傑出專家。

王可亮:敢打敢拼

北航三人组和EDA不解之缘

王可亮是三個人中最晚入行的,於 2010 年取得北航應用數學優化算法研究生學位後,由同門師兄閻鳳玉引薦加入概倫電子。王可亮在職業上的發展軌跡與師兄閻鳳玉幾乎如出一轍,開始也是以優化算法為突破口,結合自己的數學專業所長,在一個月的時間內便完成了適用於模型參數提取的兩個全局優化算法,彌補了 BSIMProPlus 在全局優化算法方面的空白。這之後便開始參與除優化算法外的產品維護與升級,2016 年,主動申請到濟南負責建設濟南研發團隊,並開始負責領導 BSIMProPlus 的研發與客戶支持。

王可亮在大學期間曾擔任武術協會會長,還獲得過校級散打邀請賽的冠軍!這種拼搏精神在工作上也是發揮的淋漓盡致,在技術問題上從不馬虎,也從不讓步,這種堅持和韌勁也讓他幫助公司解決過很多棘手的客戶問題。2017 年,一個重要客戶發現使用 BSIMProPlus 過程中會出現界面花屏不能正常使用的嚴重問題,卸載重新安裝也不能解決問題,如果該問題不能快速解決,客戶定會消減產品的訂單,王可亮此時臨危受命,帶領團隊開始攻關,一定要找出根本原因來。攻堅過程異常辛苦艱難,由於客戶提供的線索不能定位出問題所在,只能採用排除法將任何可能的因素一一排查,從 Windows 的更新,到殺毒防控軟件,再到微軟的 COM 組件接口,最後到註冊表都一無所獲。王可亮不停的查閱資料,檢查相關代碼,儘管身心疲憊,但搏擊場上那股不服輸的精神一直支撐著他,直到找到最終的解決方法。王可亮在概倫的這十年,每逢遇到客戶方發現的各種疑難雜症,他都會衝在最前面,承擔最艱難的部分。十年的堅持與付出、擔當與信念,為概倫電子在器件模型領域領導地位做出了重要貢獻,公司也對可亮委以重任,給予極大的認可與肯定。

北航三傑:EDA 的 A 和北航校訓踐行者

作為國產 EDA 的領軍企業,概倫電子人才濟濟,且大多出自 EE 領域的頂級學府,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清華大學等。這些人才著重解決了 EE(Electronic Engineering)中的第一個 E(Electronic)和 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中 E(Electronic)和 D(Design),而以北航閻鳳玉,徐俊義和王可亮為代表的核心技術骨幹著重解決了 EE 中的第二個 E(Engineering)和 EDA 中的 A(Automation),並將 EE 專家的解決方案工具化,而這些問題更多的本質是計算機和數學問題。從技術上說,正是 EE 專家與計算機、數學人才的完美融合,這才造就了概倫電子在建模產品方面的領導地位!

北航“德才兼備、知行合一”的校訓,是北航師生廣泛認同的做人做事的行為和準則,而概倫電子的“北航三傑”也是在 EDA 領域校訓的真實踐行者。德才兼備,要求北航人既要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又要具備紮實的專業才能;知行合一,要求北航人既要仰望星空,追求真理、善於學習,又要腳踏實地,勇於實踐、敢於創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與時代同行。

在國產 EDA 行業,乃至整個半導體行業,我們期待概倫電子“北航三傑”不僅僅續寫北航在 EDA 領域的傳奇,也希望有更多的北航學子,以及全國各大高校的芯生力量們積極參與進來,共同推進加快半導體行業的國產化步伐,為中國半導體及 EDA 的崛起貢獻自己的力量!

概倫電子:器件建模領域領導者與 EDA 奮鬥者家園

概倫電子在器件建模仿真 EDA 工具領域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核心是胡正明教授和劉志宏博士開創了 BSIM(Berkeley Short-channel IGFET Model)緊湊模型,之後劉志宏博士創立 BTA 將 BSIM 模型產品化並推廣,BSIMPro 也隨之誕生,從 BTA 到概倫電子,一路歷程曲折,但也一路見證器件模型(Device Modeling)工具的成長茁壯,BSIMPro 及其新版 BSIMPro Plus 產品經過近 25 年的一路演進,迄今仍是半導體產業的龍頭產品,幾乎是所有領先 Foundry,IDM 和設計公司的首選器件建模 EDA 方案。

最近收購以 AI 驅動的測試和建模技術為業務核心的博達微,更是進一步增強概倫電子在半導體建模和測試的全球領導地位,同時概倫電子的仿真解決方案和測試解決方案也都具有世界級競爭力,在領先的設計公司,IDM 和 Foundry 都有大面積的應用。

概倫電子的目標是打造全球首創的數據驅動的測試、建模建庫、仿真、驗證為一體的創新 EDA 解決方案,深耕中國市場,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推動集成電路設計和製造的深度聯動,增強產業競爭力。作為國內歷史最為悠久的 EDA 團隊之一,概倫電子為“北航三傑”提供了一個優良的發展平臺,為三人的職業發展提供了機遇,挑戰和回報。最近概倫電子剛剛完成了由英特爾和興橙領投的數億元 A 輪融資,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中國 EDA 的偉大事業中,公司也必將像培養文中的三位主人公一樣,為年輕人創造優良的發展環境,共同發展、壯大。

結語

中國的 EDA 事業需要行業老兵和領軍人物,但像“北航三傑”這樣的基層 EDA 工作者同樣重要,在 EDA 領域的堅持是他們的獲得成功的共同要素,他們的專業,努力和堅持讓我更加堅信中國 EDA 的美好未來,也希望通過這些普通從業者的故事吸引有更多的跨專業的特別是數學專業的畢業生加入中國 EDA 事業中來,與時代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